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80后青年作家莫华杰书写的描述改革开放普通青年奋斗史的长篇小说《春潮》出版,该书一经上市便深受读者和市场欢迎。来自广西贺州的莫华杰是一位从工厂走出的作家,2004年来莞后,当过流水线工人,做过电影人,仅小学毕业的他从打工者“逆袭”为职业作家。
《春潮》作者莫华杰
十年一剑
简洁的白T,瘦高的个子,目光里不乏睿智和率真,隐约透着孩童般的灵气。记者眼前的莫华杰活力张扬,很难将他与书写改革开放题材40万字大部头的作者联系起来。
在作家圈,莫华杰并不算高产,《春潮》是他迄今出的第二本书。2018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高研班进修的他信誓旦旦地要“搞大事”——书写一部“昂扬奋发的青年奋斗史”性质的长篇小说。从开始构思到写作,他断断续续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40多万字的新书初稿。
《春潮》
《春潮》以改革开放初期为时代背景,这对1984年出生的莫华杰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那时每天都在琢磨那个年代的细节、场景和对话,思考怎样才能写得有意思,不落入俗套。”而为了精准描写女孩们的穿着打扮,他频繁潜入女性论坛,去观察研究女生的衣服款式和心理状态。
莫华杰说,这是他创作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大的一本书,通常选上午8点至12点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写作,“灵感来了停都停不下来,整个上午水都忘记喝,颈椎病都写出来了。”他告诉记者,新书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写完初稿已经快要虚脱,被掏空的感觉,再也不愿意碰这本书。”
初露笔锋
多年以后,莫华杰仍会记得,2004年那个盛夏,20岁的他,仅小学毕业,怀揣着几十元,没有信用卡没有爱情,带着青春和懵懂来到东莞。
他说,那时候找工作特别难,家具厂、塑胶厂、酒店服务员都做过,直到进入后来待了十年的“意华电子厂”,“在意华找工之前已吃了三天泡面,寄居在朋友的出租房。”谈及10年工厂打工生活,莫华杰一脸云淡风轻。
刚到意华那两年,他只是生产线工人,从事机械的工作,除了加班还是加班,没有时间写作。那时,文学于他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甚至羞于在最好的哥们面前吐露,“作家是神圣而伟大的,我这种卑微小民,每天偷偷摸摸地写作,像做贼一样,偶然能发表一两篇到《大鹏湾》上,看上去火候欠佳,离作家梦实在太遥远。”他说,即使他喝多了,把胃都吐出来了,那时也不敢把梦想吐露给别人。
莫华杰从小学就爱上写作,对文字着迷,初期创作“乱写一通”。来莞打工后,他的第一篇投稿,是给《长安报》写的征文,获得了一等奖,奖金3000元,“那时候在工厂累死累活一个月,仅赚1000多元。”他第一次尝到了文学带来的甜头。
真正意义的创作始于2006年。在2006年至2010年四年间,他从一线工人到业务员,再到公司管理层,不再没完没了地加班,有了更多的创作时间。
“晚上下班后,我会挤时间写作,周末也推掉很多朋友聚会。”此间他写了很多网络小说,作品风格阳光幽默。除了在网上发表,他开始把作品投给《南飞燕》《西江月》等文学杂志。2010年以后,他开始写纯文学,作品中多了思考。作品先后在《红豆》《山花》《福建文学》等刊物上发表。
梦圆东莞
2013年6月28日,在莫华杰的记忆里,夜风清凉中有淡淡荷香,他站在莲湖之畔的舞台上,接过荷花文学奖奖杯和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台下掌声如潮。
凭短篇小说《南瓜》获得第四届荷花奖,这是他首次参赛,奖项到手的那一刻,他依然不敢相信。没人知道他鼓起勇气参加比赛时的简单想法,“打个酱油,混个脸熟,让大家知道长安有个莫华杰。”刚开始接到获奖消息,他还以为人家在戏耍他,调侃自己是“打酱油变成卖酱油的”。这个在本地小有名气的文学奖,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作家。
2015年,在进入意华第十年,莫华杰32岁,进入公司高层,拿着高薪,公司上市了,作为老员工的他拥有部分原始股,他买了房子车子,也有了老婆孩子,小日子过得红火。但这时他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工厂,去追逐自己的文学梦。
他说,工厂里的生活冗长而繁忙,却又单调,周而复始,一眼就看到头。这在外人看来有点“不靠谱”,但莫华杰说,“人活一辈子,总要留下一点东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离开工厂后,他转身成为职业作家,并代表东莞青年作家被选送去北京鲁迅文学院高研班进修,2019年,他出版了人生第一本小说集《赊佛》。从2011年他发表第一篇小说《兔子吃萝卜》至今,莫华杰已在纯文学刊物发表超过100多万字的作品,还获得“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进入文学圈后,我发现大家都热爱文学,平时总在一起探讨作品,有种你追我赶的感觉,无形中增加了创作动力。看到文友们都在发表作品,自己如果没有发表,是坐不住的。”莫华杰如是说。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