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严英秀:芳菲尽歇,傲枝犹香

2014-12-24 14:56:27来源:文学报     作者:李学辉

   

  这个秋天,我用了很多时日读严英秀的小说。

  当我们面对一个人、一部小说、一个人的小说世界时,被打动,或者质疑,逃离,都不是问题。在一个喧嚣浮躁的浅阅读时代,能静下来进入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文字的意义早已和作者神合。徐徐打开书页,当主人公漫步在字里行间,作者便也从一个强烈的“场”中,呼之欲出。严英秀,这个看似在漫不经心中苦心经营小说的作家,就是这样,她穿过自己笔下纷纭的人物,和喧嚣的场域,以一以贯之的沉静步伐,走向我们。

  其实,这条路,严英秀已走了很久。20年前,一个叫“菂儿”的姑娘,长发及腰,披着一身清丽,徜徉在文学的路上。为确认“菂”的读音和字意,我还专门查了一下字典,以免口误。那时的严英秀,还在求学。甘南草原的辽阔遇到城市逼仄的空间,她并没有惊慌失措,用一双聪慧的眼睛观察,用一颗淡定的心追求,悄然地用文字延伸出一条小路。

  那条小路属于她自己。

  《独守苍茫》,是严英秀20年前发表在《诗歌报月刊》的一组散文诗。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她的名字。独守苍茫,严英秀守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严英秀站讲台、写小说、做评论,这是她的三个场。她的评论不是引经据典的考证,不是印象式的泛谈,而是一种深度的学术随笔。这是一种风格。她把思想放在文字背后,以诗画的语言让观点闪耀智慧的灵光,就像她坐在家乡甘南的草原上,看云卷云舒,在极目中,裹在云中的那几点雨期然而至,抖在草尖上,足以让人赏心悦目。作家马步升先生曾对此撰文评价说:“严英秀的这些‘野狐禅’式的学术,证明文学原本是多么鲜活生动地贴近世道人心。”

  严英秀拿过不少教学奖,在她的大学,是学生敬爱的名师。一个一手持评论,一手写小说的大学教师,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拿住”课堂和学生的,是学识,是视界,更是自身的人格魅力。严英秀把两条小溪汇于一河中。河水翻腾的浪花,让学生看到了一个本真的文学世界。她从来都不是古板的传道者,而是文学之路上充满善意的爱心引领人。

  或许是出于民族的天性,严英秀总在行旅中放逐心灵。她喜欢作家三毛,其实喜欢的是三毛的随性,洒脱,自由,这在她笔下的人物中,也能看出端倪。一个对家庭、对学生极度负责任的女性,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一番内里的功力的。这种功力到了她笔下,文字就像是手里的面团,揉捏之间,面的劲道会自然展现。若烹调一锅面食,肯定会汤清、菜绿、面韧,还有一种诱人的味道。

  这种味道叫小说。

  曾几何时,“菂儿”的诗歌散文写得少了,而严英秀的小说开始风生水起。《沦为朋友》《苦水玫瑰》《一直对美丽妥协》《一直很安静》《雨一直下》《雪候鸟》《遇见》等一批小说振翅于中国文坛。有人说,严英秀“红”了,甚至有言论说,严英秀“凭借”什么“事件”“一举成名”了。其实,文学历来是寂寞的事业,许多看似与文学有关的话题,究其内里,则不过是“人事”的呈现,“圈子”里的聒噪。真正醉心于文学的人,不会关注这些外界的纷扰,他要做的只是低头耕耘自己脚下的一亩园地。“回到诚实的劳动中”,这是四年前严英秀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发言的话,她以此自励自诫。其实,在20多年的修为中,严英秀一直在不停地打磨自己。一块璞玉在她手上搓磨的时间太长,以至于成型时,与她的温度和灵气已融为一体,戴在手上,晶莹剔透,一摇晃,便晃出小说万千旖旎的底色。

  严英秀红了吗?如果是,她的红自自然然,水到渠成。但目前,至少从她自己身上,却还看不出“红”的迹象。有人发现她的优点,她自然是欢喜的,有人指出她的不足,她一定是虚心听取的,但若逢着有话语权却并无文学公心的一些人,对她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她最多不过报以鄙夷的一笑。———她依旧安静,清淡。评论家任芙康曾寄语她,紧贴文学,远离文坛。或许,她一直是记着的。

  (实习编辑:白俊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