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数百万字的网络小说,以洋洋大观的宏文巨著,吸引着众多的网友。成千上万的读者追踪着、沉迷着,他们的欢呼与鼓舞成为网络作家越写越长的动力之一。
与此相反,网络文学的舞台上还有精干的一支队伍,它们来自金麻雀网刊。熟悉“小小说金麻雀奖”的读者,一望而知此间的关系。这里网聚了全国各地的小小说爱好者。在这方寸之地,名家享有盛名,经典广泛传播,实力派作家游刃有余,文学新人崭露头角。
微信公众号或自媒体的勃兴,带动了一大批写作者。今天的金麻雀网刊已成为有名的当代小小说自媒体平台,年阅读量逾300万人次。
四个微信公众号——金麻雀文选、金雀坊、栽种小小说纪事、杨晓敏自述——每天同一时间发布,注重内容的精心调配,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式的、具有系列性、组合状的新品种--金麻雀网刊。这种互补互动的掌上文学读写,推介不同题材、不同艺术风格的小小说、随笔佳作,服务于社会各界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选择的读者群。
从2019年度开始,该网刊还设置全国性奖项,从年度推送的首发原创的数以千计的作品中,选优拔萃,评出10篇小小说优秀作品(理论)奖、10篇小小说佳作奖和10名新媒体小小说优秀作家(网评家)。
金麻雀网刊创办史
构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数字化网刊,致力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文学性读写,打造名副其实的读者知音和作家摇篮,开拓一条从读者、作者到作家的路径,是小小说领军人物杨晓敏创办金麻雀网刊的初衷。
他认为,移动媒体的普及和兴盛,促进了“碎片化”阅读生态的形成,并固化为社会公众的日常阅读习惯。小小说以其短小精致的文体特征,恰好天然对应了这种阅读环境。
“我从几年前开始关注并研究网络平台,一直想借助这种通天彻地的无限度空间,把传统媒体(图书、刊物、报纸)的某些功能,融会在一起进行再创造,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阅读、写作和资源整合。讲社会效益,传播优秀文学作品,扶持举荐作家,服务大众;也讲经济效益,通过组织采风活动、教学讲座、图书出版等,以文养文。”杨晓敏说,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讲求信息传播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小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它的兴盛和发展,同样依赖于媒介渠道的广泛传播。以网络为时尚的读写方式与社会进步合拍,与大众文化诉求亲密无间,正在进入乃至直接影响着人们当下的精神生活。
庞大的小小说作者队伍
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的写作与阅读发生了一次革命,传统的写作与阅读方式被打破。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墨白认为,网络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而且影响了我们的写作。由于便捷的交流平台,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小小说创作队伍中来。在这种状况下,对真正的、有价值、有品位的文学作品的筛选变得愈加困难。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小小说金麻雀奖的评选愈加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墨白从事文学创作是从小小说《画像》起步,尽管后来他转向其他形式的小说,但小小说创作从来没有间断,先后写出了80余篇,其中《洗产包的老人》《风景》《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多次获得《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以《我们·西域》为题的十篇小小说还获得了第六届金麻雀奖。
墨白的大哥孙方友也是首届金麻雀奖的获得者,他因生前创作了近千篇小小说被誉为小小说大王,其《雅盗》《女匪》和《蚊刑》已成为读者耳熟能详的名篇,特别是以《陈州笔记》为题的系列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小小说文体的奠基之作。
“我把小说视为时间的种子,一粒进入我们生命的种子。这粒种子一直都在寻找适合的土壤,并在时间的延伸里生根发芽,长出绿色的茎干,在蓝色的天空下繁荣旺盛。”墨白说。
在小小说的队伍中,有耄耋老人,也有高中学生;既有兄弟,也有父子。此次获得第九届金麻雀奖的陆涛声,是位八旬老人,他和儿子陆颖墨都热爱文学,且在小小说领域上都有建树。陆颖墨的28篇短篇小说,除了《金钢》《舰桥》《白丁香》一万多字,其余25篇都在五千字以内,有的甚至更短,比如《小岛》《远航》《潮声》《通道》《橡皮》等,都是三千字左右。
陆颖墨认为,写作不是单纯为了长而写长,为了短而写短,一篇小说的价值也从来不以字数的长短而论,字数少不会拉低作品的质量,相反,对写作者而言,不长的小说,要把它写好,其实更难。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工作也越来越忙,分不出太多时间和精力写篇幅长的作品,我写得又比较慢,总喜欢修改和打磨,写完后把每个字再读一遍,凡是我认为多余的部分都要把它去掉,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字,尽可能做减法。”陆颖墨说,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及大众碎片化的阅读,小小说作为平民的艺术,应该有更多的职任担当。短文阅读空间优秀的文化不去展示,那只能留下非优秀乃至有害文化。小小说文体展对新媒体的挑战,应显示短小精悍的魅力,吸引大众、服务大众、影响大众,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升发展文体作品和作者。
拥抱新媒体的小小说
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第四届金麻雀奖获得者申平认为,新媒体的发展,并没有给小小说的发展带来冲击。恰恰相反,新媒体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小小说的发展。一些大的网站也开设了小小说栏目,往往一篇小小说发上去,点击量就超十万甚至更多。
