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臧棣:《万古愁丛书》

2014-05-30 14:35:39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草树

   

诗人张枣201038在图宾根去世,臧棣于同年3月写下这首《万古愁丛书》,这是臧棣近年写下的丛书系列最为抢眼的诗之一。按常理,这首诗应该是献给诗人张枣的一首挽诗,但是诗歌似乎超脱了个人的生死,展开了对诗学的辨析,仿佛是两个诗人之间一场没有结束的对话。这或许正是此诗的匠心所在,好友的壮年离世带来的沉痛和悲伤,隐藏在了一场没有结束的诗歌对谈和精神交流之中。在此诗中,在诗人臧棣心里,作为诗歌兄弟的张枣并没有远去。我们经常说“化悲痛为力量”,而对于臧棣来说,作为一个诗人,他显然更关注一种异于常识的“特殊知识”,即将悲痛分解在一种诗性的、更为深刻关乎生存的力量之中。

臧棣的写作或许因为其堂奥艰深而时常被诟病为脱离现实。这或许是一种错觉。臧棣的诗的确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具有某种纯诗特征,但是他的诗歌语言表象和事物之间,不再是传统的浪漫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再现式或模仿式描述,其修辞与其说呈现了事物的相似性,不如说是区分事物的差异性,因而其语言秩序也不服从事物的自然秩序,而是对“常识”的解构以抵达他所谓的“无知”。这个“无知”当然是一种存在于常识之外又置身生存性经验之中,是在空无处的空白,是清空了惯常意义和趋同性面目的差异性存在。他的大部分诗似乎都和诗歌写作本身有关联,是诗歌写作的隐喻性寓言。这看上去有点像阿什贝利,但从风格上他显然更接近斯蒂文斯。他的诗带有一种日常谈论的语调,抒情性的激情被控制在一种富有知觉的辨析、分解、解构和批评的理性背后,往往带来的不是感染力而是语言的意外伴生的惊讶。臧棣的诗并不排斥生存的感受,只不过他或许更看重的语言的内在的微妙和光泽以及可能性,而不屑于口语化的平庸。事实上,他的诗歌的口吻是口语的,日常的,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现实感和思辨性巧妙地交织在它的语言织体中,他追求的显然不是事物的完成状态而是次完成状态,在语言的抽象和具象之间,他总是留有距离,期间弥漫着神秘的诗意。富有学养和耐心的读者,不难看见他的词语的后门时常会突然被一阵风吹开,吱嘎一声呈现一片现实的旷野。

作为当代最活跃诗人之一,臧棣一直保持着持续高产的状态。他的诗形成了一种鲜明的风格,即便去掉他冠之标题的“丛书”或“协会”(也许臧棣的“丛书”系列的写作是肇始于张枣的《祖国丛书》,或是他们的友谊的另一见证),去掉作者的名字,我们也不难从诗歌的语言的精致、微妙,富于质感的辨析风格异口同声说出作者的名字。对于风格化的诗人,其写作的危险在于重复——不是重复别人,而是重复他自己。事实上臧棣的写作,大部分是高质量的,并不因为高产而降低门槛。臧棣的写作有着内在的自觉和节制的品质。

《万古愁丛书》开篇就是,“那么多死亡中,你偏爱必死”,海德格尔之谓终有一死者,即是必死的人。死亡,是生命的边界,也是生存秩序的重要起点。人类是有情感和思想的,因而其死亡不同于动物之死,“狐死兔悲”是人类赋予的情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人类要从大自然的轮回中获取一种生存的力量。由于张枣的死,这一场似乎仍在延续的对话自然会从“必死”谈起,懂得必死性的人,才会真正懂得“人生得意须尽欢”。因而万古愁便从李白的《将进酒》那里再一次脱颖而出。

由于此诗针对的是一个友人之死,而这个友人恰恰是作者的好友并有过持续交流和深刻认同的诗人——当然他们之间也有差异,这从此诗对诗歌的各种命题的辨析看得出来。因此,此诗的大部分看似游离了“万古愁”实则是以一种漂移的方式紧扣着。这种漂移即是诗歌或者语言斜逸旁出的天性使然,也是诗人匠心独运所在:它消解了悲痛的盲目性而虚构了一种既散漫又严谨的诗歌对话的愿景,仿佛逝者并未远去,而是作为一个暂时沉默的对话者正在现场,这就使诗歌自然而然获得了恰当的节奏和隐形对话的结构。

臧棣以一种日常谈话的口语风格谈论深奥的艺术命题,有着某种《圣经》的启示录气质,只不过是谈论者是一个诗人而非全能的上帝。不端架子,没有姿态,其修辞也化在口语的自然结构中,书卷气的消减使得诗和读者更为亲近。“生活得越多,背叛就越多”,仿佛箴言一般,而“稍一掂量,诗歌就是金钱”,这就会令人不解了。无用的诗歌何以是金钱?诗歌紧接着点出了它的线索:“这也是斯蒂文死用过的办法”。斯蒂文斯认为诗歌要显示它自身的纯洁的力量,必须去包容金钱的不纯,去提纯金钱的“不纯”。在当代,金钱犹如魔鬼,牢牢控制着人的一切。金钱几乎成为了当代人的上帝。中国有句俗话: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似乎成了一种生活信念。金钱显然不是小鬼,而是墨菲斯特那样的能够控制一切的大魔鬼。瓦格纳博士穷其一生,在实验室炼制了一个高纯的小人儿,其最终的结局却是冲出烧瓶奔向大海和船上的女神结为一体。对金钱的追求使人的欲望膨胀,但也激发了人的潜能,丰富了人生和人性。同时金钱万能主义又带来人类精神的荒芜和道德的沦丧。显然在一首诗里,诗人不可能去如此讨论,诗仍要保持在对话的航线上飞翔并诗性地言说:

