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无书不腰?腰封让人疯是把双刃剑

2009-08-06 09:57:12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作者:波斯蜗牛 黄集伟

    腰封,据说是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传入,也称“书腰纸”,是包裹在图书封面的一条纸带,本用于精装书籍,起到保护书皮封面的作用。近年来,平装书加腰封渐成风尚,几乎可说“无书不腰(妖)”。作为书的第一条广告,腰封们最先闯入读者视线,聚焦注意力。然而,读者中有多少人买腰封的账?近日,豆瓣网上出现一个名为“恨腰封”的小组,建组3个月,成员激增到将近500人!

    “拿起一本心仪的好书,常会被横亘(亦有竖亘)的腰封倒了胃口。出版社出于宣传目的搞个腰封吸引眼球无可厚非,但拜托把文字和图片弄得靠谱些。最恨拉上一大帮所谓名家的名字吓唬人的腰封,殊不知,名家都是双刃剑,很多读者也许就因为厌恶名家,反而不买这本书”。现在,让我们听听“恨腰封”小组发起人“波斯蜗牛”的说法——

    得急成什么,才能把腰封整成那样?

    波斯蜗牛

    闲来无事逛豆瓣,我会偶尔建个小组,试试凝聚小众的滋味。迄今为止,仅从加入人数而论,我创建的小组以“恨腰封”最为成功,几乎达到我的豆瓣之旅巅峰。短短半个多月,加盟的腰封受害者已将近400位,如今更是直奔500大关而去。其中除前三十位为腰封所困的怨男怨女是我生拉硬拽被迫加入的熟脸儿外,余下的估计都是从王三表的博客和黄集伟老师的“一周语文”上摸索过来的。由此可见博客的力量和名人的影响力,亦反映如今有多少人深受腰封骚扰,他们有多无奈。

    虽久已饱受劣质腰封的恶心,但直到读完我尊敬的阎连科老师新作《我与父辈》那夜,合上书页,不慎没能躲过封面上轰都轰不走的腰封,怀着自虐心态又细细读了一遍上面的文字,遂毅然连夜建组。

    该腰封文字如下:

    “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椎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

    得急成什么样,才能把阎老师这本平实质朴的新作描述成上述文字那样?

    我不知道“万人签名联合推荐”的促销方式对一位名作家而言算不算荣誉,但在今年尚未过半就称这本书为“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显然太不拿全国出版界当回事儿,阎老师当然是很不错的作家,是否好到“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的程度实在无法简单量化,至于“椎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还是算了吧,印腰封的时候书还没上市呢,预知千万读者的情感反应未免太超现实。这个腰封上的词汇量实在贫乏得可以,怎么就学不会不动声色地让读者为之一振呢?“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先不说该书销量是否如出版方公布的那样可观,这么战战兢兢的表达不是心虚是什么?你的书好,自己卖自己的呗,还《小团圆》?怎么不说超越《新华字典》?当然,这不算我见过的最让人崩溃的腰封,毕竟这本书本身仍值得一读,有些更垃圾的腰封套在本身也很垃圾的书上,不在评价之列。

    作为一种装帧方式或图书宣传形式,想必爱读书的人对于腰封都不陌生,这种形式的存在本没有对错好坏,问题是怎么设计腰封,用什么纸,色彩和图案如何与封面本身协调,上面都印什么样的话,拿什么人名才能最有效地吓唬读者并勾引其买书……这些完全够得上一门学问。

    我没调查过,不知道腰封上冠以“你一定要读的……”“不可错过的……”、“某某老师为此书浑身发抖心灵战栗”、“《门头沟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张大哥李大嫂王大婶杨大娘含泪推荐”等字样到底对销量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我听到更多的情况是,好好一本书,因为腰封的画蛇添足和所谓推荐人推荐语的不着四六,令很多真心买书又懂书的读者望而却步。可苦了对图书行业的有效信息量了解有限,火眼金睛还未练就的普通读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腰封蛊惑,掏了银子揣一本烂书回家,要么就是被腰封腻歪着了,错过里面真正的好书。

    如何鉴别一本书是否对你胃口,怎样不受腰封上煽乎内容的蒙蔽且合理利用腰封上的有效信息,这些恐怕难以速成。作者、出版社、译者甚至责任编辑都是可供参考的信息,当然前提是你对买书的知识段位已经深入到这个层面,否则,除非你有足够耐心,最好别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就下手。没塑封的就翻开看看,不让翻开的就用手机记下书名,回家上网查查,起码当当卓越豆瓣之类的买书或评书的网站能找到远多过腰封的信息,有时还能试读几个章节,这时再做判断就不大会走眼。

[NextPage]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说阅读是个人化行为,却也不会全无交集,若你信赖的某个朋友常年与你的阅读趣味相投,那他喜欢的,八成你也不会讨厌,就算也有例外,失败的几率总归少过凭腰封掏钱。

    名词解释:腰封

    腰封也称“书腰纸”,是图书的可选部件之一,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外部装饰物。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传入。腰封一般用牢度较强的纸张制作。它的高度一般相当于图书高度的三分之一,也可更大些;宽度则必须达到不但能包裹封面的面封、书脊和底封,而且两边还各有一个勒口。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腰封主要作用是装饰封面或补充封面的表现不足。一般多用于精装书籍,起到保护书皮封面的作用。

