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作家的自恋

2008-04-10 18:47:57来源:    作者:

   

    独立书评人

    凌越,1972年生于安徽铜陵,1993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此后一直在广东某高校任教,1996年获刘丽安诗歌奖,2001年至2004年兼任《书城》杂志原创编辑,2005年至今兼任《南都周刊》书评编辑,著有诗集《最初的诗》和《虚妄的传记》。

    就象政治家的诡诈、商人的唯利是图一样,自恋成了作家们最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许多作家不能幸免。在阅读的某些时候,我们甚至会误以为闯进了作家们的起居室——他们正对镜梳妆呢:脸上打上粉底,唇上抹上口红(抿抿嘴角),再退后几步,头一歪嫣然一笑,形象还不错嘛。如果是糟糕的作家那好办,你掉头走人就是了,不必为一出无聊的戏剧增添一个更加无聊的看客,可是许多才华出众的作家也有此病,如果想领略他的才华的话,你就不得不顺便忍受他的自恋了。

    国内出了美国垮掉派诗人金斯伯格的散文选,厚厚一册,囊括金斯伯格一生所写的主要的散文,但细看之下有些失望。书名为“深思熟虑的散文”,据说是金斯伯格自己起的,可是实在说,里面有太多的应景文章,有些短文甚至是某些活动宣传册上的文字。

    在作家论部分,金斯伯格所论及的作家几乎都是他的哥们,自然对于凯鲁亚克、巴勒斯、柯索三人他是真心的欣赏,但给另外一些垮掉派小喽罗写的评论则纯粹是出于“友情客串”了。这些于情于理可以理解,可硬要美其名曰“深思熟虑”,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再有就是笼罩全书的某种自恋的气氛让人受不了。金斯伯格兴趣广泛拥有许多作家缺乏的行动力,这些都无可厚非甚至是他的优点,但在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讲和文章背后,你似乎能感到也有一双打量自己的赞许的眼神。这种自我打量在他的《自传摘要》里达到了极致。在这篇文章中,金斯伯格以新闻记者般的简练的笔触,记录了自己成名后几乎每一年的活动情况。记载之细致让人瞠目结舌,哪怕最微不足道的一些诗歌活动都记录在案,连同冗长的与会著名人物的名单,其间还穿插着诸如此类的一些话:“陪同让热内和巴勒斯参加由戴夫德林杰领导的抗议游行,走在队伍前列。”“法国文化部长雅克兰评价鄙人是‘震撼文学艺术的舍瓦利耶’。”直让你啼笑皆非。

    艾柯是意大利的多面手,国内出了他在1962年出版的成名作《开放的作品》,书还没看完,先就被艾柯自己撰写的长篇序言噎到了。和金斯伯格的“客观报道”不同,在这篇题为《〈开放的作品〉:时代和社会》的序言中,艾柯几乎是在“探讨”他的这部少作引来的巨大的反响,其中对作品激赏的评论的引用不带有任何反讽的色彩,例如“这是最近几年来最激动人心的一本书”等等,而在引述抨击的意见时,艾柯则成功地赋予它们以喜庆的色彩:“要想找到近几年另一本受到如此激烈抨击的书,那就只能是桑圭内蒂的《意大利的诡谲》一书了。”整篇序言沾沾自喜的轻浮劲儿,比金斯伯格有过之无不及。

    这就是那个在《带着鲑鱼去旅行》中机智幽默的艾柯吗?这就是那个在数个领域如鱼得水般的怪才艾柯吗?几乎让人不敢相认。这只能说明是自恋让作家们丧失了理智,本来自恋就是对自己的迷恋嘛。前几天在朋友开的书店看见艾柯前几年出的一本关于如何写论文的书,一翻开即看见一大排艾柯的荣誉头衔,是用醒目的黑体字印的,足有二十来个吧。这回比较直接,我立刻被吓倒,赶紧把书丢开。

    [美]比尔摩根编:《金斯伯格文选——深思熟虑的散文》,文楚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年;

    [意]安伯托艾柯:《开放的作品》,刘儒庭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