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13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文学艺术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科普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先后在京召开。
在文学艺术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烨指出,文学艺术如何以精品赢得广大读者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作家艺术家需要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做到心里有人民大众,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个性表达,追求大众化、民族化、地域化的叙事语言风格,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批评家孟繁华认为,当代文学创作经验表明,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被丰富的历史概念,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应不断充实时代精神的内涵,在世界与中国的平等对话中讲述中国故事,增强和确立我们的“文学自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伟提出,文运与国运、文脉与国脉息息相关,新时代文艺创作应追求文学意识、时代意识、国家意志和读者意识的完美统一,追求重大历史主题叙事与伟大文学叙事的完美融合。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认为,只要胸怀有时代、心中有人民、运作有市场,就能够找到经典作品、精品作品、主题作品、畅销作品的统一平衡,实现图书出版的双效统一。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等分别介绍经验。与会者表示,图书出版业要不断推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学艺术精品,共创书香中国,建设美好生活,不负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在科普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上,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沈爱民表示,精品科普类图书出版机构必须紧密围绕科普图书写给谁看、写什么、怎么写三个层面入手,把自己锻造成为精品科普类图书出版的“助产士”和“守护神”。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武夷山认为,一方面要注重科普图书作为文化产品的共性,同时也不能忘记科普图书在文化产品中的特殊性。只有共性与特殊性的兼顾,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科普作家,才能推出广受欢迎的科普类图书。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刘兵认为,精品科普图书要有好的科普理念、要进行分众的信息传播、要凸显科普的人文素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针对科普图书存在原创缺失、人才不足等问题,提出要从选题发掘、激励更多科技人才加盟科普创作等方面下足功夫。
围绕科普出版的成功经验、面临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中信书店副总经理刘旻,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傅梅,清华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社长卢先和,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侯俊琳先后发言,同时介绍了科普图书在选题策划、媒体宣传、运营体系等方面的情况。
研讨会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主持。
此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曾于4月1日、2日分别召开主题出版与人文社科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少儿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包含4次研讨会的精品图书与全民阅读高端论坛至此落幕。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