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芳华》电影与严歌苓小说的八个不同之处

2017-12-18 11:42:48来源:哲学与诗意    作者:

   
悠悠长长的青春故事在华美轻盈的舞蹈中缓缓展开,刘峰、何小萍的成长经历充满那个年代的激情与残酷。

  作为原著党,看完冯导的电影后觉得,与小说相比电影改编了很多。文字与影像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限于种种现实考虑,呈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


  1.jpg


  《芳华》讲的是七十年代末文工团里发生的故事,起初源于冯小刚导演的“军队情结”,他找到了同样入伍过13年、跳了8年舞的作家严歌苓,想打造一部唯美诗意的文工团电影,于是严歌苓创作了《芳华》这部小说,并将小说具化成了剧本。


  悠悠长长的青春故事在华美轻盈的舞蹈中缓缓展开,刘峰、何小萍的成长经历充满那个年代的激情与残酷。当主角踏上战场,面对着鲜血与炮火,他们的生命为之淬炼,他们变得坚硬又孤傲、沧桑又深刻。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传记型电影,而是充满了诗情的作品,孤独、忧郁、悸动、单纯,糅杂在一起,汇集成了那一代人独特的放肆青春。


  2.jpg


  冯小刚的情怀,我们都懂,谁没年轻过?不过是每个人的青春都绕不开大时代。他们的青春,刚好就安放在那个巨大动荡的年代。


  1977年的文工团,集体意志仍然覆盖一切,自我意识的萌发刚刚露出角来,我们知道,这样的意识通常率先在年轻人中间传开。


  男主刘峰,质朴善良,乐于助人,被大家称作 “ 活雷锋 ”。作为被树立的模范榜样,他既是疏离于同辈的英雄,又是不食烟火的道德完人。一次告白,却不料引发了 “ 触摸事件 ”。揭发举报、恶毒诬陷、旁观的冷眼将他放逐,他的人生开始转向黯淡。刘峰也因此被流放前线,接触最真实的战争。真正的战争与内心的战争相比更为酷烈。刘峰在酷烈中得以展现他最真实的自我,完成了从自我怀疑到自我承认的人生历程。


  3.jpg


  其实《芳华》也在讲述一群倔强的人的爱恋嗔痴。


  何小萍是最倔强的那个,她是一个笑话,可是谁又说笑话不能精彩的活着呢?从刘峰照顾她的那刻起,那颗倔强的心就永远的成为了芳华岁月里的一颗种子,它生根,发芽,万劫不复。何小萍对刘峰的爱,就像是刘峰对林丁丁的爱。


  4.jpg


  你是那么好的一个人,我觉得我配不上你。为了你,我愿意放弃所有的芳华,放弃跳舞,也要和全世界对抗。我不是倔强,我只是爱你。刘峰对所有人好,包括何小萍;何小萍不在乎所有人,只在乎刘峰。


  但对于何小萍来说,她并不后悔,她只是很怀念,怀念那个可以一个人跳舞的自己。当看到她在空地上跳舞的时候,我终于知道这一次老冯所有的激烈都比之前更加强烈,那是年轻人的呐喊,那是对于时代的抗争,那是对于那个时代永不磨灭的纪念。


  虽然有些人、有些事,流逝在岁月的长河中,但终究有些人,有些事,是怎么也忘不掉的。即使那段芳华,如此短暂。


 5.jpg


  对比一下电影与小说,可以找到很多不同之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基调不同


  小说以“触摸事件”为核心,来反思当时环境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事件发生后刘峰和四个女兵不同的命运走向,电影则更多表现出对集体主义生活中的女兵、男兵群体的浪漫想象,对集体主义的怀恋情绪过于浓郁。小说重点在反思集体主义生活对个体的伤害,对情感的压抑。电影中男兵、女兵生活化的场景表现,像一个两小无猜的大观园,其中隐含的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立减少了,尤其是小说营造的禁欲主义的气氛没有了。


  6.jpg


  触摸事件:电影中林丁丁好像拿的是白色的毛衣,跟海报上的颜色不一样


  二、主角变化


  电影是以何小萍(小说中叫何小曼)和刘峰两个人的故事为主线的,一开头是刘峰把新兵何小萍接到团队,情节发展也是以二人为核心,最后以二人互相依靠的镜头结束。而小说中的主角是男兵刘峰和四个女兵,即何小曼、郝淑雯、林丁丁和萧穗子,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各自不同的命运,共同构成了不同色彩的“芳华”,都是故事的主角。电影对四个人最后命运走向交代也比较匆忙。


  7.jpg


  三、林丁丁性格、命运的改变


  在小说中,林丁丁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她最大的梦想是嫁给一个部队高官子弟。林丁丁经常生病,但还坚持正常演出,老是得到嘉奖,得到“轻伤不下火线”之类的夸奖。她是“触摸事件”的当事人,正因为她的一声大叫,改变了刘峰后半生的命运(电影中的她没有大叫,而是被路过的两个男兵撞上了)。她是一个花瓶式的人物,她最大的梦想是嫁给军队高官做儿媳。


  最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在大家庭里并不受待见,结婚又离婚。之后,她跟随一人到国外开了餐馆,当了老板娘。再往后,又离婚回国,给别人看房子为生。在电影中,她嫁给了澳洲的一个富商,身材从苗条变成臃肿,最后也没有再跟其他人发生交集,这跟小说相比弱化了很多。当然,因为在电影中,她成为次要角色,可能是导演觉得没必要着墨太多的缘故。


