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东南亚华文文学与“海上丝路”

2014-06-30 09:26:36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丹红

   

  由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泉州师范学院和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日前在福建厦门、泉州两地举行。这个已有27年历史的国际性研讨会,本届探讨的主题从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关系,转向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丝绸之路”,主要指中国与欧亚非各国贸易通道,也指中国与东西方各种经济活动与文化往来的要道,既有陆上的,又有海上的。因此,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亦可称为“海上丝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世界各国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战略与文化意义日益显现。

  无论历史还是现状,东南亚华文文学与“海上丝路”的经贸交流息息相关,文化交往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与经济活动,都是与中国相互交流的。就东南亚华文文学而言,如印尼与中国进行经济交流的同时,华文界早就开始介绍、翻译中国古代文学。1900年以前,在印尼出生的华人就用侨生马来语言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当地人,比如《三国演义》《今古奇观》《岳飞》等。随着这些中国的古典小说和戏剧相继传入印度尼西亚,一个翻译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高潮逐渐形成。1875年出版的印尼第一部通俗马来语长篇小说《红蜘蛛》,讲述一个来自中国的故事,足以证明文化交流和文学影响的存在。而这一切伴随着经贸活动应运而生。至于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也是如此,不过突出地表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在启蒙与市场化阶段的影响非常显著。对于之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大陆作家,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的题材与艺术风格都十分新鲜,可资借鉴,打开了又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市场化时期,有的东南亚华文作家旋即带来畅销热潮,例如尤今的作品曾经风靡大陆。这都有力地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由此可见,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中国和东南亚经济与文化活动的交流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从文化的视点看经济的发展”,充分说明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与“海上丝路”的密切关系。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在经济与文化大潮中,逐步形成自主性,主要体现在文学思潮的变化上。有学者指出,“海丝之路”更贴切的称谓应该是“海丝心路”,因为“在文学作品中,更多夹杂着的是作家本身以及小说人物中的中国情感与南洋本土性的融合与变化的心路历程”。这位学者以马华文学的历史阶段的关键词解读,侨民意识浓烈的马华文学、南洋文学时期的马华文学及至地方文学时期的马华文学,淋漓尽致地表现侨民的情感变化及心路历程,不断与当地文化融合,显出其复杂性,文学思潮随之不断成熟与独立,逐渐形成特色。

  在与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文学创作的南洋本土性、大中华性与艺术性相互交融,构成多元交织的独特风格。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主体部分反映东南亚华族的苦难史及奋斗史,从侧面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展示了中华的历史跌宕,是中国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新坐标。东南亚华文作家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南洋风格,他们的文字,把民族味、家乡味与本土味水乳交融在一起。菲华作家谈及泉州人在东南亚特别是在菲律宾的奋斗历史时,认为目前在菲律宾的华人大部分是泉州籍的,其中晋江籍占大半,因此菲华文学创作充满着浓浓的闽南文化气息。有的学者也从文本出发,发现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闽南文化元素与情结,东南亚华文作家甚至会站在闽南文化的角度解读他们异域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要重视探讨作品南洋色彩的特点,要研究热带的气候、特有的物产,如橡胶、胡椒、榴梿等物象,以及南洋迷人的风光、漫长的海岸线,多姿多彩、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等等,这些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震撼。[NextPage]

  在研究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形成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独特风格,还要探索其艺术上的独创性。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不但内涵、题材、人物形象、环境等都具有独特性质,有别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华文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如此。比如语言和体裁,东南亚华文新文学语言以现代白话为主,较多地融合了东南亚各国独有的语言,还有中国福建、广东等地的方言。体裁不断有新的创造,近年来泰国有岭南人、曾心等提倡的小诗,短篇小说向着微型小说、闪小说方面发展。因此,东南亚华文文学呈现多元文化交织的绚丽篇章。

  以商养文是东南亚华文作家的显著特点,也是“海上丝路”的样本。东南亚华文作家基本上都是业余作家。以泰国为例,泰华作家多从事教师、编辑、店员、会计、工商业者、小贩等职业,如方思若从事房地产业和报业的经营、司马攻是大纺织厂主、梦莉从事进出口生意、岭南人经营珠宝生意等,他们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的。在菲华作家中,经商和从教的居大多数。如林健民、王国栋、林泥水、明澈、陈扶助、柯清淡、陈晓冰等都是亦商亦文的“儒商”作家,而林励志、李惠秀、秋笛、林婷婷、黄梅、心简等则集文教工作于一身。其他东南亚国家大同小异。在东南亚各国的商业社会中,促使华文作家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笔耕的,不是世俗的功利,而是对于华文文学的痴迷与热爱。他们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精神贵族,而是社会现实中的普通人,是对社会现实人生敏锐观察体悟的文化人。因此,不少华文作家也致力于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以商业社会的成就资助华文报刊杂志书籍的出版,资助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正如“海丝之路”一样,东南亚华文文学是践行以经济促文化发展的成功蓝本之一。

  新“海上丝路”有望促进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发展。近日在厦门召开的第四届南洋文化节特别增设南洋论坛,以“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旨在凝聚共识,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再次将新“海上丝路”推上新的高度。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在会上发言,坚信今天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其正能量一定会大大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随着各国人民更加频繁的交往和更加牢固友谊的建立,在东南亚肯定会更加促进文化和文学的繁荣,包括华文文学的繁荣。而东南亚华文文学也一定会更好地反映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新变化,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更好地促进各国人民的和谐、友谊和进步。东南亚许多华文团体愿意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中国大陆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学交流能有更加通畅的渠道,新“海上丝路”有望推动华文文学实现新的发展。

  福建泉州、厦门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和东南亚各国有着深厚的渊源。福建籍的东南亚华文作家所占比例很大,著名的菲华作家林健民、柯清淡、云鹤,新马华文作家马宁、杜边、骆明、周颖南,马华作家云里风、朵拉、爱薇,印华作家黄东平等,都是东南亚华文文学星空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他们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有不少福建籍归侨作家以南洋为题材进行创作,比如白刃、司马文森、王啸平、萧村等,他们的作品既有南洋背景,又有福建风味,生动鲜活地展示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文学的交互渗透与影响。所以,以“海上丝路”视角重新梳理和展望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特色与走向,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所趋。

  (实习编辑:王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