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雷达:亲身体验结下的“果子”

2016-12-27 14:08:30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雷达

   
许晨的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作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2016年4月联合出版)是一部充分发挥了报告文学的优势、特长和题材潜能的作品。它以小见大,开掘既深且广。

blob.png


  许晨的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作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2016年4月联合出版)是一部充分发挥了报告文学的优势、特长和题材潜能的作品。它以小见大,开掘既深且广。“小”是指研发深海潜水器事件本身,但写得气魄雄阔。作品立足点高,风格阳刚,能够把新闻性与思想性、报道性与形象性、事件性与震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着很强的历史文化密度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就其主题思想来讲,这部报告文学尽情讴歌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同时呼唤国人提升海洋意识,把眼光引向世界性的海洋竞争,引向海洋的文明开发和利用。这在当前形势下很有意义。


  《第四极》立意高远、眼光开阔,摒弃了就事论事写法,引申到了海洋史观、海洋文化层面,探究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上的深度。当然,这种深度不是外加的,不是脱离作品整体的,而是紧扣文学形象的。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存在着“重陆地、轻海洋”的观念,致使华夏海权风急浪高。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失去海洋的民族也将失去家园。”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作品有力地诠释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弘扬了中国海洋人的奋斗精神。“蛟龙”号下潜7000米,整个过程不是特别复杂,三名潜航员经历了几个小时,探底成功。问题在于这个节点本身蕴含着“上下左右”的重要性,被作者牢牢抓住了。应该说,这个作品好就好在这里,将历程和主题充分地表现出来。


  作品写出了人类认识地球、征服世界的探索精神。为什么要去探险?一是出于人类的好奇心、征服欲使然。二是在极地往往埋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可以探查并采掘出来,拓宽人类生存空间。这些场景在《第四极》中以文学的报告充分展现,引人入胜,意味深长。新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有探求海洋的能力,谁就有可能占得先机。现在竞争已经从海面到海底,从浅蓝到深蓝,尤其在载人深潜这个层面上,“蛟龙”号后来居上,实现了世界同类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以到全球99.8%的海底去巡航作业。作者写道:那天我们的天宫一号正在太空搞对接,同时“蛟龙”号潜水器潜到了7000多米。神舟上天,蛟龙入海,真正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太振奋人心了!这就是今天强大国力的一个展示,世人瞩目。


  过去有些报告文学作家在构思、写作方面比较狭窄,选定某个题材,往往局限在这一点上,只是围绕着它打转转,用文学笔法报告一个典型人物,抑或一个重大事件。许晨不是这样。他写“蛟龙”号是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甚至有一些人类生存发展的思考。比如书中对中国航海史的回顾与反思,秦始皇求长生不死之药的失败,特别是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永乐皇帝派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都有所反映。历史上中国人“出海”,都没有像哥伦布等人那样有开疆拓土的计划,反而显得劳民伤财。本来郑和下西洋浩浩荡荡,航海技术在当时为世界第一,但是缺乏拓展生存空间的目标,结果两手空空,被后来的西方航海国家远远甩在后边。这些经验与教训,许晨都注意到了,这是对传统海洋观的深刻反思。长期以来,我们在海洋上并没有真正站立起来,所以今天特别需要重视海洋、经略海洋,这是《第四极》潜在的一个很大的主题。作品不仅仅讴歌了深潜的成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呼唤强化海洋意识,弘扬光大人类的探求精神。


  《第四极》生动地描绘了“蛟龙”号从立项到海试、从挫折到成功的经历,以及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海洋工作者是如何创造这个高科技奇迹的。如果没有扑下身子、扎实采访的苦功,不肯付出大量心血和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写下这么一本书的。作者曾经跟随“蛟龙”号在海上漂泊近两个月,深入到深海大洋,亲历了台风大浪的考验。所以,他才能写出这部作品,才结出了这么一枚成熟的“果子”。这是值得称道的。作品写了退休总设计师的重新出山、第一代潜航员的成长经历、众多“蛟龙”号海试的参与者冒着生命危险做试验直到圆满成功的故事,既有全景式的扫描,也有精细的描述,全书的涵盖面广博又很有张力,令人震撼和感动。当然,如果在人物的刻画等方面,再精致雕琢一下就更好了。


  值得强调的是,《第四极》让我重新思考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特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在今天,报告文学写作应该有怎样的意义呢?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探讨非虚构和报告文学的关系,似乎非虚构可以取代一切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我认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非虚构的概念更大一点,更复杂一些,那是需要专门文章来研究论述的。我认为,报告文学在当下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报告文学的现实感,报告文学的震撼性,报告文学写作的驾驭能力、挥发力或者张力,是这个文体的独特作用,无可替代。


  (雷达,作者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实习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