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博拉诺的神秘世界解读

2010-07-02 12:02:37来源:《时代文学》    作者:

   

作者:左燕茹

  摘要:《2666》走一部具有预言意义的小说,作者将五个主题相距甚远的故事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陌生化的叙述方法新颖而独特,内容厚重而深刻,整个文本因充溢着神秘感而引人入胜。
  
  关键词:《2666》;神秘感;陌生化;主题
  
  2009年3月,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揭晓,已故智利作家罗伯托·博拉诺的遗作《2666》荣获书评家协会奖最佳小说奖。
  
  智利小说家及诗人博拉诺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不辍耕耘,以4部短篇小说集和10部长篇小说蜚声拉美文坛,一跃成为拉美文坛最耀眼的星斗,有后现代版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之称。博拉诺近几年在美国文坛声名大噪,掀起了一股博拉诺热潮。(2666)是博拉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历时五年完成。《2666》在美国受到评论界的普遍关注和大力褒奖,被评为《时代》年度最佳图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2008年十佳图书,并荣获书评家协会奖最佳小说奖。在颁奖典礼上,国家图书批评家奖评委瓦尔代斯评论说《2666》“富于性感和启示的历史观”,是“一部丰富而耀眼的作品,必将长久吸引读者和学者的注意”。
  
  《2666》以墨西哥的圣,特里萨城为背景。将五个主题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内容厚重而深刻。小说各部分章节的命名比较随意,但同时又具备了整体风格上的严密。小说的开篇“关于评论家们”出现了三男一女四个文学评论家,他们是在研究一个叫阿切波尔蒂的德国小说家的研讨会上相识的。阿切波尔蒂的古怪行为及其作品都让包括这几位评论家在内的一群读者激动不已。后来这几位评论家偶然得知有人曾在墨西哥北部一个名叫圣·特里萨的小镇上见过阿切波尔蒂,于是其中的三个人决定去那里寻找他。第一部分就这样戛然而止,让读者在百般疑问中增强了阅读兴趣。
  
  第二章“关于阿马尔菲塔诺”笔锋一转,开始聚焦于圣·特里萨一位哲学教授阿马尔菲塔诺的心理世界。该教授在第一章中曾接待过来寻找阿切波尔蒂的几位文学评论家。教授的妻子投向了情人的怀抱,孤独的教授和女儿一起住在荒凉的小城圣·特里萨。教授现在正在走向神经错乱的边缘,他常常出现幻觉,行为怪异。接下来“关于菲特”部分作者又变换了一种写作体裁,讲述一位从纽约来到圣·特里萨报道拳击比赛的黑人记者菲特的奇闻轶事。在获知这座边境城市不断有当地妇女遭谋杀并被拋尸荒野后,菲特试图采访并报道这些骇人听闻的案件,却遭遇重重阻力……
  
  在长达三百页的第四章“关于犯罪”部分,被谋杀的牺牲者们详述了整个犯罪的过程。至此读者终于了解到博拉诺想要表达的真实主题:圣·特里萨地区数百名妇女被匪徒奸杀,未得伸冤。作者叙述了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将血淋淋的凶杀现场呈现在读者面前,详细到作案用的尼龙绳及擦拭血迹的纱布等。尾篇“关于阿切波尔蒂”中引人入胜的史诗般的历险在小说结尾处达到了高潮,阿切波尔蒂终于现身,他的人生经历也被层层剥离开来,读者似乎在阅读一部独立的历史小说。小说结构看似松散,却围绕一个中心,即墨西哥北部的圣,特里萨城谋杀案展开,五个章节就像侦探故事一样逐渐接近这个黑色暴力的中心,接近事实的真相。
  
  一、萦绕全书的神秘感
  
  阅读本书读者首先产生并贯穿其中的感觉就是无处不在的神秘感。当你拿起这本厚厚的大部头时,小说封面上四个粗大厚重数字呈血红色,漂浮在一幅幽暗的油画背景之上,隐隐散发出一种神秘感。读者不禁被这个数字所吸引,急于弄明白“2666”到底有何深意?而这种神秘感并不会在你读完小说后就消失殆尽,因为该书的书名始终是个谜:除了作为书名,“2666”这个数字在小说里几乎没有出现过。这个书名和作者的意图随着作者的离世将会成为永远的谜,这本身也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感。
  
  神秘感始终伴随着我们的阅读过程。小说的第一部分虽然写的是混迹学术圈的知识分子。但敏感的读者可以体会到文字背后隐藏的莫名的神秘感。我们冥冥中似乎感觉有事情要发生。有一股抑制不住的冲动让我们急不可耐地想知道下一步究竟会发生什么。随着情节的发展,这种神秘感愈来愈强,小说的气氛也逐渐凝重起来,当几位主人公抵达圣?特里萨后,小说的气氛开始变得诡异甚至带有魔幻色彩,小说情节更加“超现实”。哲学教授开始产生幻觉,能够听到死人的讲话。他的行为也更加怪异,所作所为匪夷所思,充满了神秘色彩。《2666》的开放式结尾也因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发入深省。作者在详述了连环谋杀案后又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疑问:被害人沉冤未雪,法律和正义何时才能来临?这种开放式结尾具有无限的阐释空间,拓展了读者的阅读和想象空间。小说中出现了数不尽的人物,穿插着众多的旁枝末节,讲述了大量没有结局的故事,留下了许多没有谜底的谜语,整个小说文本因此充盈着张力,充满着神秘色彩。法国《读书》杂志评论道:“每一页读者都会惊叹这位标新立异的作家可以把所有文学样式包裹在一个眩目而谜样的故事中……这纯粹是一个天才的巅峰之作。”
  

