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巴金研究学者共同研讨《家》
为纪念巴金作品《家》出版75周年,同时也怀念巴金先生去世3周年,昨天,一批中外巴金研究学者齐聚上海,共同研讨这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经典作品。
巴金先生的《家》,完稿于1931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当时的题目是《激流》。1933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改名为《家》,从此,《家》风靡全国,成为“新文学第一畅销书”。《家》更是一部“长销书”,75年来,各种文字印行的《家》,多得难以数计。中文、哈萨克文、维吾尔文、蒙文、日文、韩文、英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捷克文、朝鲜文、波兰文、匈牙利文、荷兰文、南斯拉夫文、泰文、俄文、葡萄牙文……还有盲文本。各种装帧、设计的《家》星罗棋布:平面的、精装的;布面的、缎面的;插图的、连环画的;简体的、繁体的;横排的、竖排的;护封的、盒装的;编号的、限印的……直至2008年10月,香港文汇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的纪念版本。75年来,《家》不断被改编为影视剧,同时还被一次次改编成其它艺术形式,长演不衰。
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说,她相信没有一个文学爱好者是不读巴金作品的。她认为,《家》中所提到的自由、爱情、平等,在今天还是文学创作的母体:“这些观点是永远不变的,这是巴金小说所传递给我的。此外,我仍觉得虽然小说是在那个年代所写,但这已经够我们享受一辈子了。”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