  8.jpg
萧穗子、郝淑雯关系是电影改编最多的


  四、萧穗子命运改变


  萧穗子是小说中的叙述者“我”。萧穗子与部队男兵偷偷摸摸地谈恋爱,她给他写了大量书信,却连手都没敢拉。这时另一个女兵——郝淑雯出现了,萧穗子居然敢谈恋爱,萧穗子居然敢跟那个男兵谈恋爱,萧穗子谈恋爱本来是自己的事,却在郝淑雯心里激起强烈的嫉妒之情。在郝淑雯的怂恿下,男兵将萧穗子写给他的情书全部上交领导,领导看后大为震怒,对萧穗子展开批判,给她定性是“用资产阶级情调引诱和腐蚀革命同志加战友”。小说开始时,萧穗子正在接受批判。而在电影中,萧穗子从被孤立的人变成从众的人,在她身上发生的激烈故事没有了,她的形象也变得单纯简单了。


 9.jpg


  五、郝淑雯命运改变


  在小说中,郝淑雯怂恿男兵揭发萧穗子,性格里无疑有些扭曲的地方。郝淑雯的父亲是部队高层,她自带一种出身高贵感,也因此很容易有嫉妒心理,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的。她对萧穗子的嫉妒不要紧,关键是把嫉妒转变成了恨,转变成了行动,她是直接将萧穗子的男朋友抢了过来,抢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直接拉手亲吻拥抱上床,这男兵怎能禁得起诱惑,又怎能禁得起通了半年信连手都没拉的恋爱?这男兵果然只是郝淑雯利用的工具,郝淑雯很快就把他甩掉,“她正是从他的倒戈看到他的无耻和残忍,彻底对他寒了心”。


  郝淑雯最后嫁了一个二流子,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二流子赚了钱成了商人,郝淑雯成了富婆,但二人感情并不好。在电影中,郝淑雯形象变得不太负面,从萧穗子手中抢男友抢的很“自然”,主要是她在得知男兵也是高干子弟后跟他发生恋爱的,并非出于对萧穗子的妒忌心理。故事后面,郝淑雯跟男兵结婚生子,并没有抛弃男兵再嫁的故事。


  10.jpg


  六、何小萍故事改变


  在小说中,何小曼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父亲是文化人。他们当时很穷,父亲赊账给她买了油条,之后就上吊自杀了。何小曼跟着母亲改嫁,嫁给一个厅长,但在新的家庭里备受歧视,内心极度自卑。写了5份请战书上战场,她背着一个伤员背了十几里地,成了英雄,到处做报告,但她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荣誉,到最后只会机械地重复说几句话,她最后精神分裂。影片中,何小萍的父亲被劳改,没来得及落实政策就逝世了。


  小说中,何小曼头发浓密从来不摘帽子,带着一股臭味,别人都以为她是瘌痢头,郝淑雯等出于恶作剧心理,把她帽子给摘下来,这个情节电影里没有。小说中,何小曼嫁了人,丈夫也在战争中去世;而且对她成为模范人物后的描写非常出彩,她精神失常后喃喃地不断复述“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情节让人非常痛心,电影中一带而过,省略了。


  11.jpg


  七、刘峰命运的改变


  电影黄轩扮演的刘峰很阳光,很帅气,而在小说中,刘峰是一个个子有点矮,才艺上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人,文工团中的男兵对他不乏揶揄之情,电影中他则与男兵相处融洽。电影中对“触摸事件”的处理感觉有点浅,好像刘峰是听了邓丽君的歌之后才去触摸林丁丁的,而且言语中似乎是想触摸萧穗子的,有点随意。这就把小说中那种禁欲主义环境下人的紧张、压抑,而情感又特别炽烈的描写淡化了。


  在小说中,他负伤后一心求死,他爬过的道路留下鲜血,蚂蚁蜂拥而上,救护员是跟随蚂蚁的踪迹发现了他。刘峰后来的命运电影没有交代,他在海南是卖盗版书的,还跟一个发廊女同居,他带着她走上正常人的生活,虽然发廊女最后还是离开了。刘峰最后得了癌症,流落到北京,何小曼跟他一起走过了最后的日子。小说中有个情节特别感人,萧穗子去看望他时,他用单手把苹果固定在一个钉子上,给她削好——这个情节特别适合用镜头表现,可惜电影没有交代他的最后时光。不管在小说中还是电影中,刘峰确实是一个好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12.jpg


  八、叙述方式不同


  小说《芳华》中,男兵女兵之间的微妙情感,以及严重冲突,构成了全书故事的主体。作者的叙述方式很独特,每个人的故事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段落讲完的,而是通过叙述人“我”和其他人的视角在不同地方分别讲述,读者只能根据这些类似碎片化的情节,在大脑中拼凑起每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这种拼接的过程,也是挑战读者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过程。跟文字相比,电影的叙述语言明显受限,虽然保留了萧穗子“我”的画外音,但整体上仍然是全能视角的叙述方式。


 13.jpg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电影落幕,《绒花》响起来。我想起了杜拉斯的《情人》的开头段落: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


  14.jpg


  导演冯小刚与小说作者兼电影编剧严歌苓同岁,两人都生于1958年。加上共有的文工团经历,让这部电影带有一定程度的自传性质。 电影中的角色从青葱少艾到情窦初开、从牵手到分手,从结婚到离婚。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