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今文化散文往何处去?

2014-11-26 09:36:0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杨鸥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在时隔22年后的今年重新出版,引发人们对文化散文的关注。《文化苦旅》开启了新的散文时代,余秋雨凭借渊博的文史功底和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写下的这些散文,不但从多种角度揭示了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 ,而且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从此以后,写文化散文蔚然成风,文化散文为散文的百花园增添了一种新类型。文化散文发展到今天,呈现怎样的样貌?会有怎样的发展?

  文化散文更有文化底蕴,意味更丰厚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剑晖认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确开启了一个散文的新时代。他的文化散文提高了当代散文的文化品位,扩大了当代散文的影响,为散文创作提供了新鲜的经验。这一点是不能抹杀的。虽然人们对余秋雨有种种争议,但余秋雨的确对当代的散文创作做出了贡献,使当代散文从僵硬、保守、小气的格局中摆脱出来,这个贡献是谁也不能取代的。

  如何界定文化散文?陈剑晖指出,文化大散文首先应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写作对象。其次,与传统散文相比,它更倾向于写大题材,抒大感情,篇幅一般都较长。第三,视野较开阔,较注重理性,结构上突破了杨朔“苏州园林”式的结构模式。陈剑晖解释,文化散文虽与学者散文有相同相近之处,但也有区别。从题材与主题看,文化散文偏重于历史上的重大题材,专注于寻求历史的正解;学者散文更多的是追忆童年往事,青年的读书生活,或介绍读书体会以及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再从表达方式看,文化散文感情色彩更浓,较注重文采,理性思辨也较强;学者散文则自然平实,娓娓道来。

  散文作家祝勇近年出版了《盛世的疼痛》、《故宫的风花雪月》等文化散文,在他看来,“文化散文”这个说法颇有些暧昧,因为散文是文学的一个种类,更是文化的一部分,散文本身就是文化,不需要再用文化来界定。就像我们在提到警察时,无须再说他是“维护法律的警察”,这世上莫非还有黑社会警察吗?

  “我当然理解命名者的初衷。至少为了言说的方便,我们大可不必那么严密。就拿‘文化散文’来说,这么多年来,它的意思早已约定俗成,就是指那些有‘文化’的散文,也就是以历史、哲学、文化为言说内容的散文,相对于我们多年来已经习惯的那种小情小调、咏物抒情的小散文,更有文化底蕴,意味更加丰厚,篇幅也更长。”祝勇说。

  当今文化散文注重展现历史中的人性和心灵性

  当今依然有很多人在写文化散文。在陈剑晖眼中,当今的文化散文写得较好的有王充闾的系列文化散文。王充闾有相当扎实的古代文学功底,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材料,有平正的文化态度,又注重展现历史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艾云的《黄金版图》,以柔韧的叙述和丰富的想象,还原了历史的细节记忆,书写了近代史上那些守护国家领土完整的不死灵魂。詹谷丰的《书生的骨头》以饱满的语言,镌刻出自民国以来一代知识分子的挺拔风骨,诠释了关于独立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些都是文化散文中的精品,是难得之作。这些散文更注重野史,即散落在民间的历史碎片,也更注重历史的细节和展现历史中的人性和心灵性。

  祝勇有自己切身的体会,他认为,“文化散文”首先要合乎文学的要求。文学考验一个写作者对世界的感知力和艺术上的创造力。文学和世界是互相塑造的,历史文化和写作者的内心也是相互塑造的。没有内心的感应,历史和文化也就变成了僵死的知识卡片,没有了冷热,没有了活力。我曾经写过许多历史人物,比如“袁崇焕与明代绞肉机”、“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还有王羲之“永和九年的那场醉”、“宋徽宗的光荣与耻辱”等。他们朝代不同,处境各异,但这些看似无关的人物,却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我是通过他们来书写我对我们置身的这个世界的认识,书写我对命运的理解。落笔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魂就附着在我的身上,感觉到他们的体温、伤痛、脉动。我热爱书写历史,是因为历史无限的宽厚,可以让我的生命与想象力无限地展开。

  祝勇引用麦家说过的一句话:“所谓的创新,也包含着对旧的事物的重新理解。”祝勇举出像安意如《再见故宫》、邵丹《重门》、南子《西域的美人时代》等这些散文,都写得好,尤其需要注意,这些都是女散文家。在我们印象里,女散文家似乎更关注私人空间,而不大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现在,这种性别上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了,越来越多的女散文家在写作中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呈现出深郁的中国特色,当然也有她们自身的气息。

  应多一些生命意识的渗透

  陈剑晖认为,当今的文化散文的不足,既体现在散文的视野、气度、理性精神和对历史的把握上,也体现在感情的介入,文体的创新,语言的表达等方面。必须承认,当前文化散文的问题很多,现状堪忧,表现在:一是知识崇拜,这在余秋雨后期的创作和追随者那里尤其明显。二是追求大题材大感情,以及与此相应的长篇幅。三是忽略了个体的真切体验和生命的投入。四是缺少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当然,这些是从大的方面说,其他的问题还有不少。

  祝勇认为,很多“文化散文”都写成了知识的堆砌,成为写作者炫耀知识的工具。这是当前“文化散文”流于浅薄的一个重要原因。知识是工具,是拿来使用的,不是拿来炫耀的。它是必须品,不是奢侈品;是共享资源,不是给少数人的专供品,因此不需要炫耀这种知识上的特权。

  陈剑晖指出,总体来看,文化散文在走下坡路,前景不太乐观。不过如果文化散文能将史、思、诗三者融为一体,同时少一些“高大上”题材,少一些文化感叹、文化悲悯和文化陶醉,多注意在野的文明,异质的文化,多挖掘沉潜于民间的文化碎片,同时多一些生命意识的渗透,多一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灵世界的剖析,如果能做到这些,我对文化散文还是很有信心的。

  祝勇表示,我对任何前景都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假如世界上没有了散文会怎么样,假如我们的文字中缺少了过往文化的照耀又会怎么样,我们一想就知道了,答案也就不说自明了。

  (实习编辑:白俊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