[NextPage]
  二、陌生化的叙事风格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础,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以此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所以必须设法延长读者的感知区间和审美体验。在《2666》中,作者调动了一系列新奇而刺激的叙述手段,使整个文本充盈着张力,一个接一个的意外和惊奇使读者应接不暇。
  
  1、叙述风格和人物的频繁切换
  
  小说开篇出现了三男一女四个文学评论家,总体基调是平静甚至轻松的,叙事风格简洁而传统。这四位学者在各自的国家翻译、研究阿切波尔蒂,然后相识并成为好友,一种罗曼蒂克的情感在这一女三男之间逐渐萌发,一出多角恋爱的轻喜剧开始上演,小说第二部分则不那么轻松易读。大量的内心活动描写取代了首篇白描式的人物行动描写,主角也变成了精神错乱的哲学教授,四位学者已不知所踪。这一部分的文字中夹杂着主人公对书籍和旧文献的研究以及对哲学和文学的思考,甚至配有令人费解的图示,读来晦涩难懂。在“关于菲特”部分。小说的叙事风格又有了明显不同。博拉诺用冷峻、简洁的文字描述了菲特从纽约来到圣?特里萨的过程,语言表达类似于“极简主义”小说或“冷硬派”侦探小说。在第四部分作者的文字冰冷、残酷,令人压抑,对犯罪现场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该章风格颇象新闻报道的拼贴,作者将百余起杀人案的详情以类似警方调查报告的形式按时间顺序一桩桩罗列在书中,其间还穿插着一些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上百篇的犯罪记录可能会使读者产生阅读疲劳,然而这种文件摘录的创作手法无疑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连续阅读大量犯罪记录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感到震撼到习以为常以至最后麻木不仁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逐渐地对身边的罪恶变得麻木
  
  不仁,甚至会逐渐习惯它们、接受它们,这种可悲可叹的心理过程正是在读者阅读这些罪案中所形成的,这也正是作者不厌其烦地拼贴犯罪记录的主旨所在。在尾篇里语言重新变得柔和而细腻,读者再次找回了阅读的乐趣。该章可看作是一部高度浓缩、充满想象力甚至幽默感的独立的历史小说,个人经历与战争、犹太人遭屠杀等历史事件相结合,与谋杀案的暴力描写相呼应。小说语言风格变化多端,博拉诺善于打破语言表达的常规,有效调动众多叙述手段如反讽、幽默、比喻等,读者时而莞尔时而胆寒,这种陌生化的奇妙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感到新奇和刺激。
  
  《2666》中出现了数不清的人物,各章节主人公如走马灯般轮流出场。文学评论家、哲学教授、黑人记者、警察、毒枭、女巫、嫌疑犯、联邦侦探等形象令人目眩,全景式地展现了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形色人等及其纷繁复杂。作者时而用简洁明快的笔调刻画人物及事件,时而又极尽铺陈之能事,次要人物也着力加以渲染,使读者百思不得其解,这种人物和叙述基调的频繁切换打破了读者的思维定势,增加了阅读难度,阅读对象更具生动性和丰富性,大大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2叙述手法的独特
  
  陌生化通过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和特殊的方式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种制造心理距离或把距离推远的艺术处理方式将使读者产生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在《2666》中博拉诺打破传统的故事叙述手法可谓离经叛道。小说结构奇特,构思巧妙,阅读中给人一种在迷宫中行走的感觉,小说围绕圣?特里萨连环杀人案展开,第一部分对谋杀案寥寥数笔带过,第二部分有较多提及,第三部分则把读者的视线拉得更近,而在第四部分作者终于一股脑地将这些凶杀案血淋淋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的情节在接近尾声时终于和前几部分的内容发生了联系,这种陌生的故事讲述手法因缺乏传统小说叙事脉络的清晰和主次分明而给读者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作者打破了读者阅读传统小说时的思维定势,采用不断拉近相机镜头的叙述手法,将镜头一步步由远及近,最后聚焦于故事的中心圣?特里萨谋杀案。镜头的拉近使模糊逐渐清晰,使紊乱逐渐条理。而在镜头拉近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欣赏到无数的出人意料的风景,它们常常吸引了作者的视线,于是我们读到了大量似乎与主题并不密切的描述。这些貌似离题的文字一方面起到了烘托整体气氛的作用,同时作为作料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神秘感,而大量旁枝末节的存在还增强了整部小说纷繁复杂的质感。故事套故事的陌生化的叙述手法获得了巨大成功。
  [NextPage]
  三、主题的多元和凝重
  
  《2666》讲述了墨西哥小城发生的一系列有关记者、警察、杀人犯、复仇者、罪犯和游客的故事,聚集了叙事作品吸引读者的诸多要素如悬念、色情、谋杀等,主题异常丰富,几乎涉及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人世间的反叛、流放、罪恶、悔过、迷失等。《2666》中描述的连环杀人案取材于发生在墨西哥的真实事件,小说中圣,特里萨正是墨西哥北部边境城市华雷斯城的化身。博拉诺一直高度关注发生在那里的谋杀案,并将其用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作者对受害者的同情、对社会阴暗的揭露、对人性的解剖以及对正义的期盼使小说主题凝重而深刻。
  
  小说透露着强烈的启示录意味。在《2666》里,哲学教授盯着挂在屋外绳上的几何书陷人沉思,仿佛现实正在入侵那个无法描述的世界。教授形容那些已经被侵蚀的图表是“支离破碎的画面,碎片,全是碎片”,这正是V2666)自身的最佳隐喻。这种破碎的、无序无根的状态是小说的画外音,也是小说的救赎,同时也是读者百般思索的问题,
  
  《2666》是一部打破传统、风格独特的奇书。小说文字精彩,气势强大,读罢掩卷,读者会为小说独特的结构和怪异的文体而喝彩,为含冤的受害者而扼腕,为奇妙的阅读美感而流连。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