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SCI论文在中国变味!揭秘SCI“期刊数据库”真相

2009-09-24 09:41:00来源:文汇报    作者:

   

作者:许琦敏

  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的确对评价一个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实力有一定指标作用。但任何指标都有空子可钻,而指标一旦被“神化”,就会有钻空子的人。 

  提到SCI(科学引文索引),世界上搞科研的几乎无人不晓,而中国的科研人员更要心头一跳:这个与拿学位、评奖、升职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金标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的前程。

  最近,有“SCI之父”之称的尤金·加菲尔德博士来到中国。在与数百名中国科教界专家、文献计量学专家和年轻学子对话时,面对“SCI在中国变味了?”“SCI论文究竟水平有多高?”等等疑问,他说:SCI是一个国际标准数据库,很多国家都用它来评估科研人员的工作成绩;但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科学家、期刊、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SCI也在不断改进。
 
  SCI和“影响因子”是怎么回事?

  早在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博士想到一个点子:做引文索引的工具。1961年,他自己成立公司,创办出版了SCI(科学引文索引)。SCI其实是一个数据库,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通过它检索出一篇论文被哪些其他论文引用过,被引用得越多的论文,一般来说就越重要。加菲尔德博士强调,这样,SCI就能帮助科学家在某个学科范围中,对过去的重要文献作检索和回顾,弄清楚自己目前的工作有没有、有哪些创新。

  至今,SCI的核心版已收录全球3500多种期刊,扩展版所囊括的期刊数量则为7000种。庞大的数据库,自然而然成了挖掘深层信息的宝藏,于是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指标被不断提出,SCI逐步成为衡量学术水平的“客观依据”。

  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推崇的“影响因子”,是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在国际上被通用于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它的算法很简单:将一本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比如某期刊2006、2007年总共发表了100篇论文,2008年这些论文一共被引用了500次,那么这个期刊在2008年的影响因子就是5。

  一般来说,杂志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学术影响力就相对较大。但加菲尔德博士说,这也不能绝对化,因为有些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少,每年发表的论文也相对较少,这些专业领域的杂志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也许最好的杂志也只有4或5——所以,用影响因子判定期刊的学术价值,首先要区分具体的科研领域。

  SCI论文发表数量这样被注水

  “SCI在中国变味了!”这是许多中国科学家的抱怨。学校讲科研成绩要报出“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个人报科研成果言必称“论文所发表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多少多少”,甚至用这些数字来衡量科学家的价值。于是冒出了某教授一年发100多篇SCI论文的“佳绩”;出现了科研工作实际并不出色,但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颇高的怪事。

  这是SCI出了问题吗?还是先来看看SCI论文是怎么回事儿。

  作为全球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个,SCI囊括了世界上最主要、影响力较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期刊。为了使数据库更全面,同时扩大订阅量(SCI一直以盈利为目的,属于汤森路透科技集团),SCI在全球范围内收录期刊。比如,中国去年有38种期刊被SCI收录。

  在选择收录期刊时,SCI有一定的标准,如期刊的读者、作者、编委是否国际化;期刊的编排是否符合国际惯例(论文要有摘要、关键词、前言、图表数据、引用文献等等);是否使用英语等。但在一些特别的领域,它也收录一些非英语的期刊,比如中国中草药领域的杂志。

  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期刊被SCI收录并不等于学术水平高,影响因子不到0.1的杂志它也收进不少。当发表“SCI论文”被当成一条举足轻重的考核指标时,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人会将水平不高的论文往那些水平不高的杂志上发,“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就这么被注了水。

[NextPage]

  第二,根据SCI的统计方法,凡在期刊上出现标题的文章,无论是综述还是简讯,甚至更正,都算作一篇。而中国统计成果时,只笼统地看“文章所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因此,有学者就动起了歪脑筋:在好刊物上发几个简讯,就能混到不错的影响因子。加菲尔德博士说,其实同一本期刊上每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也都不同。比如,有两篇文章发在《自然》上,可能一篇大受关注,被引用次数非常多,而另一篇可能一次也未被引用。

  另外,引用还分自引率和他引率。一些中国期刊为了快速增加影响因子,往往暗示投稿作者引用自己期刊过去发的文章,有时自引率甚至超过50%。对此,SCI设定了一个标准,一般期刊自引率不超过20%是正常的,一旦有杂志大幅超过,就有可能被SCI暂时“叫停”——不再发布该期刊当年的影响因子。有些导师为了增加论文引用次数,也会指使学生引用自己过去发表的论文,这可以从引用者和被引者的关系看出蛛丝马迹。

  特征因子,一个“堵漏”的新指标

  种种异化,只缘于一条:SCI的指标被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作为一个客观的统计指标,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的确对评价一个科研机构,乃至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有一定指示作用。然而,任何指标都有空子可钻,它一旦被“神化”,那就会有钻空子的人。

  SCI本身正在不断探索设定更客观的新指标。今年1月,汤森路透科技集团又推出了一个新指标:特征因子,它正是针对上文提到的种种“漏洞”,比如它的计算扣除了期刊的自引率、将论文被引用年限从2年延长到5年,甚至考虑到引文所发表的杂志(他们认为,引了这篇文章的论文如果发表在高水平杂志上,那么被引的论文相应地水平也高一些)。

  这个指标有效吗?比如,英国《自然》杂志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28.75,而一本名为《Ca-Cancer J Clin》的期刊影响因子高达69;但计算它们的特征因子,后者只有0.034,《自然》却是1.838。

  根据这个指标,我国科技期刊中特征因子最高的是World J Gastroentero,为0.05006,但它的影响因子只有2.08;而目前国内影响因子最高的《细胞研究》(4.535),特征因子为0.01505。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期刊联合编辑部主任周兆康告诉记者,这一新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作弊”的影响。“除非SCI收录世界上所有期刊,否则任何统计都会有缺陷与偏差。”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加菲尔德博士,仍然在不断思考引文统计如何客观反映学术价值的问题。经过多年跟踪研究,SCI已经发现,诺贝尔奖得主往往出现在那些发过若干篇“经典引文”的科学家中——这些论文发表后,其引用次数比一般论文高出30-50倍。不过他认为,用SCI的一些指标可以对人或机构作某种评价,但绝对不能将SCI作为唯一指标。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