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于“纯文学”的长篇小说,毛病在哪里?很大一部分创作观念滞后,加上可读性不高,自然被读者抛弃;归类于“类型文学”、“网络文学”的长篇小说,问题又在哪里?很大一部分跟风、“注水”,尽管畅销,但艺术价值不高。
讲老实话,德国汉学家顾彬的文章《长篇小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点啰嗦。他想表达很多东西,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既想深入浅出,又想彰显专业,看得我云里雾里。
但没关系,围绕“长篇小说”这个话题,我是有话可说的。
“我最近看过的长篇小说,无论是美国的、德国的或中国的都比不上当代诗歌、散文、中篇小说的表达力量。”顾彬这么说。这个观点不新鲜,很多年前就有评论家讲过,新时期来,小说的整体成就低于诗歌。不同体裁,比谁高谁低,不一定妥当,但我有另外一个观点: 和中短篇小说相比,长篇小说落后了点。尽管长篇小说总是很热闹,尽管中短篇小说集被出版社视为“毒药”。
大道理不讲,我想从自己的阅读体会讲起。对我个人来说,小说的阅读中,我更喜欢短篇小说。无论是故事,语言,还是结构,还是“味道”,短篇小说都优于长篇小说。中国写一手优秀短篇小说的人,并不少,苏童、薛忆沩、蒋一谈、阿乙、盛可以,等等。而长篇小说,总体上则呈现出“又臭又长”的嘴脸和趋势。每到书店的时候,看到长篇小说厚厚的一本书,我第一个感觉是担心自己读不完。这有两个原因:一、现在的长篇小说可读性不高;二、现在阅读长篇小说的环境没有了。今天是一个啥也不缺,就缺耐心的时代。阅读碎片化,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阅读动辄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比跑全程马拉松还令人望而生畏。
好了,悖论来了。按理说,现在人忙、累、娱乐的东西多得眼花缭乱,看小说,应该是捡短的看才是。但为什么短篇小说仍不招读者、出版社待见?书店里畅销的小说为什么仍是长篇小说?这里有两个问题要厘清:一、市面上畅销的长篇小说,绝大部分是类型小说、网络文学,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纯文学(姑且用“纯文学”这个惯用词吧,尽管我很反感文学按“纯”和“不纯”来划分)。二、看这些小说的人都是谁?80后、90后,跟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人。两个问题告诉我们,类型小说承担的第一责任是娱乐,而不是艺术。也就是,读者喜欢看长篇小说首先是娱乐,是消磨时间。这跟大部分电视剧这么烂、这么啰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看,是一个道理。
归类于“纯文学”的长篇小说,毛病在哪里?很大一部分创作观念滞后,加上可读性不高,自然被读者抛弃;归类于“类型文学”、“网络文学”的长篇小说,问题又在哪里?很大一部分跟风、“注水”,尽管畅销,但艺术价值不高。相反,诗歌、中短篇小说,因为被关注得少,反而有一批有深度、有个性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说,顾彬说的“长篇小说,比不上当代诗歌、散文、中篇小说的表达力量”,我是认同的。
但是,是否真的如顾彬所说,“长篇小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呢?倒也未必。不是你宣布长篇小说的时代结束了,它就真结束了。你同意,长篇小说都不同意。相反,我觉得长篇小说的时代远未结束。第一,渴望自己能写出一部能够垫棺材底的“大部头”,这恐怕是不少小说家的艺术追求。因为有人写,长篇小说就一直存在。而且,大浪淘沙,会诞生一些精品。第二,读者需要。总体上说,长篇小说的故事性、完整性,高过中短篇小说。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是抱着欣赏艺术的目的去读小说的。长篇小说与生俱来的娱乐性,读者不会抛弃它。
反正,就这么着吧。太阳每天照常升起,长篇小说涛声依旧。OK?
(编辑: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