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王蓬:《母亲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016-11-30 11:27:56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蓬

   
2013年9月,我一气读完何振基同志四十多万字的小说《母亲河》,感触最深的是作品背后的思想力量,当时就写下了一篇序言。

1.jpg
  《母亲河》 何振基著 作家出版社


  【文学品评


  2013年9月,我一气读完何振基同志四十多万字的小说《母亲河》,感触最深的是作品背后的思想力量,当时就写下了一篇序言。三年过去,作家出版社终于出版了这本书。欣喜之余,再就作品所展示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几个侧面抒发一些意见。


  一幅当代中国生活的缩略图


  小说《母亲河》浓缩起来,是以汉水之滨古老的周南县和鑫州府(市)为地域和生活背景,描写了贺、赵、秦两代人三个家庭(家族)沉浮跌宕、爱恨情仇、搏击命运的故事,从而折射中国当代六十年的一段坎坷和艰难前行的历史。


  小说塑造了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省委书记的近百个人物;展示了民间生活社会变革和官场争斗的当代现实;勾画了历史沉重、改革艰难、生活复杂的生态万象;涉及东西南北好几个省份乃至港台地区。这样一部长历史大跨度多层面多人物的小说,较为成功地展示出了一幅当代中国生活的缩略图。


  《母亲河》直面人生,逼近现实,不回避社会矛盾,不掩饰社会丑恶,不惑表象,不媚流俗,艺术地展示生活画面。在新与旧、改革与发展、矛盾与冲突中,努力捕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带领人民奋力前行的脚步,展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华民族正在向着新的伟大梦想大步前行的历史趋势。这是作品现实主义创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也是其真正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


  一个历史时段的文学记载


  《母亲河》贯穿始终的主人公贺庆生和周秀琴,其实是当代知青命运的一脉。他们是患难夫妻,也有历史的因缘和哀伤。贺庆生一生交织着与周秀琴和秦岚(贺庆生继父的女儿,青梅竹马的妹妹)两个女人的爱情纠葛,在两个同样痴情女人的爱的旋涡里挣扎。法律硕士贺玲,一个英烈之后,却又是另一类知青的命运,她身在台湾心系祖国,还在为两岸的统一苦苦梦想。从小学艺,歌厅起家,联手外企,抢抓机遇,扶摇而上的钢铁女侠赵春月及其企业发展史。赶毛驴起家,依托勤奋和机巧,终于走红房地产,然后婚外恋包二奶的赵国强,恰恰是国企艰难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的辛酸过程和农民身处改革开放的缩影。鑫钢凶杀案所引起的司法腐败和群体性闹事以及所产生的明争暗斗,利欲熏心的官场博弈和诡谲,再现着当代前行中的泥沙和浑浊。还有下至乡镇干部上至省委书记的一批国家公务员,他们有的不愧为新时代领航弄潮的中流砥柱,但也有类似柯明、王志中等贪腐的官员和蛀虫。


  改革开放,犹如打开水闸或尘封的魔匣,五花八门的思潮,形形色色的理论,土地承包到户,国企改制,大学扩招,房价飞涨,股票下跌,集体上访,房地产,暴发户,跑官卖官,纸醉金迷……神州大地出现让人眼花缭乱、万花筒般的社会万象。怎样才能透视这大江大河的清浊,找到心灵的依托和慰藉?作者通过狄更斯之口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以其沉淀的思考和历史的清醒进行着辨别和选择。如今,过去的社会生态图景不少正在消失或改变,你如果要找它曾经的影子,这部小说有许多相当精彩的定格和记载。


  一份对中华文化传承和精神的守望


  作者从严格的文学现实主义出发,恪守文学现实主义传统,这已是这些年较少的或遭受不少抨击的“老套”了。但作品仍然以真挚的感情抒发对祖国对大地对母亲,对真理对人民的欢呼和赞美,深情地呼唤着真善美的精神守望。


  贺庆生生于忧患,终生感恩着底层人民给予他的人生真情,始终不敢忘怀人民的梦想和责任,是一个血肉丰满真实可信,散发着时代正能量的小说主人公。这其实是亲身经历时代大变革,亲自参与乃至于推动时代前行的一代共产党人的影子,他们要承前启后,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文学永远没有美满。毋庸讳言,这部作品还是有可推敲之处和不足之处的。故事丰满而细节描写不足,时空较长而跌宕起伏不够,语言艺术仍欠火候。但可贵的是作者是业余创作,当然与专业作家不好类比。唯其如此,加之作者长期从事党政工作,就有了广泛涉猎社会生活,沉淀思考,潜心捕捉社会万象的机会和条件,这恰恰又是创作的长处。总之,《母亲河》是一部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厚重之作,值得一读并可能引起评论界注意的好书。


  (作者系当代著名作家,曾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实习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