申平说,金麻雀网刊适应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在小小说领域独树一帜,而且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做成了品牌,做出了影响力。他的作品经常在这里推出,提高了作品的传播力,也提高了知名度。
他表示,自己对网络文学关注不是很多,基本上是没时间去看。听说许多网络写手都赚得盆满钵满,“这说明人家有本事,但是我既不羡慕也不嫉妒,我还是坚持继续走自己的路。因为我是把小小说当成是一份事业来做的,这个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本人是退休公务员,衣食无忧,我不会为了金钱而去拼命码字。我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拥抱文学,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把小小说事业进行到底。”
山东淄博市作协主席、第二届金麻雀奖获得者宗利华认为,外界因素对创作流程本身没影响,但作品会有变化,因为时代、受众、载体都有了变化。应该有新人、新事、新思维,突破固化、僵化。对这一文体的推动和发展,可能冲击更大一些,至少得考虑新的传播方式。
他认为,在代表性作家培养上,恐怕难度更大了。以前作家靠白纸黑字的作品产生影响力,现在混个脸熟却没有经典作品的作家多了。“金麻雀网刊应时而生,也是新媒体时代到来的一个缩影。”宗利华说,未来大势必定如此,这跟小说的影视化倾向、小说寻求纯文学和通俗之间的中间道路等现象是同步的。
宗利华也在金麻雀网刊上发过作品,多是旧作或纸刊发表过的。他表示,尽管理解并支持金麻雀网刊,自己还是习惯纸媒发表。与此同时,他并不排斥作品以更多的形式展现,比如影视、戏剧,但也会在自媒体上发布和传播小小说。因为没有流量,就意味着不被关注。没有一个作家不希望被关注。
宗利华有几位从事网络文学且发展不错的朋友。他对他们的创作心理及现状颇为了解。他认为,小小说跟网络文学的文学追求、创作目的、创作心态、生产流程、作品价值意义、获益途经等等,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但这些并不会影响自己对小小说、对文学的热爱。因为对众多小小说作家来说,根本就没想过靠写作谋得金钱或权力。
走向全媒体整合
金麻雀网刊的发展带动了各地的小小说自媒体发展。河北省小小说艺委会、《河北小小说》杂志社自己的微信平台——乌力波网刊,每周会推出5期全国各地的小小说作品。
河北省小小说艺委会主任、第二届金麻雀奖获得者蔡楠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新荷花淀派小说”。他在上面定期发布、传播自己的小小说,推出一些创作题材、风格、气质相近的小小说作品,同时发表小小说创作随笔和评论文章。
“小小说这种特殊的新兴文体,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会促进它的创作和发展。因为这种精短的文体会更快地搭上新媒体的快车道,比长小说更容易进入它的创作、阅读、传播、鉴赏的高铁时代。”蔡楠认为,金麻雀网刊的出现,不仅在小小说领域,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国文坛来看,也是一个奇迹。它的发稿频率、转载量、阅读量以及影响力都可证明:这是目下最为引人注目的小小说网刊。加上还有每年一度的网刊优秀作品以及三年一度的金麻雀奖的支撑,更能体现它强劲的生命力和辐射力、对于繁荣小小说创作和文学创作,这个平台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正因为这样,他已数次在金麻雀网刊上发表作品,并以《姨妈》获得首届金麻雀网刊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网络文学的热闹和作品改编潮的喧嚣,对所有文学创作者都会有一些触动。蔡楠也不例外。他坦率地说,自己成为不了这样的作家,只能甘于现状,一方面承认差距,一方面希望提高小小说的稿费待遇,比如说一篇一千元。“当然,对于我来说,写作不是为了致富,也不会致富,我只是热爱文学,热爱小小说,有了这份热爱,这份快乐,愉悦自己,愉悦他人,足矣。”
如何让民间读写这颗大树更加繁茂和葱茏,并营造出小小说良好的生态环境?蔡楠提出,一要维护这个文体,确保其健康发展;二要在创作上,要求小小说作家切身体会生活,用心表现生活,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描述人民的生存状态、情感状态、前进动向,并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段表现生活,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大胆的艺术创新,使我们的小小说作品呈现更加鲜活和青春的态势,永远像春天的田野一样,万物勃发,芬芳漫天。
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第九届金麻雀奖获得者秦俑认为,新媒体的盛行,确实给传统媒体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但从小小说文体来讲,不能以“冲击”概括。因为小小说篇幅短小,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本身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有着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相适应的快捷、便利等特征,对小小说期刊和作家来讲,只要充分掌握新媒体平台的特征,利用好作家作品的资源优势,就能很好地完成传播方式的转型升级。
2017年初,秦俑与几个好友周洁茹、海飞、陈毓、邓洪卫、非鱼、夏阳、王溱共同发起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我们都爱短故事”,其最初的定位是引导小小说文体创新、发现和培养年轻创作队伍,虽然它是一个小众的纯文学公号,但是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尤其是从2019年起,他们与漓江出版社联合推出了该公号的系列年选图书,算是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的一次融合尝试。“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讲,去适应和改造生存发展环境,去引导和影响文学阅读方式,这是下一步小小说全媒体发展所必须经历的嬗变。”秦俑说。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