 

为着让语言的跳板变得更具弹性。
    有弹性,该硬的东西才会触及活力。
    围绕物质旋转,并不可怕,
    它有助于心灵形成一种新的语速。[NextPage]

 

这实际上是以朴素简洁的语言道出了诗歌的奥秘。它的最大的特点是过了深入浅出这一关,也过了微妙这一关。或许也就是对所谓纯诗观念的有力修正,对现实感的一种强调。关乎诗歌,艺术,也关乎艺术和人生,诗歌和现实。至于天赋,传统和现代,存在与虚无,消极,悖论等等,诗歌展开了一系列的不无幽默又饶有生活情味的谈论,“莴笋炒腊肉里有诗的起点”不可谓不精妙,远妙于诗是从多少行多少行开始写起;“做爱一定要做到前后矛盾”不可谓不幽默,但又意味深长;“小辣椒尖红,样子可爱得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里递过来的一双小鞋”,诗句自然是来自作为湖南人的张枣喜爱吃辣椒,这一修辞的嵌入看似无意义恰恰缓冲了诗的内在紧绷状态;巧克力隐喻张枣诗歌之甜和啤酒隐喻激情,不可谓不美妙,“天赋咸一点更好”,难道不是推心置腹的艺术忠告?语言在一种可控和松弛的态势中一直奔向最后的结穴:“而一旦倾心,万古愁便开始令深渊发痒”,这真是关乎存在与虚无的最美妙的表达。

此诗所蕴含的艺术秘密和两个诗人之间友谊的神秘线索,是可以大加探究的。但是与其穷追不舍不如站在合适的地点向后来的探询者伸手一指。我更想说的是,臧棣的《万古愁丛书》堪称其丛书系列写作的代表,这一系列的写作无不呈现出一种朴素又精致、简洁又深奥的缜密辨析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写作是和汉语诗歌传统有差异的,更多内含着对西方文学观念的透彻体认和形成了自身思维的精密纹理。我们大可不必排斥西方文化的思辨气质,而过于强调“天人合一”的东方式顿悟。我们也不难发现,修辞在臧棣的诗中与其说是协助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万古愁令深渊发痒”,仿佛深渊也是有一个身体的——不可言说的事物不正是存在于深渊中?深渊发痒,知觉觉醒了,方有命名的可能。用“淋漓左右灿烂”,显然是“直接就是”,但又内含着诗人高超的技艺。此诗既是悼念友人的诗,关乎人物,也是谈论诗学的,是具有元诗特征的。臧棣很多诗都是从概念开始,或从现实和概念、抽象和具体之间游移,在展开语言的玩性之余并不乏对现实关注和内心响应,最主要是表现出一种敏感而又神秘的知觉,深入人的意识的微分区域,呈现出瞬间性存在得以存留的可能,偶尔也从优雅精致的织体中散发出淡淡的咸味。对诗的考察和为诗发明现实的形象,并行不悖,最终去向“空白”又从那“无知”的领域为我们带来“特殊的知识”。他的写作有着探索汉语的可能性的自觉,汉语在他笔下,有了精致和缜密的纹理,内在活力被重新激发,并显示出不无神秘感的蛛网结构,尽展诗意之未知。从根本上讲,臧棣的写作是进入了汉语不曾涉足的陌生区域,是一种语言的启蒙。读臧棣诗,不能目迷于五光十色的修辞,其缜密的思辨和思辨的缜密,最终是丰富了汉语的精神质地。

 

万古愁丛书

在那么多死亡中,你只爱必死。
其他的方式都不过是
把生活当成了一杆秤。其实呢,
生活得越多,背叛也就越多。
稍一掂量,诗歌就是金钱——
这也是史蒂文斯用过的办法,
为着让语言的跳板变得更具弹性。
有弹性,该硬的东西才会触及活力。
围绕物质旋转,并不可怕,
它有助于心灵形成一种新的语速。
发胖之后,你害怕你的天赋
会从黑夜的汗腺溜走。
你想戒掉用淋漓左右灿烂,
但你戒不掉。你偏爱巧克力和啤酒,
但是,天赋咸一点会更好。
莴笋炒腊肉里有诗的起点。
小辣椒尖红,样子可爱得就像是
从另一个世界里递过来的一双小鞋。
你猜想,无穷不喜欢左派。所以说,
干什么,都难免要过绝妙这一关。
不滋味,就好像雨很大,但床单是干的。
做爱一定要做到前后矛盾,
绝不给虚无留下一点机会。
没有人能探知你的底线。
心弦已断,虎头用线一提,像豆腐。
但是你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
我确实说过,我可不想过于迷信——
凡不可知的,我们就该沉默。
而你只勉强赞同诗应该比宇宙要积极一点。
人不能低于沉默,诗不能低于
人中无人。从这里,心针指向现实,
一个圆出现了:凡残酷的,就不是本质。
而一个圆足以解决飘渺。
稍一滚动,丰满就变成了完满,
晃动的乳房也晃动眼前一亮。
一个圆,照看一张皮。像满月照看
大地和道德。从死亡中掉下的
一张皮,使我再次看清了你。
凡须面对的,不倾心就不可能。
而一旦倾心,万古愁便开始令深渊发痒。

 

  (实习编辑:王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