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略带古意的自由思辨

2014-12-05 09:41:23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赵依

   

  赵晏彪的散文,没有为写作而写作、为文学而文学的痕迹,这是他“精神与情感最为自由与朴素的存在方式”。

  赵晏彪“自写作始,便以散文为旗”。《母亲的哲学》中,他讲述了自己插队结束后被分配到化工研究院工作的精神困境。在母亲的开导与鼓励下,赵晏彪于1985年在《北京日报》副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散文,从此创作之路越走越宽,并如愿以偿进入了新闻出版单位。因此,散文成为赵晏彪文学创作之路上的一盏明灯。散文集《真水亦香》里的文字大多用坚毅的目光凝望着文学、民族乃至祖国,绝少有踌躇、低沉的收尾,很多意象是取自老庄、唐宋诗词,思想则显示出他独有的思辨与自由,情感又是寻常百姓的情感与古代哲学典雅气质的融合。

  《真水亦香》共7辑50篇,多是随事生说,其中又有作者一贯的文学主张,其基本的逻辑起点是对生命与写作进行的综合思考。“写作”是赵晏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表达与言说方式,恰似他的两部“真水”散文集,既是“无香”,“亦”是有“香”。20余年的搦笔和墨,早已将赵晏彪的善良与悲悯、畅快与自由,连同他对生命的思考、对民族的寻根一齐镌刻进文字里。在回望与展望的书写中,赵晏彪拾“那枚落叶”,观“玉兰花瓣”。

  很多人说,赵晏彪的散文有一种禅意。文体风格是作家精神与思维之存在形态,也是其个人气质的外化,正所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曹丕《典论·论文》)。赵晏彪的文字,正有一种古文的气韵,“之乎者也”吟唱的是从亲朋好友、书香卷帙、草木山川中获得的生命体悟,他擅于在述人、谈己、阅世的真实坦露中,渗透佛理与禅思,给他人带去精神的欢乐。“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当我们的作家从个人的亲身体验出发,表达内心的真实,写就的文字才更具文学与文化的张力。赵晏彪将“所思之苦乐、所感之阴晴、所喜之好恶、所爱之山水”全部写入散文,文体的抒情自由、结构自由及叙述自由与作家生活的丰富及思维的复杂相得益彰。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散文文体界限的模糊与散文审美的日常化倾向日益显著。脱胎于各种文体的文学样态,扩充着散文的文本形态与话语方式,也消解了散文文体自身的特点。散文的边界和尺度是什么?散文如何实现文体的突围呢?赵晏彪在《真水亦香》的后记里提出:“散文之道亦在于文之清丽、言之精美、思之深邃、意之高远、情之真切耳。为文者,无不善循古法,师古而不法古为最。”

  这让我想到《楞严经》的一句话:“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具体到我们的文学创作,指示月亮的人就是作者,在一旁观看月亮的人就是读者。文本的内容和意义是月亮,表达这些内容和意义的文字则是手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绝大多数指示者都有着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与成熟稳妥的表达风格,今天的观月者依然能够通过他们的指示看到当时的明月。所谓“善循古法”,我想我们可以怀揣平和包容之心,尝试与古代的指示者保持亲密的联系,为现代引入远古的透彻光明。

  最后我还想谈谈赵晏彪散文中的“京味”。他生于斯、活于斯、悟于斯,“京味”融于他的血液之中。他的散文面对人类整个经验世界,表达的不仅是他个人或一个生命面对现实与历史的心灵过程,而是表现心灵的细节与感知的绵延如缕的精神密度,每个语言细节都是流动的,《父亲的毒酒》等篇章,都具有动态的思辨色彩与追究不舍的精神深度。

  总之,赵晏彪的散文渐渐远离了他的“美文”情怀,正以剖析人性、审视自我、拂去历史尘埃为大道,阔步前行。

  (实习编辑:白俊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