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陈梦然散文集《花瓣上的露珠》

2008-03-27 09:53:22来源:文学报    作者:

   

 作者:张俊彪  

    阅读陈梦然运用论说手法写出来的散文,总会被那些敏捷的思辨以及思辨过程中弥散开来的丰沛哲思所打动,所感染,所折服,同时在这种感慨和赞叹的情感中受到启迪,从而与作者一同去悟识自然和宇宙的法则,一同去领受思想和精神的沐浴,一同去体验意识和心灵的洗礼。

    一个年仅20多岁的女大学生,能够把散文写得如此充满哲理和思辨,从而使得文章立意新颖,思想深邃,形式活泼,结构精巧,情感真挚,境界澄明而又耐人寻味,字里行间闪荡着灵秀之气韵,特别是作者能够如此娴熟与老到地驾驭着文字的轻舟游弋在语言的洋流里,这不仅令我内心钦佩,更使我不由得要为她写下一些文字以舒缓自己心潮涌动的冲力。陈梦然散文集《花瓣上的露珠》(花城出版社)收入其大学时期的作品共78篇20万字,更准确地说这是她在大学第三年出版的处女作,按照作者在出书时的分类可以清晰地看出,第一部分是涌溢着哲理和思辨之涓注的论说散文,第二部分是激荡着情感和才气之泉流的记述散文,第三部分则是弥漫着理念和悟识之光耀的随笔散文,实际上也是作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和观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认识和感受。阅读这些作品的感觉有三种:一是闪烁在书卷里的哲理与思辨;二是融入作品中冷却过后的情感潜流在人物与事件发展变化的背景上所铭烙的涌流印痕;三是蕴涵于生命体验与生活感识之后的悟识和灵感总是以鲜活的色质所显现。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往往就是作品的精神魂灵,也是作品赖以传扬和延世的生命活力。任何作品,如果没有融入作者的思想火光和精神气质,那就无法获取新颖的立意,因而也就难以存活下去,更不可能流传开来。阅读陈梦然运用论说手法写出来的散文,总会被那些敏捷的思辨以及思辨过程中弥散开来的丰沛哲思所打动,所感染,所折服,同时在这种感慨和赞叹的情感中受到启迪,从而与作者一同去悟识自然和宇宙的法则,一同去领受思想和精神的沐浴,一同去体验意识和心灵的洗礼。在《北京气度与文化》的开篇文章里,她写下了这样富于思辨意味的结束语:“当人们都说北京在变时,我觉得她没变,她骨子里从容不迫,大气宽容的风度,以及处变不惊的宽纳的笑容,都没有改变。”她的《想念地坛》,抒发了内心深处对地坛的哲理认知:“地坛不老,它承受了难言的苦难,也有着永恒的幸福……它用睿智的眼,看着人们走过的树荫,也走过岁月。它默默地见证着,可它没想到,自己最终成就了别人的思念。”在《另类解读维纳斯》中,她从思辨的意义中理解和体验着美:“人们都是希望完美的,并不喜欢缺憾……缺憾有时也是一种美,是我们真正的生活的美。”在《路》中她得出了与鲁迅不同的结论:“这世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路。”在《人生中的未知数》里,她悟识:“人们抱怨生活的吝啬,但最后不得不相信这是生活另一种形式的赏赐。”在《永远的旅程》中,她懂得:“向往崇高和真理,人们总是不顾一切地追求着神性……人类追求神性境界的旅程是没有目的的……这种旅程艰辛而徒劳,但事实上,人类的一切伟大都产生在这追寻当中,这追寻是人类永远的旅程。”……当你在阅读这样一批散文作品的时候,你怎么能够相信,它们竟然是出自一个女大学生的手笔呢?

