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这位在中共党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开明的领导人,长期得不到公正评价,在大陆基本属于非主流,既没有文集,也无选集,甚至以他为中心的论文数量都不多。笔者前不久翻出盛平主编的两大卷《胡耀邦思想年谱》(香港泰德时代出版有限公司)仔细阅读部分内容,发现是比较有特色的资料书。根据编者序的内容"除了没有解密的档案,凡属公开出版的图书,报刊上的有关史料,我们尽力收集,进行了周密的文献整理"(代序5页)从书的起止年代和规模看确实比较惊人14年的历史,大约150万字,对比同时期中共高层人物年谱,都没如此庞大,有些涉及胡耀邦的讲话是全文收录,有较高的存史价值。笔者阅读的部分内容闪烁着胡耀邦思想的光芒,这些内容到了今天仍然没有过时,试举几例
1977年12月14日,在正式就任中组织部长前与家人谈话中说到,有些人有冤案,没有门路,凡是冤假错案,认识的,不认识的,你们都可以帮忙,转信也好,传话也行。你们也是小小的渠道。胡耀邦在就任之处就预见到了很多人估计没门路,因此发动家人参加到自己的工作中来,为蒙冤者提供条件进行申诉。121页
1978年1月初,在同秘书谈话中指出。高勇你告诉大家,谁要是想提拔不要来找我,这些事我都不管,要是受了委屈,遭到错误打击找我,我管.(135页)1979年1月初,理论工作务虚会,胡耀邦提出三点必须坚持,不要随便抓人,不要随便点名批人,不要乱打棍子。笔者感觉到这三点是胡在经历文革后,自身的思考,同时也点中这个体制的要害之一,遗憾的是在30多年后的今天,这三点仍然没有做到,还是大量的棍子横行,特别是进入今年,大有恶化趋势,可见文革遗风,仍然在中华大地横行,从来没有远去。
1979年2月23日,在团中央召开会议上发言指出,我们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总是希望上面给我们什么法宝,一个省委希望中央给我什么法宝,各个部委可以向中央取宝,中央又找谁要法宝呀?要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群众,在基层,在自己,这是最好的法宝。在2月初的中宣部会议上对《工人日报》社长邢方群说,要代表工人的利益,维护工人的权益,要多登工人的事和工会工作,不要只会刊登一些领导同志的讲话。6月13日工会宣传干部理论学习座谈会讲话,不要随便给人家扣帽子,他不同意你的意见,甚至不同意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就去追他的动机,是不是要分裂中央呀!不要这样,不要随便展开斗争。
从以上摘录部分内容可以看出,胡耀邦在文革刚结束初期,在组织部,宣传部做的工作是平反冤案凝聚党心,民意为后来的深入改革铺路,在宣传部任期,主要是推动思想解放,摆脱深入人心的极左观念和思维模式,但是就是到了他被迫辞去总书记职位的1987年,这个任务都没完成。笔者则认为这些即使到了3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完成,大量文革思维斗争意识存在政治人物的思想中,存在于民众的大脑中,很自然的就流露出来。
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1980年11月19日出席政治局会议发言指出"国锋同志是1938年参加工作的,也应该说是一位老同志了,国锋同志也是一级一级上来的,有同志说是坐直升飞机上来的,我个人觉得这样说不妥当,国锋同志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有一定的水平。我看这应该是值得肯定的。胡耀邦是在当时高层领导中比较少见的对华有积极评价的人,这与邓小平等发生了分歧,直到1987年春节前后,去邓小平家,邓问你对华国锋还那么看吗?
