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中)曾经拥有一大批粉丝,那正是武侠的黄金时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是武侠小说迷,他认为武侠小说已过黄金期:从读者角度讲,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讲究一种快节奏的轻阅读,不喜欢繁复的描写;从作者角度讲,现在的很多作者非常年轻,有些甚至是中学生,并不具备金庸的文化功底。
“古龙体”一学就会,但韵味很难模仿
时代周报:新派武侠小说四大家各有什么特色?
严锋:金庸博大精深、大气磅礴,厚重坚实。梁羽生有中国古代才子气,但是好像又有革命气。比如说《七剑下天山》就《牛虻》味道十足,思想进步。他写封建帝王也个个是坏蛋,基本上没有一个正面人物。梁羽生的作品是革命文学和古典文学的结合。
古龙小说有一种诗歌化和散文化的特点,他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像是电影台词,甚至像海明威的小说。他又吸收了西方的侦探小说、犯罪小说的特点,节奏非常快,突转很多。他对武功的描写是避实就虚。我对古龙爱恨交加,他是我仅次于金庸最喜欢的作家。金庸读完以后本来是很惆怅的,突然在系里的资料室里面发现了古龙的小说,《陆小凤》一看就觉得是金庸级别的、唯一能够跟金庸在某种程度上一较长短的,但是与金庸非常不一样。金庸实写的地方,他就虚写;金庸厚重的地方,他就轻薄。但这个轻薄不是贬义,是文字的厚和薄的区别。金庸非常注重细节的地方,古龙就有很多留白。拿中国古代绘画来比喻,金庸是工笔画,古龙是大写意。
我认为,中国的武侠小说几大家逝去或封笔以后,可以说古龙的影响是最大的,今天内地武侠小说的基本风格实际上是“古龙体”,因为金庸是很难模仿的,要非常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修养。其实古龙也是很难学的,但是学他的皮毛比较容易,就是他那种文体,分行写,像诗一样的。网络上武侠写手的文字都常常让人感觉到一种古龙味。好像写得很玄,很有节奏感,很有韵味,其实就是很虚,不会仔细地写一招一式。我觉得这是一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避难就易。但这仅仅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古龙小说的情节安排是非常精妙的,他有很多的突转、惊奇,非常富有想象力,这是现在学古龙的人没有学到的。古龙的真正韵味很难模仿,但是那种似是而非的古龙体,一学就会,而且学了马上就能用。这是后“金古时代”不好的一种趋势。
但是当今的武侠作家中,有两个人不是古龙风格的,一个是凤歌,《昆仑》和《沧海》的作者。我觉得他是“金古”以后,中国内地武侠的第一人。在铺天盖地的“古龙风”当中,他是独树一帜的。第一部《昆仑》模仿金庸的很多东西,也受到批评,太刻意了,很容易看出来。但哪怕他是刻意地模仿金庸,我也很佩服。因为这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力和毅力,需要巨大的精力,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另外一个是台湾的孙晓,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英雄志》,我认为他是台湾在古龙之后最好的武侠作家。孙晓的江湖世界也是非常的浓墨重彩,大开大阖,完全不是古龙的那种轻盈和虚写。《英雄志》到后面越写越奇幻,加入了很多超现实的元素。其实凤歌也是这样,凤歌写到《沧海》,也是越来越走向奇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展趋向。中国晚近武侠,首先是“古龙化”,后面就是“奇幻化”。
“微武侠”无法推动武侠写作
时代周报:《蜀山剑侠传》和“奇幻化”之间,有没有继承的东西?
严锋:我觉得这个“奇幻化”恐怕不能说是直接回到《蜀山剑侠传》的那种奇幻。金庸也是深受还珠楼主影响的。从一开始,武侠与奇幻从来就没有彻底分开过。因为一写到轻功、内功,这些都已经进入到一个超科学的幻想领域,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
时代周报:现在有人说新派武侠小说基本上死掉了,你觉得呢?
严锋:如果指的是金庸意义上的武侠小说,那也可以这么说。大陆的金庸体就靠凤歌这么一个人,独力难成事。其实在武侠最辉煌的年代,真正的金庸体也就金庸一人而已。金庸之后当然就式微了。其实有很多人在认真地写武侠,写出了很多很好的作品,可是武侠本身过了它的黄金时期,就没有大红大紫。相反在它的黄金时期,有很多写得不好的人都非常有名,像卧龙生、陈青云、诸葛青云、独孤红等,但那是武侠的盛世,所以他们都赶上了好年头。所以,作家也是跟这个时代是不能脱离的。
时代周报:温瑞安在微博上写微武侠。这种形式对武侠有没有推动?
严锋:没有,这完全是属于小小的浪花吧。我觉得武侠最大的魅力,绝不在于短篇的、碎片的、微型化的形式,武侠需要各种门派,需要一个世界,需要一个武功的系统,一个江湖的系统,需要宏篇巨制逐渐地把它成形,所以金庸的小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让人进去的,他会帮你慢慢地把那个世界建起来。一条微博140个字,不可能让你产生一种被卷入的感觉,微武侠肯定是武侠的末流。
年轻作家的最大缺点:没有可留的人物
时代周报:以后的武侠小说有没有新出路?
严锋:其实在金古之后,内地有很多年轻人不断地想要把武侠推向新阶段,这很难,他们也遇到很多阻力。后来又有一个复兴的时期,比较有代表的人物像凤歌、孙晓、沧月、小椴、步非烟、江南等。我觉得这些年轻作家各有他们的特色,他们也是努力地想有所突破,包括提出自己的理论,像步非烟就提出过要超越金庸,认为金庸的武侠依据的是儒家思想体系,她要用道家思想去超越金庸。凤歌一方面模仿金庸,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超越金庸。比如说,他写到武功的时候,一方面在门派上打破过去的少林、武当、丐帮的固定模式;另外一方面,凤歌会通过数学、音乐、古代的工艺,把这些东西跟武侠结合在一起。沧月有女性气质,写感情、爱情,都很有特色。像沧月、步非烟这些女性作家,很受女性读者的喜爱。大家都在很努力突破。
但是,最没有突破的是人物。金庸的小说里面有很多我们很难忘的人物,萧峰、黄蓉、杨过……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现在这些新的武侠小说家,很多方面都写得很好,我也很喜欢看,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提一个最大的缺点的话,就是他们的人物还是站不起来、跳不出来、留不下来。
时代周报:武侠小说跟影视的结合有没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严锋:武侠的影视,我都不喜欢。像金庸的“改编热”,很多东西都被改编无数次了,都相当失败。武侠里面有很多东西是不可视觉化的。比如内功,看不见,摸不着。还有暗器,影视里面对暗器的表现是最糟糕的,只听到“嗖嗖嗖”的,像热兵器似的一下子就过去了。但小说写暗器,会有层出不穷的变化,会把它放大放慢来写。另外,高手的气度是武侠最吸引人的东西,可是在电影里面,一旦变成真实人物的形象,就总跟文字描绘出来的形象有一定差别。
(实习编辑:岳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