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谋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怎么办?
轻点鼠标,就能快速浏览当天报纸、阅读流行小说、查阅各种资料……
面对网络,公共图书馆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是挑战还是机遇?
11月20日在深圳落幕的“首届公共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上,一批国际图书馆组织负责人、著名图书馆馆长共同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大计。专家普遍认为,只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改进管理和运行方式,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就可以担负起一种全新的角色。
让网络“为我所用”
与会的图书馆馆长们表示,与其“被动应战”,不如转变思路,让网络“为我所用”。
眼下,国内稍具规模的图书馆都设有数字阅览室。2008年9月,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开馆,目前已完成珍贵的馆藏资源数字化1.15亿页、并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开放。武汉图书馆开办网上图书馆后,借阅证办理量增加了三成。
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主席萨理·费德曼说,馆藏介质由“印刷”向“数字”、馆藏方式由“收藏”向“检索”、馆藏资源由“封闭”到“开放”——数字和网络的兴起,“为公共图书馆管理员和图书馆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网上预约、预借、续借,可以实现读者足不出户的读书梦。联网共享,读者可坐拥多家图书馆的“书城”……目前,上海中心图书馆的联网服务单位已达100家,成为全球城市图书馆最大的单一集群系统之一。最近上海图书馆开设新服务,上海的读者需要上海或国家图书馆,甚至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可以提出请求,上海图书馆可将资料直接送到他所在的社区。
深圳图书馆利用dILAS、RFID等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自助借书还书以及与全市6个区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的通借通还。该馆还自主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目前40台自助图书馆已经走上街头,今年前10个月,办理“借书证”1万多张、“接待”读者37万人次。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感慨地说,网络完全可以成为图书馆的“助手”,而非“对手”。
做专业“导航员”
有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持有借书证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五,而发达国家则达到了60%。面对网络时代,中国的图书馆要做的是:吸引更多读者走进来、坐下去。
网络虽然提供了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但人们经常不得其门而入。此外,网上阅读随处可见的文字差错,相互矛盾的搜索结果,也让不少人感到迷茫。与会专家认为,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当担负一种全新的角色,从“内容导向”转为“客户导向”,评估信息、进行导航。
陈力说,图书馆追求的是培养公众的信息能力,应该让公众在信息海洋里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陕西省图书馆副馆长徐大平认为,“图书馆应不再仅限于查阅资料,它应通过信息的搜集、分析、勘误和重组,培养创新能力,成为信息的生产者”。[NextPage]
国家科学图书馆建立了70多人的战略情报团队,挖掘、分析、整理网络信息,并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深入了解读者个性化的资料需要。深圳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定题电子剪报、代读者查询等服务……
“网上没有的图书馆要有,网上有的图书馆要信息质量可靠”,深圳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说,“我们追求的是无讹的‘善本’”。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开拓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创新复合图书馆模式、发展信息共享空间模式——这是公共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三条“生存之道、制胜之道”。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