对西单民主墙的看法,胡耀邦去职后,很多人把他和自由化联系起来但是1979年10月26日出席上访工作座谈会上,胡耀邦指出"对路线,方针有意见,有权向中央直接上诉,这就叫民主!但是有些人不搞这个,而是往民主墙上贴!这也没办法,是四人帮的流毒,我建议,我们明年修改宪法要把随意贴大字报这一条改掉,有组织的民主要提倡。民主墙的言论,我的意见大都不能同情,一种意见认为是群众意见应该支持,我们说不对,叫自发组织,叫自发刊物。有人说既然不好,那就封闭它,取缔它,我们也没有采纳这样意见。从中可见看到胡耀邦不是坚持赞成民主墙的一切只是反对抓人,斗人,正向他在同年6月18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中说的"我劝同志们不要抓人来斗,更不要抓人来关,敢于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恐怕也不在乎坐牢,魏京生抓了三个多月,也没有检讨,听说他现在还在绝食,他一死就会在群众中成为烈士。从这些理性言论,看出胡耀邦完全是为了党的形象,站在党的立场考虑问题,更加具有远见和宽容,远好于武断的所谓马列主义代表人。
这套书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材料,作者们花费不少精力,但是在阅读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不揣冒昧在此提出
第一,年谱的编写方法和写作目的,年谱是记载人物生平的历史资料,遵循客观记录的原则,为写作传记打下基础,但是这部书带有明显个人情感,特别是这些色彩不是胡耀邦自己的,而是编写人的,笔者感觉已经不是历史资料著作了。如果是历史研究著作,或者传记,还可理解,毕竟胡耀邦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位思想解放,开明的高层领导人,但是做为胡耀邦的年谱,加入作者的感情,笔者认为实在不妥,因为年谱是资料性质的工具书。最典型的是本书在正文后面用括号标了注释,但根据笔者翻阅的年份,发现很多不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背景,而是为了拔高谱主,突出其英明伟大,并刻意采用贬低,斥责同时期其他人物的手法,比如对邓,陈赵 王震,胡乔木,邓力群等人都进行了指责,有意长篇记录了他们的错误或曰可笑的言行,而且对于某些事件,做了明显不合适的解释,比如对胡赵关系,赵在胡下台时候,是否做了打击?笔者看了作者的注释明显偏向,而且违背事实,这件事鲍先生有比较详细,有理的回忆,并对扬胡贬赵现象,提出自己的分析,做为事件当事人,其说法是可信的,(详细见此人的文集--我看胡赵关系。)赵本人也有比较详细的回忆(见其自述--改革历程)在出现更多直接档案文献之前,笔者赞成鲍先生的判断。再如第262页作者注释称华国锋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理论和现代化建设捏合起来,和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前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放在一起说理论上没本质区别,笔者实在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可解释原因是借此贬低赵的思考和贡献。
第二,本书记录的内容 有些是来自档案和当时人物的回忆,而有些似乎是流传的常识,作者们没标出,比如导致胡耀邦去职的生活会,书中记录很多人发言,不知根据是什么?编者在前言中说,看不到未解密的档案,那只有当时与会人的回忆了,应该说,根据与会者的回忆。
第三,本书既然称为胡耀邦思想年谱,那么主线也应该是表现他思想性的讲话和批示,但是阅读本书发现很多讲话都是全文,一连数页,难道他们都是具有思想性的文献吗?笔者认为这些完全可以编辑一本胡选或者文集,实在没必要在年谱中全文记载,此外有些条目与胡耀邦直接关系不大,或者没有突出其思想,是否应该记录?例如1980年9月24日注释中全文披露胡乔木关于波兰团结工会事件,信件全文,笔者不知这封信,可反映出胡耀邦什么思想?类似条目还有不少,这也是需要斟酌的。
笔者阅读感觉,本套书不是一部研究者的学术专著,作者们没有历史高度,而是历史中人,把很多精力放在为谱主的辩护和论证上,为尊者讳,不自觉的进行粉饰,而对谱主的缺点没反映,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不足,虽然他们收集了不少材料,但是没做到客观记录,而是突出传主贬低别人。这也是党史研究,甚至近代中国人物研究的一大弊病。
(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