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报道,由《红岩》杂志社发起的红岩文学奖,最近动议取消其中的报告文学单项奖。因为如今的报告文学作品大多是应景之作,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有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报告文学的黄金时代业已式微。
1978年,湖北著名作家徐迟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之后,随着改革的展开和人们思想的开放,随着立体透视社会的视角得以舒展,报告文学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那么,近年报告文学为什么会式微呢?
报告文学作家、《文学报》总编辑陈歆耕说:报告文学写作最吃力的阶段是采访获取素材,而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吃不得苦,所以好的报告文学越来越缺失。
这或许确实是原因之一。但笔者以为,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现时的报告文学,越来越成了苍白的“表扬稿”。现在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借用报告文学这种形式,来搞“表扬”自己的形象宣传,致使报告文学大多沦为了“吹捧文学”。而有些刊物为了多收版面费等,也乐得让此类“吹捧文学”登上大雅之堂。如此,就严重糟蹋了报告文学的形象。
当然,一些真正反映和透视社会真实状况的报告文学,在有些地方难有面世的机会和环境,则是一个更为深层的社会原因。
报告文学是最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文体,其当然应当着重报告社会中值得称道的人和事等,但其毕竟不是单一的“表扬稿”。好的报告文学,应当有社会的担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希望能有更多的好作品,来唤回报告文学的春天。
(编辑: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