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启航
最近写一篇关于法兰克福书展的文章,急需找两本书查资料,一本《法兰克福书展600年风华》,一本《集书人》。这两本书被我称为“书之书”,也就是与书有关的书。我知道它们肯
定在我家里,但不知藏在哪儿。为此,除了打包封存的,我把家里所有明面儿上的书捋了一遍,最后终于找到。这一捋,吓了一跳,我没想到,自己在无意之中竟然收藏了这么多与书有关的书。
既然盘点,自然要分类,以前看过几篇写“书之书”的文章,分类大多偏重书的历史、个人阅读、出版编辑等。在对“书之书”进行仔细盘点后,我很忐忑地把它们分成了7大类:
讲述图书及出版历史的书
这一类书,首推湖北教育出版社与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出版史料》,分为“古代部分”一、二卷,“近代部分”一、二、三卷,“现代部分”(补卷)上、中、下册;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张静庐先生辑注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8卷。敢称史料,内容自然包罗万象。我必须承认,这些史料我从来没有读完过,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查找资料,或作为日常增补专业知识时才会用到。
然后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插图本中国图书史》,中国书籍出版社的《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图书发行史》。这几册书都是单行本,分类清楚,既有图书的整个历史,也有出版、印刷、发行各部分的历史。
想了解近现代中国图书及出版发展的历史,有几家书店不能不提,比如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我手中有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三联书店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文献史料集》(上、下)等。这些资料中泛泛的东西较多,业务性的较少,而且有些已时过境迁,作为了解还可以。
着眼当代图书产业的书
一是工具书。比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英汉汉英出版印刷词典》、立信会计出版社的《新闻出版企业会计》,都比较专,非专业人士看着晕。应该再描一笔的是《全国图书发行单位名录》,每年一版,把全国出版社的发行部、各地新华书店的业务部门、各地民营渠道联系方式都放在里面。我认识的人中有一些用它来开展业务,据说挺好使。
二是研究类的书。比如中国书籍出版社的《出版集团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探索》,山东人民出版社的《作家学者出版人三方纵论出版大格局》,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豆瓣流行的秘密》,建议书业人有空时读读,思考一下如何利用“豆瓣”这个平台,再想一想怎样把流行的规律引入书业。
三是与海外书业有关的书,这方面的书我有3本,其中两本在本文开头提过,一本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法兰克福书展600年风华》,一本是商务印书馆的《集书人》。前者看书名就知道内容,不多说;后者是法兰克福书展前主席的回忆录,因为他的身份,所以把这本书分在了产业类里;还有一本是中国经济出版社的《纵览美国图书出版与发行》,说的是美国书业现状,从出版、编辑,到市场、营销、渠道等,各环节都涉及。书封上有“他山之师,可以攻玉”的小标题,应该说这本书能起到这个作用。
以书或书业人为主角的小说
人们对这一类书可能印象不深,或者很少把相关书往这一类里分,大概因为它们的身份是小说,娱乐成分多一些。但对我来说,因为它们最大化地拓宽了我对书的想象,所以始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属于这一类的书,比如世纪文景的《我的名字叫红》,书中故事套故事。有一个故事讲:一位画师奉命为一个国王制作一本书,制作到一半的时候,国王为了不让画师再为别人制作可以跟自己这本匹敌的书,国王决定等画师制作完书以后就把他的眼睛刺瞎。这事传到画师耳朵里,他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速度,甚至比原来更有热情。书制作完毕,他被刺瞎了双眼。但马上,他投奔到敌对国那里,凭借记忆画出一幅绝世经典。这个故事里既有书,又有书业人。画师的工作,既像现在的画家,又像图书设计者。
还有重庆出版社的《华氏451》,主要道具是书。故事发生在未来,那时候所有建筑物都是百分之百防火的,但消防队仍然存在,只不过他们的功能已经不是救火,而是放火,放火烧书,这是消防队唯一的工作。主人公是一个消防队员,他一直以为消防队员的工作就是烧书,但因为内心里一种莫名的困惑,让他在烧书时偷偷藏起一些。慢慢的,他被书吸引了。然而在未来社会,拥有书是违法的,他藏书的事终于被发现了,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与作者有关的书
这一类书主要包括作者的传记、访谈、写作感悟等。传记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创作经历;访谈是作者跟人聊自己的人生、创作、对事物的看法;写作感悟主要是作者谈创作。
最近新购了3本作家传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丁丁与我》,介绍的是《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肖洛霍夫的传奇人生》,主人公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文汇出版社的《托尔金与世界大战》,讲的是《指环王》作者托尔金年轻时的一段经历,主要围绕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一战如何触发他的奇幻创作展开。
访谈作者的书五花八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世界著名作家访谈录》收录的都是20世纪一等一的大名家,因为是访谈,所以言语活泼。海天出版社的《作家曰:深圳晚8点文学对话录》是一本书城活动的访谈结集,作者在深圳书城主持一个名为“深圳晚8点”的文学对话活动,和来自各地的作家围绕着文学聊天。