    网友说腰封

    网友蓝莲花丁丁:老娘们儿的热情话:这是我一个姐姐对腰封的评论:好好一本儿书,非加一纸条子,上面印着些“老娘们儿的热情话”——典出于某革命电影,前线有战士收到后方家属的来信,但很多不识字的战友都问写了些啥,连长不耐烦地说:都是些老娘们儿的热情话……

    网友暗黑宅女:叠不好叠,撕不好撕,直接扔掉,又比我垃圾桶的直径长出一块儿……

    网友真的痛心疾首:《甲贺忍法帖》(日本小说)的腰封:激情洋溢的“日本金庸!!”……本来是要去买的,看到这个腰封总觉得很山寨,不过最后还是买了,后来看到某些书的腰封很大的如“东方的哈利·波特!!”之类觉得搞笑。

    网友Loze:《中国好人》的腰封,说什么鲁迅、王小波之后什么什么的,当时就把这书无视了,后来知道是本好书。

    网友果冻:当书签的话不够精致,往往是书看完就扔掉了。觉得挺浪费资源的。同样不环保的还有包封。是对作品没有自信,怕读者翻看两页后不被吸引而不掏腰包,索性封起来,你要看就得买。

    有没有人觉得“妖风”很破坏封面的整体感觉?一个挺素雅的封面,配上五颜六色字体的腰封,实在是……不知道封面设计师看到牛皮癣一样的“妖风”有怎样的恨?

    ——摘自豆瓣网“恨腰封”小组

    学习商业化

    豆瓣网“恨腰封”小组的建立是一件极富创意的事儿,它像一只牛皮纸做的大纸盒子,里面装满了书迷们扔进去的小纸条儿,小留言,小牢骚,小意见和小建议。热爱阅读的人或说书迷才会在意腰封,正如玉米在意李宇春,高晓松在意绵羊音……这是个至为宝贵、珍贵的牛皮纸盒子,那里面的所有“恨”在我看都是“爱”:热爱的爱,书迷的爱。

    从专业上看,现代出版业中所惯常使用的所谓“腰封”其实是“书籍护封”的一个变种。我们今天还能看见实物的出版历史上最早的护封据说是一件十五世纪末德国人的作品,作者是一位书籍装订工兼木刻家。一四八二年,在一本名为《健康护理》的小书上,使用了一张由他设计、印有木刻装饰纹样的护封,大小与书籍尺寸相等,并将书籍封面完全包裹住。

    今天,这种由“书籍护封”变异而来的所谓“腰封”虽然理论上仍为图书“可选部件”之一,可在诸多商业化出版中,它的运用已十分普遍……我的理解是,“恨腰封族”未必是在“痛恨”那张高度约为书籍高度1/3的铜版纸,而更多是咯厌那张铜版纸上的信息——那种跟招摇撞骗、哑巴卖刀乃至本山大叔卖十三香相去无几的忽悠语……它很地摊儿,很乡土,很蒙昧,也很暴力。

    伴随城市化进程,商业化、市场化更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用评论家朱白先生的话说,“以为只要肉麻的推荐和不顾廉耻的操作就真的商业了”是对市场化、商业化的最大误读。腰封非加不可,加就好了;名人推荐非推不可,推就好;销量报告非报不可,报就好了……可底线是别撒谎,别在大太阳底下胡说八道!
[NextPage]

    伊索寓言里有过一个风与太阳争锋的故事。风认为自己能量大,太阳认为自己本事强,为此,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二者约定,谁能让行人脱光衣服,谁胜。

    北风开始了强劲的叫嚣般的吹拂,可在那叫嚣里,行人只是将自己衣服越裹越紧,越添越多;太阳则基本无作为,不过徐徐缓缓照耀,时间一久,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到最后,实在热得不行,行人们也纷纷脱光衣服,跳进河里……

    在我看,在这则寓言里,已蕴含朴素商业原理。用老话说,就是“童叟无欺”吧?对买卖人而言,这可不是高标准。

    扩展腰封

    文学腰封家

    语出评论家朱白刊载于《上海书评》周刊上的一则书评。文中顺手挑剔那些恶俗叫嚣、大而无当的“腰封文化”,朱白将其类比为同样令人呕吐的诸多“售楼文案”:

    以小人之心来揣测,一篇文绉绉的序言,当然不能吸引书店里的读者,换成两三句铿锵有力、肉麻十足的推荐语印刷在腰封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妖娆的推广呢?这又是中国人误读市场和商业的一个例子,大多数人以为只要肉麻的推荐和不顾廉耻的操作,就真的商业了,没有想想里面卖的到底是个什么破烂玩意?!中国没有真正的畅销书,跟这些下作的书商和无耻的文学评论家如此低贱的操作绝对有着必然联系。

    如果有研究者对当前中国出版的图书腰封加以研究,肯定会找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在我看来,他们已然发明了不少关于赞美和推荐的汉语词汇,力道十足,其文学价值和文字美感绝对比得上这些年爆发的房地产文案。

    事实证明,中国文人一旦变成某种力量的执行者,就会变得强大而有力,从古时候负责写那些歌颂国泰民安的御用文人,到当年“文化大革命”时的“石一歌”,再到今天一批为金钱竞折腰的“文学腰封家”,他们书写的绝对都是那种具有时代气味的文字。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