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寒处女作电影《后会无期》的面世,韩寒及其作品又成为文娱圈中关注的文娱话题,由此产生的文娱效应,使他的新书《告白与告别》一举登上了销量排行榜。
《告白与告别》是一本什么书?有文娱报道说,该书封面印有“《后会无期》摄制组/编”,所以,这并非《告白与告别》原来推广宣传中所说的是什么散文集,而是很多娱乐界大腕都热衷出版的一部标准的电影书,其中包括韩寒的电影拍摄记录,外加偶像写真集等。有豆瓣书友调侃说:“要是你知道郭敬明的拍电影日记《小时代电影全记录》,就会知道韩寒这本书是什么样子了。”另据韩寒这本新书的策划者透露,他们从拿到这本书的稿件到出版只用了不到20天时间。
与《后会无期》同步的新书其实还有一本,由韩寒监制、“一个”工作室主编的《不散的宴席》。这本书里除了有韩寒一篇全新作品《励志故事》,讲述“从作家到赛车手直至导演的逐梦之旅”之外,真正的写作主力则是他旗下“新文学最强战队”的成员们。
的确,韩寒的这本“《后会无期》摄制组/编”的《告白与告别》,就像豆瓣网友所说的那样,很容易让人想起郭敬明电影《小时代3》拍摄后出版的《小时代电影全纪录》,这也是一部电影书,书中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记录了这部电影创作过程中郭敬明与主创人员、演员的工作状态与交流互动的情况……
从文化营销角度,和娱乐文化产业追求利润的原则说,韩寒和郭敬明的这些书,可以看作是电影的周边产品,搭电影的上映期挣快钱。那么,谁是这些作品的读者呢?有文娱评论分析,在商业社会,文娱圈中的偶像明星的“粉丝”,其商业价值被充分开掘,粉丝经济、粉丝文化、粉丝电影等等,应运而生,这些粉丝,是娱乐圈中这些偶像明星的忠实的拥趸,这些偶像明星拍摄的电影或出版的图书,他们会心甘情愿无条件地掏钱消费,而一些粉丝阅读的事实,让我们看到了韩寒、郭敬明“粉丝”群的庞大,也证明了韩寒、郭敬明这些图书作品的市场价值。所以,在这一点上,把那些被粉丝热捧、追逐的韩寒和郭敬明的图书作品,称作“粉丝文学”,则再恰切不过。
其实,“粉丝文学”,还包括那些畅销的诸如青春、网络、玄幻等人气小说,这些人气小说具有万千死忠拥趸,迎合了某些年轻粉丝的文化心理。这些作品或许都曾在时尚消费的文学大潮里激起过一些吊诡的、惊人的浪花,但它们却又如过眼烟云很快便在文学圈、文娱圈中消失。这正像有的文学评论家评论韩寒和郭敬明这样的“粉丝文学”所说:他们的文学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随后又是一种市场商业行为,留给文学史的意义并不多,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给这个时代的文学完成自我突破做出多少艺术上的贡献。以他们俩目前的趋势来看,在文学上没有前景,但在商业上、在扩大文学的影响力方面是有卓越贡献的。当然,他们还年轻,不排除他们哪天在文学上琢磨出另一种道道,也给文学重新开辟创新之路有所作为。但那也只能限于纯文学的小圈子,这是他们不屑于去做的……
由韩寒、郭敬明的“粉丝文学”,以及由阅读他们的图书作品(“粉丝文学”)而出现这样的粉丝阅读群体,以至于读他们的书在文化时尚圈、文娱圈中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阅读的趣味和倾向,乃至形成一种阅读文化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正视和分析的。
如今的资本市场,不但批量生产出丰富大量的时尚消费文学产品,还为之进行包装、促销和宣传,引导文化消费者去阅读它们的作品。其中,商业因素隐蔽其中的“书评”、炒作和包装图书作品的广告,这些都是市场资本培养“粉丝读者”的一些惯用手段。其实,作为大多数的粉丝读者,几乎是被这个图书市场一手塑造出来的——跟风阅读、时尚阅读、流行阅读。
“粉丝”由对这些偶像明星作家的喜爱崇拜,转而无条件地喜欢这些偶像明星的畅销的、流行的作品,乃至出现了“粉丝文学”及众多的“粉丝读者”。这似乎构成了偶像明星和粉丝之间一种互动的文化关系。而事实上,韩寒、郭敬明的图书或电影作品出版或发行,几乎都能成为一时的文娱焦点,这都是有着市场的营销机心的造势,和“粉丝读者”缺少理性的推波助澜这些因素在内的。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要成为这样的“粉丝文学”的读者呢?
(编辑: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