    情感是人类最珍贵最诚挚的一种心灵体验和精神寄托,它虽然因人而异可以分归为各种各样,但最主要的莫过于亲情、爱情和友情这三种大的范畴。文学通常被认为是人学,那么它就必须充分展示人性,表达人情,传递人与人之间那种相亲相爱或心音呼唤的血脉绵连,并真实地再现或刻画这样一种美好的过程。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学作品,就像缺少血肉的躯体一样干瘪苍白,毫无生机与活力。这本散文集,有很多作品写得十分传情,内容大概也涉及到亲情、爱情和友情。她献给母亲生日的礼物是《竹》这篇散文,借竹的气节风骨来尽情礼赞母亲的人格:“走在斑驳的林间石板路,感受到竹的精神之精髓,闻到泥土独特的芬芳,在这个晴朗的早晨,我与竹共同成长。”在《爱情门外汉》中,她写下了自己对爱情的内心剖白:“我渐渐明白爱情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但也可能是最残酷的……在我看来,爱情不是蜜糖那么简单,爱情是忠诚,是付出,是坚贞,是忘我,是圣洁的灵魂间的召唤;爱情也是责任,是并肩经风雨,是笑对天下难,是支撑,是扶助,是一颗心毫无保留地为另一颗心搭建避风的港湾;爱情有美好……爱上一个人,也就爱上了全世界;爱情有痛苦,无论是嫉妒得发疯,还是灾难的考验,真诚的爱情考验穿透一切。”最终她坚信“世界上一定有这样的爱情。”在《永远不老》里,她记述了自己这样的思念:“在大学里最值得珍惜的,除了时间,还有那些一点一滴的感动,以及那些蔓延开来的友情……”懂得爱的人,就会有情感;有情感的人,必定是心怀善念的人;有情有爱有仁有善有德的人,也就是深谙生命与生活之美妙奥秘的人,同时是懂得生活之无穷乐趣的人。而且,情感愈是高洁的人,往往也就愈是接近智慧的人。如果是这样的人来从事文学创作,又怎么会写不出优秀感人的作品呢?其实像这样有性情、懂生活、近智慧的人,相信是能够做好世界上任何一种事功的人。

    思辨与情感理应源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知。然而这种认知往往使人发现了生活之美,并因为对美的倾慕而迸发出激情与灵感。对生活的体验途径大概可以分为直接的生活积累与间接的生活采撷。作者虽然十分年轻,但她走过很多地方,受到了比她的同龄人更多的历练和冶煅,加上她在生活中十分留心地观察自然界的物种与社会里的人族,渐渐地她就比同龄的其他人多出了许多可以写出优美散文的素材了。她写的《春》,就写出了南方的春天与北方的春天的截然不同,这是由于她观察到北方的树是秋天落叶春天发芽,而南方的树却是春天落叶春天再换新叶……于是,她感到南方生活的人们“得到温暖的气候,失去的却是四季的更替,迎春的欢喜”。同时她由此获取了新的认知:“春天里的树……不是为了落叶而落叶,树叶凋零的枝头,又长出了新芽。是陈叶的奉献与牺牲,换来了新叶的萌绽、生长。”除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她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从而涉猎了她的年龄和阅历还难以到达的更为广袤开阔的未知世界,在那片知识海洋和精神世界里,她汲取了更加广博的营养,间接地领受了她自己现今生活以外的写作素材。这一点,在她散文集里随处可见,不再赘述。归总而言,只因她倾心于生活,生活也就回赠着她。正是她捕捉住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从而也就激发或点燃了她心灵里看来似乎是一闪即逝的灵感,这些灵感又形成了诸多激活于她作品中的动动荡荡的灵秀气息,凸显了这本散文集的灵动特色。

    陈梦然在读中学的时候,对文学写作的兴趣已十分浓重,而且心中萌生了写书当作家的理想。从中学到大学,短暂的几年里,她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50多篇,散文《北京气度与文化》获2004年度中国报纸副刊一等奖,散文《想念地坛》获2005年度中国报纸副刊二等奖,以及散文《寻找美的旅程》和评论《不放弃寻找》等篇作品亦频频捧回奖杯。我想,一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苗破土而茁长起来,大地理应为她高兴,天空理应为她欢呼,风雨雷电理应为她营造出美好而又严酷的生存环境,那么,一个优秀的文学青年站立在我们新时期的文坛艺苑之前沿阵地,人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她(他)呢?除却呵护、庇佑、扶植、开道……还会有别的什么呢?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