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诞生记

2009-11-27 10:05:57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作者:张贺

    核心阅读

    ●我国自古有编纂大型工具书的传统,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尔雅》这样的百科全书雏形,明朝《永乐大典》曾被西方称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清代《四库全书》规模之大、涵盖之全为世界罕见。

    ●6万个条目、6000万字、3万幅插图、1000幅地图……皇皇32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经过了长达14年的努力,凝聚了3万名学术精英的心血。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作者累计达3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计110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47人中计25人,荣誉学部委员中的大多数,均参加了编纂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对当代中国学术界的一次大检阅。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全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了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水平,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6万个条目、6000万字、3万幅插图、1000幅地图……皇皇32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3万名学术精英14年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努力下终于问世了。

[NextPage]

    如果说,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出版圆了中国人的“百科梦”,树立了一座“中华文化的丰碑”,那么200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则是把最新最美的“百科梦”变成了现实。

    总体框架世界首创

    知识内容全面更新

    “编大书不容易,按时保质编成大书就更不容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孙关龙说,“《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6版基本跟我们同时起步,但是到现在它还没出来,后来他们说不搞文字版了,搞网络版,至今网络版也没有见到。《俄罗斯百科全书》几乎跟我们前后脚,但是他们只出来几卷,我们现在32卷一次性全部出齐。”

    “第二版之所以能顺利地一次性出齐,依靠的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百科图书编纂中心副主任朱杰军说,“和许多国家的百科全书的编纂模式不同,我们的大百科全书是国家主持的文化工程,动员了全国学术界的力量,全力以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这是重要原因。”

    而在孙关龙看来,第二版能一次性出齐,和一开始就确立的富有预见性的总体框架分不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世界进入大科学时代,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丛生,按传统的各学科泾渭分明的近代科学分类已很难定位并划分体系。新的百科全书必须反映这一现实。

    “我们当时调查了学科分类法方案近百个,图书分类法方案也有几十个,逐个地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都不可取,最后确定了本体论与学科有机结合的原则。”孙关龙说:“我们二版搞的这个框架体系是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加学科论,这是一个创新,这个框架体系是我们二版首创的。就我现在掌握的材料,到目前为止也是世界百科全书历史上首创的一个体系。”这一知识框架体系有着基底扎实、稳定性好,开放性高、兼容性强、盖全率高、遗漏点少的优点,确保了《全书(第二版)》能够真正实现全面介绍人类知识。

    与这个体系相适应的是编排方式的彻底更新。第二版改变了第一版按学科门类、分卷出版的方法,采用汉语拼音排序,不仅符合国际编纂百科全书的通行做法,也减少了条目在不同卷中的重复性,更加便于读者检索查阅。

    除了知识的全面性,《全书(第二版)》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反映了当今世界各知识领域的最新进展。第二版比第一版新设立了20多个学科,像管理科学、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都是第一次反映。即使是保留的第一版条目,许多内容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版的经济学条目70%是新的,剩下的30%原有条目的内容也大幅更新。”百科全书编纂中心副主任李西琴说,“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洗钱等条目都是一版所没有的最新内容。”一些距离今天仅仅数年的最新科研成果,比如2003年至2004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弗洛勒斯人,2006年至2007年在中国发现的许昌人,在第二版中都有反映。“一是全,二是新,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李西琴说。

    虽然百科全书是对人类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人类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必然带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的内容大约10万字,只占总篇幅的两百分之一。朱杰军说:“这么一点篇幅怎么全面总结中国的文化和知识呢?而我们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有关中国的内容占一半以上,有些内容是中国所独有的。所以我们说第二版是人类知识的‘中国版’。”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峡水利枢纽”、“‘三北’防护林工程”、“青藏铁路”、“神舟号飞船”、“863计划”等独具中国特色、外国百科全书很少涉及或不够准确全面的条目,在二版中都得到了充分反映,达到了“融古今中外知识,扬中华民族风采”这一编纂目标。 [NextPage]

    为“二版”鞠躬尽瘁

    “大百科精神”感人至深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龚莉说:“‘让最合适的作者撰写最合适的条目’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始终坚持的编纂原则。”百科全书的权威性是建立在作者的权威性基础之上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之所以权威,是因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1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写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也同样凝聚了全国科学文化界各行业权威专家的心血和智慧。

    据统计,《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作者累计达3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计110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47人中计25人,荣誉学部委员中的大多数均参加了编纂工作。可以说,中国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专家学者,大多参加了编纂工作。《全书(第二版)》是对当代中国学术界的一次大检阅。

    许多学界泰斗尽管年逾古稀,仍肩负了学科主编的重任:生物学主编贝时璋先生已逾百岁,外国文学和语言文字主编季羡林先生和土木工程主编李国豪先生已逾九秩,化工主编汪家鼎、化学主编唐有祺、航天航空主编王希季、经济学主编刘国光、中国历史主编戴逸、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主编吴良镛、天文学主编王绶琯年过八旬。三分之二的学科主编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他们老当益壮,身体力行,带领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始终把编好《全书(第二版)》视为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

