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闻一多——人如火,诗如旗
· 警惕身居高位者学术不端现象
· 兜售欲望的关键词文学
· 文学的发展需要健康心态
· 《预备警官》的语言艺术
· 没有立场的立场——1990年代的知识分子与文学论争
· 世纪末诗人之死的文化症候分析
· 人文学科能拯救我们吗? 谁站出来辩护?
· 书封“闪”了谁的腰?
· 书业人的七种武器
· 对当下文坛“民间热”的反思:源于民间高于民间
· 你“经过”了我吗?
· 飞过罗马尼亚上空的黑衣女人
· 谷歌侵权案或引发出版业大洗牌
· 文学感受与中国文学批评的主体性
· 诺贝尔文学奖:一场文化沙文主义的游戏?
· 杂文的自觉—鲁迅“过渡期”写作的现代性与语言政治
· “典型诺贝尔”米勒:政治风云背后的道德选择
· 日本新生代作家:失去“重量”的写作?
· 瓦尔特·本雅明的文性思考
· 四大关键词解读“书业奥林匹克”
· 文学的帝国:夏目漱石的《文学论》
· 大时代中的“异类”:钱钟书
· 是小说太夸张,还是现实很荒诞——一本小说引发的司法腐败热议
· 赫塔·米勒:为死于暴政的生命而活
· 手机文学:长短是真正壁垒吗?手机写手也成行业?
· 中国出版业正向绿色环保“无纸化”方向演绎
· 文学革命发端史的几个版本
· 为诺贝尔文学奖一辩
· 向赫塔·穆勒致敬
· 赫塔穆勒获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什么?
· 法兰克福书展劲吹中国风 中国首次担任主宾国
· 赫塔·米勒的冷感时代
· 知识产权入股是杠杆
· 关于文学探索与创新的断想
· 文学需要什么样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