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莫言在古莲池参观。
近日,莫言来到古莲池驻景楼,它是当年《莲池》编辑部所在地。
莫言当兵时的照片
“我非常高兴也很兴奋,保定对我来讲是意义非凡的一个地方,毫不夸张地说,保定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文学起步的地方。”10月15日上午,河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河北大学特聘教授莫言,真诚评价与保定的渊源,并以此开始自己的演讲《变化中的乡土与文学》,也开启河北大学10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百年讲坛第一讲。
没有《莲池》,就没有我的今天
演讲中,莫言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在保定工作、生活和创作的岁月,生动讲述了自己一步步走上文学之路的历程,并对影响和帮助自己文学创作的前辈作家和编辑表示了感谢。
“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阅读红色经典,保定籍作家的作品都读过,所以当知道要来保定时非常兴奋,我感觉自己在向文学热土进军。”据莫言讲述,1979年9月,他离开山东来到保定易县和满城交界的一个小山村当兵。当时,莫言经常给由保定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双月刊《莲池》投稿。他的《春夜雨霏霏》因颇有“荷花淀派”味道而引起时任《莲池》编辑毛兆晃的关注,并经修改在1981年第5期的《莲池》上发表。这篇小说正是莫言的处女作,它让中国文坛第一次记住了莫言这个名字。
“当时拿了72块钱稿费,战友们让请客,我又回保定买了一只最大的马家老鸡,一瓶最贵的刘伶醉酒。”虽然已过去四十年,但从莫言的讲述中仍能感受到那份兴奋与激动。
此后两三年,莫言又接连发表了《丑兵》《为了孩子》《售棉大路》《民间音乐》等小说,全部是在《莲池》上刊发。毛兆晃、钟恪民等《莲池》的编辑也给了莫言更多的帮助。莫言更是因为深受钟恪民赏识的小说《民间音乐》而踏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多年后,成名的莫言曾多次表示:“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没有《莲池》就没有我的今天。”
保定的经历给莫言的文学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保定的变化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乡土变化的一个缩影。演讲中,莫言回顾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史。
《莲池》编辑回忆莫言往事
张今慧1970年代曾任保定市文化局副局长。1979年,保定市委组织部找她谈话,说被解散的市文联需要恢复,想把她调到文联工作。她推辞不过,就参加了保定市文联的筹备工作。
保定市文联是新单位,白手起家,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张今慧找莲池公园管理处主任借了一间房、一张桌子、几个凳子。又向财政局打报告,要了一千多元办公费,买了些办公用品。原来市文联的四个工作人员韩放、苑纪久、毛兆晃、夏昊归队,大家商量先办个刊物,让喜欢文艺的人有个园地,也可以培养新作者。叫什么名字?夏昊提议叫《莲池》。
位于保定市中心的古莲池是北方名园,清代曾办莲池书院,文脉悠久。借房在此地办公,又起为刊名,大家都同意。有的组稿,有的设计封面,很快印出第一期,社会反映不错,编辑们拿到车站、广场,一售而空。
《莲池》推出了不少文坛新秀。其中之一是莫言。莫言曾回忆:“我的第一篇小说题目叫做《春夜雨霏霏》,发表在1981年第5期《莲池》上。《莲池》是保定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双月刊,当时的主编是写《小兵张嘎》的徐光耀先生。”
莫言当时在离保定不远的狼牙山下当兵,开始给《莲池》投稿。他最初的稿子编辑毛兆晃不满意,写了些鼓励的话,提了修改意见,退了回去。
没多久,莫言又把修改稿寄来,毛兆晃看了还是不满意,提了修改意见,再次退回。
就这么来回反复三次,毛兆晃被莫言的顽强精神所感动,加上作品本身也达到期望的要求,于是在1981年第5期上发了出来。这就是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接着,莫言又投来《售棉大道》和《民间音乐》。编辑们认为写得不错,有一篇需要修改,最好让莫言来面谈一下,迅速修改,赶上本期发表。于是和莫言本人联系。他说,身在部队,没法清假。
文联出面和部队联系。部队回答,该同志是即将退役人员,不能外出。编辑部再给部队发去公函,说莫言的小说写得不错,是很有前途的作者,有责任为他创造条件,成全他的发展,希望贵部领导准他几天假,让他来编辑部修改稿件。
莫言请假获准,来到保定市文联。当时他穿一身军装,见人就敬礼,样子很腼腆,谈话很有礼貌。他进了编辑部,文联给他安排了吃住的地方,让他安心改稿子。不料他改稿时突然生病,送他住进医院。编辑钟恪民的女朋友是医院护士,也是业余作者。请她对莫言给予关照。莫言病愈,对这样安排很感激,对那位护士也很感谢。
莫言终于没有退役,不久入读解放军艺术学院。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