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否认,文学不应该像以往一样高高在上,产业化转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改编有其存在的历史传统和现实价值。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借力与融合,是当代艺术发展的特点之一。但是,各种艺术门类也必须保有自己的本性,才能发展下去。文学要走下神坛,也要保有自己的本性。文学迷失了本性,就会最终丧失文学存在的意义。
艺术生产的产业化,在推动文学深挖生活、多元传播方面发挥了强大的力量;同时,其消解文学传统、重构文学经典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争做商业时代的宠儿,甚至成了作家栖身于“剩余价值评价体系”中扩张文学话语权的一种选择。文学的“人民币属性”,在挑战文学的“人民属性”。既然产业化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么,文学创作的文化生态和产业生态之间的博弈与均衡,就是一个必须解答的问题。文学的繁荣,不能靠曲线救国地“走银子”,而要靠脚踏实地地“走心”。借产业之风,扬文化之帆,敬畏传统,坚守理想,让文学焕发出新的光彩,照亮当代人的精神航程—这是所有肩负历史责任的作家的当代使命。现在是踏上征途的时候了。
(编辑: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