    老编辑范宝新参与了物理学科从条目设计到组稿、撰稿、审稿和配图等的全过程。他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前所长关定华先生当时已经80多了,我找他写二版条目的时候,还不知道他重病在身。老先生一听是百科全书,非常慷慨地就答应了。他送来的稿件都是用手写的,而不是用计算机打的。后来我又联系关先生,让他把太深的内容改一改,结果他家人告诉我,关定华先生已经去世了。后来才知道,他给我们写这个条目的时候,有一半的内容是在医院里写的。我现在手里还留着关老先生的手稿,成为出版社的珍品,后来我们寄稿费都不知道寄给谁收,当然结果只能寄给他的家属。这件事情我会永远铭记于心。”

    李竞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资深研究员,从《全书(第一版)》的天文学卷到《全书(第二版)》,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是百科的功勋作者。2000年6月,他突然患急性心肌梗塞,被送往医院做搭桥手术。手术成功后,医生反复嘱咐:“李老师已至耄耋之年,不能继续工作。”但李竞先生在手术20多天后,出院不满10天就拾笔开始他尚未完成的工作——天文学卷太阳系的20多个条目。他的这种不顾生命安危的壮举感动了天文学界为百科撰写条目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影响下,大百科天文学卷很快完稿,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完稿最快的学科。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经济学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苏星一直到2007年因食道癌病重住院,在仅靠鼻饲的状态下仍然关心着《全书(第二版)》的编纂情况。

    文博专家王宏钧是文物学科的分支主编,2002年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他坚持在病床上撰写、修改条目,一出院就在考古文物学科11个分支中率先完成所负责的分支稿件。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资华筠,2004年被确诊为白血病,但仍然心系百科,治疗期间在医院病床上审定了舞蹈学科所有的稿件。[NextPage]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杭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那是要落实在每个条目、每个字、每个人名、每个地名上的,没有这种精神是编不出高质量的百科全书的。”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年逾古稀的程西筠研究员参加了第一版和第二版的编纂,是一位一丝不苟、名副其实的“老百科”。在二版的编纂过程中,有一次为了核实责任编辑在“复活节起义”条目中对起义时间的修改,反反复复查找资料,直至找到答案才罢手。她说:“既然编辑修改了日期,肯定有他的理由,那么我要弄个明白,不能武断地仅凭一些不确切的提法就否定别人的劳动。”

    “正是众多专家学者的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十余年如一日的辛勤努力,正是各界人士的通力协作,保证了《全书(第二版)》的顺利出版。如果说大百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那么编纂过程中体现出的这种爱国奉献、团结协作、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大百科精神’就是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龚莉说。

    甘于清贫默默奉献

    编辑力量经受锻炼

    “如果要惩罚一个人,就让他去编百科全书。”西方出版界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编纂大型工具书的艰辛。出版界公认:百科全书的编辑加工总量和难度在出版物中高居首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大型综合性以及按照国际通例编排的特点使得难度空前。

    下面的这些数字即便是外行的人也能明白究竟意味着什么:

    重新解构第一版的77859个条目,12568万字;约请近万名的专家学者,宣讲落实设计纲要、编写体例、撰写事项;6万个条目的设计、选择、组织撰写,6000万字的一审、二审,编辑加工、反复的通读、校对;3万幅图的选配编排;30万个索引的提取编制;数十万术语、人名、地名、译名统一,资料核实、重复交叉处理、长短繁简平衡……总审稿量达数十亿字。

    纵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全过程,在从调研准备到成书发稿和排校通读历经数百道复杂工艺的系统工程中,百科全书的编辑既是总设计师,又是总工程师,还必须是熟练的高级技术工人,必须全程参与制定全书的总体设计、编辑方针、读者对象、编写体例、框架设计、条目选择、释文撰写和文字风格,以及各种目录、附录、索引与参见系统等项目和环节的统筹设计、组织指导和审稿加工。在统编高峰期,《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拥有的专职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技术编辑人员达100余人,此规模超过许多中小型的出版社。

    “编百科全书不同于编普通图书,百科编辑不但要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素养,还必须善于沟通和协调。”李西琴说,编辑的工作除了编辑稿件,更多的是和作者沟通,有时为了一个词条要打几十次电话。青年编辑郭继艳说:“我们每个编辑负责联系的作者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上百人,每一个词条都需要和专家沟通,反复修改,工作量之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在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最紧张的几年里,编辑们连春节都要加班,至于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而且没有加班费。“我们有一句玩笑话,叫做‘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加班’。”郭继艳说。

    为了确保质量,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即将付印之前的几个月,20多位编辑又把6000万字的条目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通读了3遍。而当时所有条目已经至少审过12次。回忆当时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李西琴和郭继艳用了“刻骨铭心”四个字来形容。许多编辑在看完最后一个字以后已是筋疲力尽,他们开玩笑说,“这辈子我不想再看字了。”[NextPage]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编辑人员100%患有颈椎病,许多人的视力严重下降,一些老编辑长期伏案工作,双目几近失明;一些年轻编辑推迟婚期、放弃婚假,为此延迟了生育下一代的时间;甚至还有编辑因积劳成疾在工作期间因病而不幸去世……

    “你说他们是为了什么呢?要知道,大百科的编辑的收入在中国出版界不是最低也是倒着数的。参加工作五六年的编辑每月也只能拿到2000多元。”范宝新说,“如果不是为了中国的百科事业,不是为了这项代表中国国家水准的文化工程,编辑们不会这样玩命儿工作。”正是编辑们的甘于清贫和默默奉献保证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高质量地顺利出版。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