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诚轩18春·现当代艺术丨以“不变”应万变的丁乙

2018-06-05 11:08:09来源:诚轩拍卖    作者:

   
1988年,一幅以红、黄和蓝为主色调,并交织着黑色十字的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这是丁乙第一件以“十示”为标题的作品。

  我当时有个想法,就是清除掉所有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又要抛弃中国绘画或所谓传统文化的影响。我提出了“让画没有意义”这样一个观念。……我觉得要让艺术变得更陌生,没有绘画性,没有表现性……所以当时就定了这条路。


  ——丁乙


1.jpg
 丁乙《十示Ⅰ》布面丙烯 1988年 200x180cm.


  确立形式


  1988年,一幅以红、黄和蓝为主色调,并交织着黑色十字的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这是丁乙第一件以“十示”为标题的作品。丁乙最初选择“+”作为画面最基本、甚至是唯一的元素,除了因为它很单纯、几乎不提供联想空间外,还与他早年学习设计的经历有关。 “+”来源于印刷标识“+”形坐标线,丁乙对这一简单结构产生了浓厚兴趣,将单纯的图案转化为各种组合,以实现他回归形式本质的艺术目标。


  口语化时期


  “十示系列”初期,丁乙对作品的简单和精确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追求精确的绘制方法消耗了自己极大的体力和精力,丁乙认为所谓“精确”的效果似乎不应该被工具限制,出于思想上对绘画精神性的认识,他开始探求“自由中的精微”。


2.jpg
 草图13件 1987-1989 纸本丙烯、铅笔、墨


  笔触的出现是这个新阶段的重要特征,“精确阶段的画看起来更严肃,像是外交官辞令来说话;徒手阶段则更像一个口语化的时期”,尽管还是“+”字形的基本图案,但突破过去绝对水平和垂直的结构,交叉斜线的加入丰富了画面色彩和空间,大量颜色用不经意的笔触涂抹,随机性左右着整个画面的效果。


3.jpg
Lot.670 丁乙《十示91-11》 1991年 布面综合材料 85x114.5cm.


  本幅《十示91-11》带有明显的徒手阶段特征,画面以白色为底,黑点为基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线条相互交织,完全摒弃早期作品清晰、笔直的效果,线条自然随意,色彩浓淡不均,更像信手的涂鸦,画面中斜跨数个方格的蓝色斜线,打破了原有的秩序感,被刻意绘制成不同的长度,引导着观众视线,从中心向外围不断发散。


4.jpg
Lot.670(局部)


  这一时期不仅是对“精确”维度的突破,还包括不断尝试新材料,《十示91-11》中,丁乙首次使用记号笔在布面作画,是画家对时下最新材料的大胆探索与尝试,记号笔的属性同时满足他对“自由”与“克制”的需求,成功地创造了全新绘画语境,呈现出轻松自然的视觉效果。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丁乙在不同的载体上,使用各种媒材,从油彩到亚克力、从炭条到圆珠笔,绘制出一批为数可观的抽象画,他从未中断对“+”字符号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加上时代与地域的特质,形成差异。无论外界是否追求潮流或新趋势,丁乙始终坚守自己的方向和处事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