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文学倾情呼唤理想信念

2010-01-31 15:38:37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作者:李朝全

  理想和信念是人立身行事的方向,是心灵依托的居所。它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支撑着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在近期发表的一批报告文学作品中,我们欣喜地读到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倾情呼唤,呼唤人间大爱、真情,呼唤生存所应秉持的基本信条:仁义、诚信、感恩、珍惜、坚持,呼唤做人的良心和社会的良知,呼唤梦想和追求。

  人活着,心灵不能如浮萍飘荡,要有所附丽和归依。党益民《守望天山》讲述的是一个老兵知恩图报的故事。暴风雪中班长用最后一个馒头救活了陈俊贵,自己却倒在了雪地里,陈一家人用24年时间来为班长和其他160多名修筑天山公路的烈士守墓。这是一个看似平常却非同寻常的故事。在20多年里,陈俊贵一家住简陋的房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们却一直坚持下来了,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在支撑着,那就是:人要懂得感激和感恩,要知恩图报,要让内心得到安宁。他们的人生贫苦,却不失尊严;艰难,却不失光彩。他们身上永葆的忠义守信、知恩图报的精神,伟大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芒能够打动和感染所有的读者。它们能净化每个人的灵魂,引领人向着高尚之处飞升。

  父母恩,故乡情,祖国恋,是铭刻在每个子女灵魂深处的情感积淀,是萦绕在每位游子心中的隽永情结。在蒋巍《灵魂的温度》中,我们读到了这种天然情感的伟大力量。2004年起贵州启动了以“饮水思源,反哺故土”“感恩亲人,回报桑梓”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性“春晖行动”。为了帮助家乡尽快脱贫致富,一个个“春晖使者”竭己之诚,倾己之有,毕己之力,尽己之能。他们是一群有灵魂的人,血是热的,灵魂是有温度有重量的。爱、感恩和温暖是可以人手相传、代代相传的。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信念,也是一种优质的情感资源,是和谐社会的一支主旋律。它对于融洽城乡、工农、人际和社会关系,安宁个人内心,完善自我,都是有益有利的。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光大这种精神及思想。

  《守望天山》是对英烈的守望,《灵魂的温度》是对故乡亲人的守望。二者都是对心情和情感的坚守。黄晓萍《真爱长歌》书写的则是对于爱人和爱情的呵护与坚守。“感动中国人物”罗映珍拥有一颗大爱之心。不仅对妇女姐妹如此,对丈夫罗金勇更是有着坚贞执著、温柔绵长的真爱和深爱。丈夫在缉毒过程中因公负伤变成植物人,妻子罗映珍用上千个日夜对丈夫不离不弃的坚守、用600多封写给丈夫的“情书”以声声不断的爱的深情呼唤,终于渐渐唤醒了几乎失去了全部记忆和思维的罗金勇。只要爱人一息尚存,就要坚守苦守,就要矢志不渝地守卫呵护爱情,就要付出百倍努力,永不舍弃,永不言弃。这样的爱情,超越了功利和世俗;这样的信念,源自人的道义、良知和灵魂。这是一种令人震撼、值得万分珍重的情感,是可以感动云南人、中国人和全人类的伟大情感。伟大的情感,能够产生劈山开路、震天动地的力量。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李青松《一种精神》描写了一个执著于植树造林的“二杠子”乔建平,他本是一名拥有三座煤矿股份的农民,但却痴迷于造林绿化、改善生态这项造福人民的事业。为此,他不惜散尽家财,倾己所有。种树种树种树,20年里,他的心中只有这唯一的信念。他就像一名当代愚公,种树不已。一个人竟然绿化了10万亩荒山,种了2000万棵树。正如作者所言,他种的何止是树,他种下的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绿化祖国,再造秀美山川”的理想就不会沦为一句空话。蒋巍《老百姓是天》讲述了黑龙江哈尔滨松峰山镇派出所所长王影,从警21年来始终秉持“老百姓是天,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一坚定信念,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善事,因此深受百姓拥戴的感人故事。类似的英雄模范人物故事还有很多,如郝敬堂笔下的纪检干部王瑛(《大巴山的女儿》)、小岗村书记陆浩,等等,其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人、感染人,大多也是因为充分展现了人物崇高的人生信念与人格魅力。

