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在忧伤的风眼中看到美意

2014-07-21 06:56:11来源:晶报    作者:唐蓓

   

  《忧伤的美意》是诗人黄礼孩的艺术随笔集。样书甫一到手,封面数张图像便牢牢吸睛,遍览全书,犹如逛进一座纸上博物馆,虽不能行万里路,也好似去世界各地“壮游”了一番。短期居于梵高、德加、拉图尔的画作里,面对心仪的风景,觉得此地似曾相识,又或在梦中和它邂逅过。也许这和作者的诗人身份有关,工作室设在广州画院八楼,四面书架都布满来自世界各地的诗集画册,每到周末还会吸引一大批朋友来个“观影会”,在世界名曲里讨论诗歌与电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不亦乐乎。
 
  诗人从生活经历中汲取养分,他的随笔也完全不受理性和逻辑的束缚,而是诗中有画,同时引导读者看出了画中的诗和画外的意,这在第二辑“黑暗中的蝴蝶”中体现尤为明显。作者与画家们真诚对话,在有趣应和中产生了诸多精辟妙语,“艺术有时候就是不讲道理,在不讲道理的地方就有了一个突破”,这句话便是黄永玉在画画间隙中说出的,老先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性情人生,恰好诠释了艺术女神为何总垂青于他,读画之外的读人使读者倍感亲切,小插曲和旁白令其对作品世界的体验更深刻。黄礼孩对绘画进行了炼金术似的处理,特别追溯了它们如何形成,用料的过程,观者的反馈等诸多层面,发现了很多画家独特的品质——画面呈现出的文学性。这也是比较文学强调的艺术互通功能,雕塑是凝固的诗歌,诗歌是绘画最重要的远亲。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有言,“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色彩与线条在黄礼孩诗化的语言中得以复活重生,诗中的物象修辞亦在画中寻得灵魂出口。
 
  叔本华认为,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船如若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一直朝着目的地前进。他的悲伤哲学似乎也预言了天才们的命运,一幅画就是一个作家的人生写照,高更的《永远不再》是宿命的暗示,马列维奇的《红色人像》是孤独的放逐,梵高《盛开的杏花》预示着生命的破碎,蒙克的《呐喊》宣泄着不安的恐惧,本雅明对卡夫卡的评述也适于这些画家,“一旦他明白将以失败告终,凡事做来都一路顺风,恰似在梦境中”。梦境就是远方虚无缥缈的存在,有时正是要跳出现实,才能看到真相,我们缺的只是等待岁月流逝的勇气。《忧伤的美意》遴选了国内外知名画家画作,证明了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才经得住时间打磨,作者重新唤醒了沉睡的艺术,它们被激活,落在人本真的面相上。仿佛一切毁灭都是为了拯救,作者的解读充满着弥赛亚思想,对收录的作品进行直抵内心的考察,赋予无望者以希望,在忧伤的风眼中看到了美意,这样的视野当然是在博览群书之后形成的,也是作为“艺术通史”讲述人的基本质素。里尔克曾说,美的本质不在于生效,而在于存在。否则,花卉展览和绿化设施必定比一座在任何地方独自开放着而不为任何人所知的荒芜园圃要更美丽。艺术品的这种独立自主性就是美。随着《忧伤的美意》这本书的诞生,又有一件新东西来到世界上。
 
  (编辑:王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