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对话与诗同在的灵魂

2014-03-04 14:08:02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刘波

   

  上世纪80年代之后,穆旦被很多文学专家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有人认为言过其实,有人认为名副其实。然而,不管如何看待穆旦,他已深深地影响了同代人和后来者,这些受影响的人中,有诗人、作家和学者,更多的还是爱好文学的普通读者。一时间,研究穆旦在学界掀起了一股风潮。易彬的穆旦研究系列着作,除了此前的《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穆旦年谱》和即将出版的《穆旦诗编年汇校》外,新出的《穆旦评传》,应该是最好读的。
 
  易彬称这是一本“令人无法轻松的书”,在我看来,这种“无法轻松”并非指文字的艰深和故事的贫乏,更大程度上,这源于穆旦一生沉重的个人遭遇,它恰恰对应了20世纪中国社会曲折发展的历程。
 
  易彬在《穆旦评传》中大致以传主人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推进,但同时又不是常规评传那种四平八稳的模式,而是在评述穆旦人生历程的同时,渗透进作者自己的历史思考与对现实的审视。他将穆旦置于几个阶段性的时代背景下,反衬出知识分子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心路历程。穆旦一生的路并不平坦,他读过清华大学,当过校园诗人,参过军、办过报、留过学、教过书,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被下放农村,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这些乱世之年的个人经历虽然残酷,但也算丰富,它们构成了穆旦一生的文学财富。
 
  即便经历了那么动荡复杂的人生,但有两个爱好穆旦一生都没有放弃过,一是写诗,一是翻译。诗人和翻译家的双重身份、穆旦和查良铮这两个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如同两座丰碑。在这部评传里,易彬就是围绕穆旦的这两大成就贯穿写作的始终,他将穆旦的文学经历和人生进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这两条线索并不是平行孤立的两条线,而是相互交叉、融合,互为补充,互致生动,从而显示出一种精神的价值和思想的力量。
 
  此外,这本评传最出彩的地方还在于诗史互证。全书虽然是按章节排序推进,但每一小节都不仅是一次对历史“可能性”的挖掘与回溯,同时,易彬还将穆旦所写的近百首诗都贯穿在了他的评传中。他从诗歌文本中获取信息,印证穆旦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是易彬最擅长的实证和文学融合的分析,既有清晰、到位的评判,又不乏高远、超拔之意。尤其是他对穆旦名作《春》《诗八首》《冬》的分析,不仅是在作文本细读,而且将其置于穆旦的人生历程中来观照,颇能显出一种别样的味道。
 
  此外,《穆旦评传》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作者“史家笔法”背后的严谨。没有文学加工,缺少好看的亮点,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种“老实”的评传写作不生动,不太会受读者青睐。但史家提倡的就是真实,评传中的“传”要求必须有事实根据,“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说三分话”正是评传之理性的见证,其价值更多在于对研究对象的客观评价。所以,作者紧扣传主的人生,不能随意虚构,既要切入传主人生的光荣与梦想,又要紧贴传主作品的创造性美学,这样才可能形成更为有效的评与传的对话格局。
 
  《穆旦评传》更多的是作者与传主的对话,理解他的人生、解析他的作品,让那些沉潜的力量在探索中浮出水面。阅读这样的评传,你能够由此反思一个诗人不公遭遇背后的政治和人性,能从中参透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真相。易彬从穆旦的自述和档案等第一手资料入手,对历史作考证、勾勒与还原,这种严谨的写作方法和富有文体意识的创造,才是《穆旦评传》的精彩和亮色之所在。
 
  (编辑:李万欣)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