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立本
多元化是香港的文化基因。这城市的身世,其实就是一个多元化替代一元化的过程。回首自己在香港的成长岁月,发现一元化思想与多元化思想不断碰撞,擦出一个创意社会的智慧火花,意外地培养出香港人见怪不怪的宽容心态。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从童年时期就发现香港与台海两岸的不同之处,在于多元化和一元化的差别。从北京到台北,都被一种“定于一”的意识形态所垄断,在冷战的年代,天下非杨则墨,而两岸刚好就分处于冷战的敌对阵线,而香港恰恰是在这两者之间,体会其间的巨大分别。
文字的世界最能反映这种差别。小学上学路上,报摊上就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香港时报》、《工商日报》、《真报》的头条新闻和《大公报》、《文汇报》、《晶报》的头条,往往是南辕北辙,对世局作出完全相反的论述。当然用词遣句也是完全不同。
我父亲买回家里的都是右派报章,包括《星岛晚报》和《工商日报》,有时候也会在傍晚下班时在渡轮码头买些“拍拖报”(就是两份报纸并在一起,一毛两份),所以我偶尔会读到《晶报》和《文汇报》等,也当然会看到一些比较不那么强烈意识形态的报章,像《新生晚报》等,使我从小就了解中国政治及社会的复杂性:同一个人物,同一桩事件,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说法。
我从小学四年级起到高中毕业,就和姐姐们一起阅读《中国学生周报》,读了秋贞理、司马长风、胡菊人、陆离、绿骑士等人的文章,对自由主义的思潮有一种亲近感,不但对大陆的“无产阶级专政”很怀疑,对台湾的“主义,领袖,国家”的提法也感到不安。在旺角奶路臣街的旧书店,我倒是可以看到两地出版的书,像台湾的反共作家姜贵写的小说《旋风》,彭歌的小说《花落春犹在》,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中共的体制加以严厉的批判,而大陆的小说,如杨沫的《青春之歌》,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则又完全是另外的一种视野与立场。但就是在这种多元的阅读环境中,让我在朦朦胧胧中了解中国历史的纠结。
我后来去台湾念大学,念了西方以英美为主的自由主义经典,受殷海光、李敖影响,读了很多海耶克、罗素的书,小说也读了不少海明威、乔伊斯、伍尔芙等。但1971年我毕业回到香港,正是中国大陆“文革”的高潮,我和一些香港的学生领袖聊天,发现他们念了很多“红色经典”,都是我闻所未闻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知识结构”的缺陷,如果不好好补课,就不能了解中国大陆的巨变。我开始读毛泽东的《老三篇》和《联共(布)党史》,在弥敦道的学生书店买马列毛的书来看。那些陌生的历史和论述,与中国的风云变幻有密切关系。我看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列宁的《怎么办?》、《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似懂非懂地啃下这些红色老祖宗的书,亲灸这些在香港主流社会中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书,才渐渐进入他们思考的轨道。
但还是到了美国读研究所,我才比较有系统地看中国近代史的书,也看了很多在台湾被视为禁书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像鲁迅、沈从文、老舍的小说,并且也第一次发现,中国大陆精英作家往往是受到旧俄时期作家的深刻影响,包括托尔斯泰、契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这恰恰是香港和台湾很少有人阅读的书。我像发现了一个时代的秘密,大量地补课,涉猎他们一本又一本的经典,从托尔斯泰的《复活》、契可夫的《第六病房》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也填补了我在青少年时代所忽略的俄国文学的空白。
正是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才了解冷战时代两种价值观对垒的历史恩仇,也了解中国政治与社会在马列影响下的变形和变奏。
到了2000年,人到中年,我和一些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年知识分子交往,大家交换读书的书单,竟赫然发现彼此所读过的书,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大家读书的方向竟是相反。他们是从左翼的经典开始,也读了大量的旧俄时期的文学作品;只有在“文革”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才开始饥渴地阅读过去被视为离经叛道的作品,从海耶克到罗素,从海明威到乔伊斯,才进入个人主义的领域,才了解自由主义的精神。这和我在香港、台湾的经验是逆向而行。如果用金庸小说的比喻,大家都是在练九阴真经,但彼此看对方的练法都像是“倒练”九阴真经,不过殊途而同归,到了21世纪,大家的武功都在同一个层次了。
[NextPage]
这也使中华民族的创意,上升到了新的层次。过去大半个世纪的政治内斗,使不少人的知识结构局限于一元化。但随着冷战结束和两岸改革,读书无禁区已经是社会的共识。香港报刊对两岸政府种种污名化的政治标签,早已随风而逝,而在香港和台湾读左翼的书,百无禁忌;中国大陆过去被视为右派的书,从钱穆到余英时到胡兰成,如今竟成为书市的畅销读物。中国大陆的读书界,禁书已经是不可能,因为网上的平台正是禁书的终结者,不少禁书都可以轻易在网上找到电子版。
香港书展二十年来推动的读书热潮,也是阅读这城市的多元化身世,也读出了两岸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必须冲破任何读书禁区,共同阅读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读书世界,追寻一个更有创意的天地,才能发现一个更有智慧的未来。
(实习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