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诗也许在远方,但诗人就在我们身边

2021-07-27 16:12:58来源:指尖沈阳      作者:关彤 

   
前些年,一句“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流行,勾起了无数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

  前些年,一句“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流行,勾起了无数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诗和远方,两个充满诗意的词汇,入耳即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舒缓和惬意。可现实生活中,相比遥遥的远方,或许诗歌离我们更近一些。

胡世宗(右)与臧克家,照片摄于1985年


  日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先生创作的《人生与诗》正式与读者见面了。书中,作者从时代背景、生活点滴、创作道路等维度着墨,细腻刻画了影响中国当代诗坛的八十余位诗人的精彩人生。

  令人惊喜的是,在书中提到的这数十位诗人中,沈阳诗人就有22位。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透过这些珍贵的剪影,与曾经的那些充满诗意的生活来一次跨时空的深情相拥。

  谈创作:让年轻人提升文化自信

  虽然《人生与诗》讲述的都是诗人,但它却不是一本诗选。为了让读者可以近距离地走进诗,走进诗人的世界,走进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创作背后的故事,胡世宗以散文、随笔的形式,配以轻松诙谐的笔墨,记述诗人在生活中的细节与特质。胡世宗想唤起当代人对诗歌的记忆,让人们可以在那些蕴含在诗行之间的故事里,找到生活的共鸣。

胡世宗与诗人魏巍


  “其实诗歌在我们的人生中,一直都围绕在我们身边,比如小时候我们背诵唐诗,不同年级的课本里也有都诗歌的身影。我在部队时跟战士接触得比较多,也经常能看到他们在本子上抄写诗词,有的还会给未婚妻写诗,诗歌是非常美好的情感表达形式。”胡世宗说,生活中永远缺少不了诗歌,它给了我们精神世界的滋养。

  “《人生与诗》中提到的诗人,大都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虽然他们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但他们都是在为时代歌唱,为热爱的土地歌唱,他们是一支很了不起的文学队伍。”胡世宗说,他感慨在半个世纪里,身边涌现出了这么多优秀的诗人,创作出这么多可以载入史册的佳作,所以他想通过自己的笔,记述、描绘这些诗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启迪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可以热爱文学、热爱诗歌,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生活的家园,提升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谈内容:把精彩留存,让经典流传后世

  诗人写诗人的生活,有先天的优势。胡世宗本人就是一位诗人,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实习和帮助工作多年,那段经历让他有机会与书中的这些诗人产生交集,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这些宝贵的财富,也令胡世宗在创作时可以收放自如、饱满立体地展示诗人们的风采。

胡世宗(右)与《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照片摄于2015年

  在胡世宗笔下,臧克家、魏巍、艾青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坛名家,回归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在真情流露的文字里,我们会发现,诗人们也会有生活的困境,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压力,也曾在一次次的困顿中艰难选择、奋起奔跑。

  比如在写到诗人臧克家时,胡世宗用一次探病的经历打开了篇章。“听说他病得很重,我急急地赶到他的宅院,他让我坐下来,要给我倒水,我起身劝止了,他把我让进他那狭小的卧室兼工作间,桌上放着两只细瓷小碗,一只里有三四片油炸馒头片,另一只里是一点小菜,几块豆腐泡。我看到,他那狭小的创投,散乱地放着一些翻找出的待读的资料……”

  又如,在描写诗人晓凡的创作灵感时,胡世宗写道:“晓凡总是把‘小小车间里’握焊钳、抡锤把的平凡劳动,与整个世界的改造和进步联系起来,他在隆隆的车床前,为车刀,也为工人阶级的意志讴歌:管它是软还是硬,管它是钢还是铜。进攻——切削——进攻……”与之同时,在一些篇章中,胡世宗还穿插了一些与诗人之间珍贵的往来信件图片,透过这些剪影,胡世宗尽力解析着,为什么在那个年月有那么多人会执著地痴迷于诗,为什么诗能与他们的人生紧密相连,能成为他们人生充实与快乐的支点。

2004年贺敬之写给胡世宗的信件

  “人的一生会和许多事物发生交集,与运动、摄影、旅游等等,但和我交集最多的、印象最深的、永远不能忘却的,就是诗歌。”胡世宗说,《人生与诗》中有的诗人已经去世了,但他要把他们的人生、他们的诗作呈现出来,留在人们心中,流传后世。

  谈乡情:沈阳诗歌带有浓郁的地域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生与诗》这本书里,胡世宗一共介绍了22位从沈阳走出去的诗人,他们的创作给人以一种与众不同的地域标牌和气质。作为曾经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胡世宗说沈阳当代诗歌最初的萌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

  “那个时候沈阳重型、机床等一众工厂里,都涌现了大批的工厂诗人。“他们本身就是工人,他们生产机床,生产低压开关,他们同时也生产诗歌。”那个时候,胡世宗还是个学生,他曾到工厂采风,听机床轰鸣。“像晓凡、刘镇,他们一个在重型、一个在第三机床厂,他们都在第一线,但他们的诗歌影响了全国,给城市增辉。我们都为沈阳能走出那些工人诗人而骄傲!”胡世宗说,这些工人诗人虽然在狭小的车间里工作,但他们想到的是给国家作贡献,为国家争光,他们的诗歌表达的是一种工人胸怀,沈阳人的家国情怀……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诗歌也在发生着变化。“到了今天,城市也有了更多的时代歌者,他们加入新诗学会,经常搞一些研讨活动,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工厂的工人。很多机关、企业和街道,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胡世宗曾在沈河区多福社区,辽宁大学、辽宁中医药等院校里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交流中胡世宗发现,这些地方不仅都有各自的诗社,有的爱好者还将自己的诗歌影印成册,便于交流。“诗歌就像是家乡的河流一样,它在不停地流动,从来没有停止过流动。”胡世宗骄傲地说。

  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与诗相伴的人,他的灵魂将如火般温暖光亮,他的气质也如春花般绚烂夺目。

  去读诗吧,或者去看看《人生与诗》里的故事,没准您也能捕捉到理想世界里的远方。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