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海归艺术家能否玩转国内市场

2018-01-17 10:40:34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作为留洋艺术家的杰出代表,林风眠的《渔村丰收》在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拍“先锋荟萃“专场中,以3974万港元拍卖成交,创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1.jpg

  作为留洋艺术家的杰出代表,林风眠的《渔村丰收》在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拍“先锋荟萃“专场中,以3974万港元拍卖成交,创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近日,筑中美术馆打造的海外青年艺术家品牌展览正式开幕,学术主持彭锋指出,“希望展览重新吸引艺术界对海外留学群体的关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中国艺术家到海外留洋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常态化的过程。在艺术品全面市场化的背景下,作品价格成为衡量艺术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从历年拍卖记录中不难发现,以林风眠、徐悲鸿为代表的首批留洋艺术家在国内外艺术市场屡创拍卖高点,堪称行业风向标。那么,当下海归艺术家归国后能否被国内市场接纳?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现象:从留洋到归国


  艺术家郜少华是第三代留洋艺术家中的重要一员,他于上世纪90年代旅居美国。谈及走出国门的初衷,郜少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当时,在国内接触国外艺术的途径很有限,甚至连本好的画册都很难见到。我辞去高校的职务出国,主要是想开阔眼界,在艺术上取得发展和重大的突破。”


  时过境迁,今天的美术留学生成为相当庞大的群体,“80后”、“90后”构成了中国第四代留洋的艺术生力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指出了当下艺术家出国的初衷与前辈相比有很大不同:“早期艺术家出国留学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而奔走异国,带有强烈的使命感;今天的艺术家出国学习大多没有明确的目标,心态上就是出去看看,增加生活和异国文化的经验。”就身份来看,以前留洋艺术家往往肩负着“公派”、“桥梁角色”或“国际交流使者”的身份,现在则成为私人化的行为,以常态化游走中外生活的中青年艺术工作者群体为主。


  应该说,“海归”艺术家是沟通中西文化、艺术的桥梁。一方面,他们是引入西方艺术思维的领潮人;另一方面,他们是将中国元素世界化的助推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身处异乡的当代中国艺术家选择了回国发展。对此,著名油画家陈和西认为,艺术需要根基,需要适宜的土壤,需要发展的空间。“很多艺术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画家都会很好奇,求学心切,纷纷出国发展。然而,学有所成后,许多画家发现创作的灵感始终离不开自己的家乡,离不开那一方热土。浓浓的思乡情,是造成艺术家‘海归’的一个原因。”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艺术家归国的重要原因。“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国内艺术市场的繁荣,国内收藏家的实力和数量都在不断壮大,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艺术市场,国内的包容性更大。”陈和西表示。


  此外,中国一系列鼓励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政策,不仅激发了无数高科技人才回国创业的热情,同样也吸引了众多海外艺术家回国。


  市场:从辉煌到平淡


  广东省拍卖协会会长雷敏曾经断言,如果海归派艺术家全部淡出,那么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文化魅力与精彩程度将大打折扣,“绝对黯然失色”。


  在雅昌艺术网统计的“油画艺术家价格指数排行榜”中,位列前十的均是在19世纪末至上世纪80年代之间有旅居海外经历的艺术家,业界人士将其归为前三代的艺术留洋群体。这些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作为重要美术现象的海归艺术家有两大令人瞩目的贡献:其一,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先河;其二,引进西画,使中国画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形成了西洋画与中国传统画分庭抗礼的新局面。


  谈及艺术家国外留洋的利好环境,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胡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系统、机制的问题。西方艺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善的机制,在市场的操作方法上以及教育方式上,相对规范并有很大的空间”。


  旅美艺术家陈逸飞在市场上的成功便得益于此。1991年,陈逸飞的《浔阳遗韵》在香港佳士德拍卖会上以137万港元成交。据了解,该作品估价不过50万-60万元,后来是其美国运作团队给予压力,令作品价位攀升到百万级别,创当时中国当代油画家油画作品的拍卖最高价。


  当年只身前往美国的郜少华,也感受到画廊机构的繁荣有序。他在美国期间与多家画廊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1997-2000年期间担任了夏威夷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刚去美国的时候,随便卖一幅小画就比国内的月收入高很多。”郜少华表示,当时美国的画家大多数还不能靠画生存,需要有兼职工作维持生计,自己很幸运能以职业艺术家的身份立足于异乡。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前三代海归艺术家在国内外艺术品交易中有很好的表现,但随着国内市场步入深度调整期,第四代海归艺术家无论是作品质量还是市场价格,表现都趋于平淡。


  据策展人顾振清回忆,2000-2005年期间,海归艺术家们在市场上和学术上的表现不凡,他们将国外所学转换为中国当代艺术语境的创作,藏家们纷纷为这些“新鲜血液”买单。但在2010年后,金融危机、当代艺术的动荡接踵而来,再加之随着人们掌握国际一手信息的渠道和能力越来越强大,海外留洋年轻一代艺术家想在国内市场获得快速成功已经越来越难。


  未来:新环境提出新课题


  为了适应国内环境,归国的艺术家也正在尝试新的发展方式。去年,郜少华联合多位从美国、法国、日本等地回来的艺术家,成立了中国海归油画院。郜少华表示,“艺术家单打独斗不占优势。许多职业艺术家在国内没有官方的单位,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来开展活动”。


  “墙外开花墙内香”这是很多人对当代海归艺术家的认识。对此,学者及艺术家纷纷表示留洋并不一定“吃香”。郜少华认为,吃香与否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作品本身是否过硬。在胡震看来,艺术家留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由于长期旅居国外,艺术家对于国内的发展情况比较陌生,可能会与艺术圈脱节,海归之路也存在不少困境”。


  艺术家许固令认为,“市场是会变化的,收藏家也越来越成熟,坚持个人的风格、审美非常重要,如果一个画家没有自己的品牌、风格,很难生存。以前早一点回国的还好,现在很多人回来,会感觉很难在国内画坛、市场立足了。因为现在社会对艺术家的需求越来越尖端,如果没有过硬的艺术,很难打开局面”。


  在郜少华看来,虽然国内艺术市场暂时处于低潮,但前景还是充满希望:“国内人口众多,随着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审美的提高,未来会对艺术品有着大量的需求。”谈及当下海归艺术家可能面临的困境,他表示:“艺术家脱离国内多年,人脉、资源方面失去了很多。但只要艺术创作上不存在困境,坚定不移地继续追求新的高度,其他问题都容易克服。”


  其实,在整体艺术市场趋于理性的新时期,艺术家留洋也有新的机遇和意义。胡震指出,信息时代中的当代艺术已经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概念,早已摆脱了“中国当代艺术”或“美国当代艺术”范畴的局限,艺术家需要走出国门参与其中。“从当代艺术的国际层面来讲,需要艺术家把不同文化、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艺术家必有未来,留洋艺术家具有跨文化的优势。”


  在立足艺术市场方面,胡震表示:“对于留洋艺术家来讲,他们需要深刻地理解国外文化,同时还要和国内艺术圈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他们在当今艺术圈中占有一席之地。”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