  人是需要有信念和追求的。朱晓军报告文学《一个医生的救赎》讲述了上海一位普通医生陈晓兰十几年来从事医疗打假反腐的生动事迹。在医生的岗位上,陈晓兰以治病救人来实现自身价值,在自愿承担的医疗卫士的位置上,她以揭腐反腐为己任,打掉了九种伪劣医疗器械和八种医疗方法,为患者、为国家、为社会挽回了几亿元乃至更多的经济损失。陈晓兰是一名勇敢的斗士,是患者权益、医疗道德和社会正义坚定不移的捍卫者。11年里,她以一个女性之躯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决战,牺牲了家庭、事业和生活,牺牲了自己做母亲和女儿的诸多欢乐。这是一个人的抗战、一个人的决斗,但她却从不孤单。在她身后,站着亲人、同事、朋友、记者和病人,站着整个社会的正义和公道,站着这个时代的良知与良心。陈晓兰之所以能艰难地坚持下来,更是因为她的内心始终有一架正义的天平,始终有一份坚强的信念:善终将战胜恶,正义必将得到伸张。这份信念一直支撑着她,帮助她实现了个人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一个医生的救赎》是从正面讴歌和高扬人生的信念与追求,呼唤社会良知和时代良心。与此相似的是彭学明《我用良知拯救父亲》:一个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故意制造车祸获取赔偿以供孩子上大学的父亲和他儿子的故事。碾死父亲的出租车司机因为赔偿而陷入绝境,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用父亲身亡赔偿金上大学的儿子偶然获悉真相,为良知和良心所感召,走上了寻找被陷害的出租车司机、“拯救父亲”之路。然而,司机的一切都已无法挽回。良知可以救赎,而悲剧却无法避免无法消除地发生了。朱晓军《造假者的救赎》则通过一个造假贩假者的自述,以他自觉站出来坦承自己祸害百姓和社会的罪恶生涯,来告诫那些造假者悬崖勒马迷途知返,用负面典型呼唤的亦是社会道德良知的重建和人文精神的再塑。在欲望追求弥漫、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日见淡薄的年代,遵循和保持道德良知,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良知和良心,是每个人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生活信条。丧失了良知和良心,人便会胡作非为、形同禽兽。因此,文学对良知良心的呼唤,正是在呼吁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呼吁激活和大力张扬强悍的人文精神。[NextPage]

  人活着,还要有梦想和憧憬,要有远大抱负和理想。李鸣生《千古一梦》是关于一个伟大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故事。它写的是中国人的飞天大梦,以及这个大梦如何在英勇顽强智慧勤劳的中国人民手中一步一步历尽坎坷曲折却最终变成现实的故事。1958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从此开启了中国飞天半个世纪的漫漫征程。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成千上万的几代航天人投身其中,竭尽心血。作品生动客观地书写了中国航天人半个世纪的梦想与追求,详尽记述了中国飞天梦圆所经历的无数艰难曲折,写尽了航天人的悲喜酸辛、挫折失败和成功的喜悦与梦想成真的欣慰,写尽了他们所得到的无上荣光和无数荣誉。因此,《千古一梦》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梦想与光荣的大书。它呼唤的是梦想、憧憬与向往,呼唤的是对梦想、抱负和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和奋斗。傅宁军《大学生村官》则为我们描写了一群有远大志向、理想和抱负的时代新人。近年来,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去创业去发展,为“三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一种热血沸腾的青春的抉择,也是一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大学生们在农村种植人生理想,用热血和热情精心浇育。他们自身也像幼苗一样在农村成长、成人。当村官,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效力,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实现自我的新方式、新途径。实践证明,这种追求正在日渐获得丰厚的回报。在这群还嫌稚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村官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而青春中国的身影,看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和中流砥柱,看到了“80后”一代的主流,看到了广大农村和一个国家可以预期的美好未来。

  理想、梦想、追求,信念、信条、信仰,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永恒的创作主题。倾情呼唤理想和信念,呼唤人文精神、社会良知和时代良心,是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理应承担的一项功能。在这些方面,文学还有更大发挥作用的空间。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