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人从事无目的的活动,真正的乐趣才会产生。就好像看球、玩棋,无目的的读书,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许才是享受。当我们假定读书无用时,读书才最有用,因为它让人变得自由、放松。
反之,一旦有了目的,读书则可能变得索然无趣,成为一种欲望,如同钟摆,总是在厌倦和疲惫中摆动。书没读完前,拼了命想读完,这是疲惫的;读完之后,只会有厌倦。
再者说,读书人到底能有什么目的?为了升官发财?退一万步讲,就算读书必能升官发财,又能怎么样?怀着这样的心思读书,只会让读书变得了无生趣,人生沦为欲望的奴隶。为了寻求知识?也不尽然。庄子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也许,只有在生存层面上,通过读书获得知识、技巧才是成立的。
在精神层面上,我们更需要“心为体,书为用”——以读书养心:读书可以专心致志,也可以“漫不经心”,仿佛行云流水,不刻意记一字。长此以往,不耗心神,而心性、情趣却得以改善。守住心这个“体”不放,读万卷书方有意义。如不然,读越多的书,迷失得可能越厉害。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不光是人生要诀,更是读书窍门。知、止、定、静、安、虑、得,是七个层次的学问修养。知止本意是知道止欲止妄、止于至善。论及读书,则需知道贪求知识何尝不是妄念?我一直以为,人生不一定需要读很多很多书:六祖不识字而能佛。关键在于,读一本书就要读好一本书。不贪求知识才会定下心来静静地、安心思考书中趣味,而后才能真正有所心得。读一本书,就一心一意享受读一本书的时光。仿佛时间就在此刻停留,人入静,而后慧诞生。
也许如此无目的的读书,可以心平气和,可以帮助我们领略书中妙趣,与古人为友,与圣贤作伴。正如古人所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日日清净,刻刻自在,天天都是读书天。
当然,纯粹为读书而读书,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真能做到的人很少。“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老子都如此,何况你我?
(编辑: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