个人认为,文学爱好者读写作感悟跟生意人渴望了解富豪发家史是一个意思,都是想从里面学招儿。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就很能满足这一需要,金先生在创作方面讲得尤其细;我手里有的、能起到类似作用的还有三联书店的《海明威谈创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张恨水的《写作生涯回忆录》等。
[NextPage]
与出版环节有关的书
出版环节的图书可以再细分很多类,比如:策划、编辑、设计、印装、出版人传记、出版人手记、出版工具书等,但每一类都不是孤立的,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其他类里的知识。
在中国,图书的策划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作为图书策划人,实际上要了解从出版到发行各个环节的门道儿,换句话说,图书策划人得是全才。这一类书我推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畅销书的蓄意操作——如何成长为金牌策划人》,作者曾经策划出《求医不如求己》,书里有很多他亲自操盘或者深入了解过的畅销书的背景资料。
“出版人手记”里要明确的概念是“出版人”。个人认为,出版人不同于一般编辑,是定战略、拿大局的主要负责人。所谓手记,是他们从大局出发对出版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思考。这一类书,我手上有东方出版社的《人书情未了——一个出版人的手记》,作者俞晓群曾担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
出版工具书,顾名思义,是跟出版环节有关的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为赢利而出版——图书出版商底线管理成功指南》是外国人写的,因国情不同,故而同国内相关书的内容有出入,可以做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贩书偶记》(附续编)的作者孙殿起先生是个有心人,他开书店经营古籍数十年,将过手的书逐一记录,留下这样一本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补编的书,可作为古籍出版参考工具。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图书版本学》也有这个功用。
与发行环节有关的书
图书发行,包括批发、零售、机关服务、团购、图书馆配书等,再细分,还有财务、仓储、配送等。这一类书中涉及零售书店的较多,我把它们又细分为3类:书店从业者写的书、书店爱好者写的书、其他。
书店从业者写的书,我最推崇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博库书城总经理徐冲的著作《做书店》,作者从书店经营思路、卖场设计、卖场业务、员工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谈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对当今书业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2009年9月参加国展书会时我远远见到背了一个书包缓缓而行的徐冲先生,很想上前致敬,但实在想不出说什么,只好作罢。作为书城老总,日常工作会很忙,能亲自参加书会,又没有前呼后拥,足见他对于图书的热爱是真心的。
谈到书店爱好者写的书,必要提到钟芳玲,一位爱逛书店的台湾女书人,三联书店出版过她的《书店风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她的《书天堂》,内容都是她逛过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有趣书店。
其他类中,说一说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诚品副作用》,作者李欣频曾是台湾诚品书店的文案,目前在北京读书与发展。本书是她的文案作品集,读来令人吃惊,想不到书店的宣传文案竟然可以写成这样。
与读者有关的书
这一类书应该单拿篇幅去谈,因此在这里只浅浅着上几笔,说几个明显的细分类:书评、藏书、荐书、淘书。
先说书评。这类书最多,大概读书人看过书后都有些想说的话,不吐不快。书评中有的广博一些,比如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止庵老师著作《茶店说书》,辽宁人民出版社的《一个人的阅读史》,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无聊才读书》,花城出版社的《风雨读书声》,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西风不识字》等;有的浅白一些,比如拙作《读家秘籍》;有的深浅杂陈,比如上海书店出版社的《上海书评》系列丛书。
藏书类的书也分好几种,有讲古今藏书故事的,如北京出版社的《藏书故事》;有“看图说话”的,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的藏书票世界》;有以纪事诗为古代藏书家做传的,如北京燕山出版社的《藏书纪事诗》;有讲藏书知识的,如学苑出版社的《闲话藏书》;有盘点名人藏书的,如北京出版社的《唐弢藏书》。
荐书类的书,是指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名家推荐书的书目或文章的结集。比如学林出版社的《改变我生命的那本书——71位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我的秘密书架》,58位名家推荐58本书。
淘书方面,上面提过的三联书店的《旧时书坊》算是其一,还有范用先生的《买书琐记》;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搜书记》是一本买书笔记,很新鲜,淘书人看有心领神会之感;中华书局的《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则让淘书这事跨了国。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