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AI续写了什么?

2021-06-03 11:10:31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于帆

   
AI续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还是故事结构创新?

  AI(人工智能),如今已经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成为这个时代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力量。由于AI的创造力是基于大数据的模仿,因此大众对目前AI修复,AI在游戏、影视中的应用等并不惊讶,认为这样的应用距离真正的人类创造力还较远。但最近引发热议的“AI续写故事”,从林黛玉大战孙悟空、孔融让梨因一个梨引发了血案,到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无人能敌……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一时间令网友疑惑,难道AI续写真的可以取代作家?


  AI续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还是故事结构创新?


  什么是AI写作?


  AI写作实质上是指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地分析、处理和加工,从而生成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AI写作背后的原理十分复杂,其核心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同时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这一应用其实在新闻业中已有广泛应用,被称为“写稿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技术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题进行智能化筛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除此之外,几年前曾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人工智能——“少女小冰”,因为可以一次性完成多种篇幅诗歌的初稿创作工作,令大众慨叹AI写出的诗句甚至能够比人类更具想象力。


  如果说之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写作都只是将文字复制组合写作出新文章,算是平淡无奇,今年以来,由AI续写的故事则为网友打开了“新世界”。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很多内容创作者将AI续写故事作为文本制成视频,以人声演绎,再配上音乐。这些故事“离奇”但又“自成逻辑”,有伏笔,有呼应,令网友惊呼“光怪陆离到根本不是人类能想出来的”。


  记者在网上搜索AI写作平台时发现,目前国内这类平台很多,并且针对不同的题材写作还进行了分类,只要输入几个关键词或是一句话,或者输入文学作品的某些片段,AI写作机器就会根据给定文字的内容与风格对故事进行续写,通常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写作,并且可以一次写出多个版本,一些平台甚至可以根据文体类型需要选择写作模式,或生成广告文案,或生成行业分析报告等。


  警惕AI续写的隐患


  AI续写持续引发热议,但人们对其看法并不统一。一些网友认为,大部分续写故事不过是迎合时下读者趣味,以套路写出的“小儿科”文章,供大众消遣罢了。但也有读过所谓精彩续写故事的网友,认为在AI的重构下,经典历史故事的改写多少有了更深刻的意味,“AI仿佛比人类更懂人类”。


  一些崇尚技术的网友甚至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一旦人工智能更加强大,那么未来诸如写作这一领域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实际上,这一担心在几年前也曾被提出来。当时“少女小冰”在文坛的活跃,也引发了业内广泛的争论。一方面诗歌界并不认可人工智能写诗的水平,另一方面业界也在探讨人工智能写作所面临的更深层次的版权问题。


  对此,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这一观点也正印证了很多网友所言,AI续写缺乏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思想性和情感共鸣。


  但对于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内容是否受版权保护,又将如何界定其权利归属,在法律上并未形成统一意见。其分歧就在于对AI生成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的理解上。而对于“独创性”的解读,实际上又极具争议。有专家提出,AI续写涉及洗稿抄袭的隐患,一旦对关键词加以替换,一篇查重率极低的网络爆文就可能被炮制而成了,加之通过音频化或影视化的二次创作后,抄袭更难判定。


  知乎作者“马小帅”在谈及AI续写的文章里分析,AI续写平台庞大的数据库实际上是靠抓取各大论坛或网站的爆款小说建立而成,然后训练自己的模型,也就是说,随着创造的文字越来越多,经过抓取“学习”后的AI就越来越强大。“所有那些荒诞的剧情、神奇的转折、充满深意的结局,都是人们预设下的产出。”“马小帅”甚至认为,AI续写“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在预设下存在不良价值导向的内容,那么AI生成的内容有可能面临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艰难处境。


  理性看待AI技术


  自AI诞生之日起,人们对于机器与人类的关系就归结为博弈、取代,此次AI续写,更是令众多网友在惊叹科技发展的同时,生发出人工智能将会在创造领域超越人性的恐惧。“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黄典林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是与人类携手并进、相互合作促进,而不是彻底取代人类。“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引导和调整下,往往也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实际上,AI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写作只是其应用的一小部分。如今AI技术也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影像、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云游戏、智能教育等领域。在文化艺术创造领域,2016年,由谷歌研发的绘画AI就已经在拍卖会上大放异彩;同年,索尼公司计算机科学实验室项目仿照巴赫的风格创作的合唱曲目,被专业音乐家误认为是巴赫的作品;法国计算机科学家创造的作曲AI应用,可以根据需求创作不同风格的音乐,甚至可以根据图画作曲;还有技术团队开发了舞蹈创作类的AI,能根据目标音乐生成与之匹配的舞蹈动作,并通过3D建模的方式进行表演。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创作者来说,有必要去了解AI、应用AI,尝试站在技术工具的角度,去创造文学艺术新的表达方式。当然,大众也无需夸大人工智能的创造力,因为“人工智能肯定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艺术创作手段,而是否能成为艺术家,则要看人的态度”。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