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拍卖现场。
2017年12月17日,是注定会被中国艺术界所铭记的一天:齐白石的画作《山水十二条屏》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9.315亿元的天价成交,不仅刷新了全球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而且成为第一件成交价超过一亿美元的中国艺术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一纪录将很难被打破。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打开了中国书画市场的价格空间,也似乎让人看到了艺术品市场回暖的希望。
热点聚焦:天价艺术品贵在哪里
《山水十二条屏》分《江上人家》《石岩双影》《板桥孤帆》《柏树森森》《远岸余霞》《松树白屋》《杏花草堂》《杉树楼台》《烟深帆影》《山中春影》《红树白泉》《板塘荷香》十二帧,是齐白石游历祖国大江南北“五出五归”之后,以性灵写真山真水的集大成之作。当把它们置于一处,便可以完整地呈现出齐白石笔下的美好家园情景——长天落日、桂林山水、浮萍山影、小桥流水,浓郁的东方家园情愫扑面而来。评论人牟建平指出,齐白石山水画的珍稀性决定了其价值的非同一般。据悉,目前存世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仅有两套,一套是齐白石1932年所绘,现藏于重庆博物馆。此次上拍的这套创作时间更早,为1925年,是目前市场中流通的整体尺幅最大的齐白石作品。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曾说:“这套条屏具有总结性,很大程度上标志了齐白石山水画的成熟。”1924年创作的《鳞桥烟柳图》《老夫看熟桂林山》和1925年创作的《山水十二条屏》标志着齐白石山水画“变法”成功。对于自己的风格变化,齐白石颇为自负,曾言“虽大涤子似我,未必有如此奇拙”。
市场动向:艺术品秋拍频创纪录
2017年的北京秋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战况堪称火爆,战况最激烈的12月16日至19日,中国艺术品各项专场里,日场、夜场连番上阵。截至2017年12月20日,北京保利秋拍经过7天共40个专场的拍卖,以逾42.6亿元的总成交额落槌,共有5件拍品成交额超亿元、40件拍品成交额超过千万元,4个专场斩获“白手套”。至此,保利拍卖系成为2017年度全世界唯一年成交额超过100亿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
中国嘉德则同样在重点板块开始了“中国嘉德拍卖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夜场拍卖”,从2017年12月18日的下午5时持续至19日凌晨1时30分,8个多小时的拍卖之后,“大观——四海崇誉之夜”3个专场实现总成交额16.0325亿元,其中有4件超过亿元成交的拍品以及29件千万元以上成交的拍品。
火爆数据背后,艺术品市场是否回暖在即?
专家观点:“天价”背后的艺术品市场现状
有分析指出,2017年艺术市场中,单件作品成交金额抢眼,但中、低价位作品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并没有多大起色。甚至有人直言“明显是顶级艺术品的狂欢”“只是看上去回暖”。从依旧坚挺的近现代名家作品和正在崛起的当代著名画家作品中,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市场价格的坚挺得益于艺术价值的彰显。轻艺术而重市场,是前些年市场火爆时造成的浮躁反映,这些现象透支了艺术品应有的价值量,使得当下艺术品市场整体复苏乏力。
在国内拍卖市场资深专家季涛看来,对于调整已长达五六年的市场而言,目前尚不能过于乐观。他以“高精尖”来界定如今受市场热捧的拍品,“它们毕竟还是极少数,早已被市场充分认可。要判断整体市场是否步入上升通道,还得看那些普通货品。这个市场90%都是普通货品,只有它们也迎来转机,人气才谈得上真正上去了。”
连线省内:陕西艺术品市场前景看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陕西艺术品市场整体不景气,全年没有一宗交易的情况变得很普遍。之前我省有百余家拍卖公司,如今大的拍卖企业仍在苦撑,更多中小拍卖行则陷入关门、倒闭泥潭。省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主任王征认为,陕西艺术品市场目前进入深度调整期,北京是市场的风向标,但影响到陕西会有个过程,陕西的长安画派的作品在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未来几年长安画派的精品力作还会有良好的上升空间。
我省收藏家戴慧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书画市场近年来一直没有起色,成交活跃度持续走低,除了经济大环境外,也在于陕西的一些书画家没有很好的维护市场,仅为市场交易作画,创作了大量应酬之作,造成价格与艺术价值倒挂。他认为,未来,好的作品一定会有良好的升值空间,但绝不是百花齐放,书画作品的价值不会是靠书画家的名头和职务来决定,而是取决于书画家本身的艺术水平。
同时,戴慧敏建议,由于市场低迷,艺术品的泡沫已基本消散,因此近两年是收藏的最好时机,如果有经济实力的话,可以多收入一些有价值的艺术品,不管是收藏还是投资,都是现阶段一个不错的选择。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