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1904-1965)
《琵琶行》 113x66cm.
立轴镜框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乙酉(1945年)惊蛰前二日蜀中写,傅抱石。
钤印: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踪迹大化
来源:孔祥熙家族旧藏
著录:叶宗镐编,《傅抱石年谱(增订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44页。
成交价:HKD 204,850,000
香港佳士得28日举办“千秋名韵——孔祥熙家族旧藏傅抱石《琵琶行》”专题拍卖,拍品以咨询价形式上拍,7000万港元起拍,1.8亿港元落槌,最终以2.0485亿港元成交。
《琵琶行》创作于1945年,是傅抱石人物画、诗意画全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其创作题材来源于中唐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名篇《琵琶行》。画中傅抱石营造对角呼应的缜密构图,以精妙的笔法和对光影的巧妙运用,将造型和色调完美融合。画中枫树枝叶繁茂,笔触咨意豪迈;人物神情丰富,刻画入木三分,画家尽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愁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宛如寒夜中传来的人间可哀之曲,由此创造出一种既纵横挥洒、无所拘束,又鲜艳精工、高古典雅的人物画新面貌。此作由孔祥熙家族珍藏六十馀载,秘不示人,甫一面世,震动艺坛,可比肩博物馆中所藏最精者,实为傅抱石人物画创作的巅峰之作。
2010年11月30日,此作由香港佳士得拍卖,一经面世,即改变世人对傅抱石人物画存世作品格局之认识,以7010万港币成交创下当年傅抱石作品拍卖世界纪录,奠定其傅氏人物画代表作之地位。另一件傅抱石同一主题作品《琵琶行诗意》于2011年11月13日中国嘉德秋拍中以8280万元成交。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总监江炳强表示:“《琵琶行》曾由孔祥熙家族珍藏六十余载,可谓傅抱石人物画、诗意画全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作。作品构图缜密,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开创了中国近现代人物画高古典雅的崭新面貌,也奠定了傅抱石近现代人物画大家的历史地位。”
晋唐衣冠高古风貌
“根据中国画的传统论,我是往往喜欢山水云物用元以下的技法,而人物宫观道具,则在南宋以上。”
傅抱石历史人物画乃抗战入川之后才开始大量出现。他对历史人物题材的兴趣与傅氏身兼画家和艺术史学者的双重身份密不可分。傅氏在二十七岁就写出《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深得徐悲鸿赏识,后在他的支持下赴日留学,继续研习中国美术史。由于傅抱石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因而作品往往保存浓厚的历史气息,早至上古人物,如湘君、湘夫人,战国的屈原,汉代的苏武,魏晋竹林七贤,近至南宋文天祥、清代石涛,无不曾入其人物画中。
傅抱石早年在日留学期间虽专攻美术史,但并未放弃绘画创作。《琵琶行》这一主题亦出现在日本近代绘画中。傅抱石留学日本时,相信有机会看到二十世纪初日本风行的历史画作品,其中以横山大观、桥本関雪等人的作品最为典型。后者在1910年曾创作《琵琶行》六折屏风一对。傅氏当时作为学生,或许会记下此一题材作品,在日后创作构思时成为题材的选择。但二者在具体画面的营造以及技法的使用上却截然不同。与日本画大肆强化色彩、光影的表现而使绘画装饰性十足不同,傅抱石坚守中国画的线条传统,力求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再辅以淡雅色彩,人物形象古朴端庄,女性面容丰腴美丽,画面格调高雅。再加之傅抱石在美术史研究中通过历代的图像材料深入了解古人衣饰,将之应用在人物画创作中,所创作出的人物大多晋唐衣冠,极富高古气息。傅抱石自己也指出,“根据中国画的传统论,我是往往喜欢山水云物用元以下的技法,而人物宫观道具,则在南宋以上。”
在傅抱石的人物画创作中,郭沫若起了相当的引导作用。在东京留学期间,导师金原省吾就介绍傅抱石与同时期在日的郭沫若认识,从此二人结下终生友谊。1942年,郭沫若创作出五幕历史剧《屈原》,在战时力图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受此影响,在《屈原》公演后,傅抱石即创作出第一幅《屈原像》,之后同题材作品更是不断出现。见证傅郭二人艺文交往的例证在建国后更多,代表性的例证就是《武则天》的创作。虽建国之后傅抱石已不再频繁创作人物画,但当郭沫若1959年写成著名的《武则天.四幕史剧》后,傅抱石隔年即创作出相应和的作品,尤以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之微妙神态令人叫绝,由此可见二人交往之深切。《琵琶行》的创作初衷是否有郭沫若发挥作用已无从考证,但众所周知,郭沫若亦有以《琵琶行》为主题的改编诗,暂可推定二人就琵琶行的创作应当有所互动:“江州司马湿青衫,一曲琵琶驻客帆。马亦低头蜷复顾,中天唯见月光寒。”
《云中君和大司命 》—— 2.3亿元
这件由傅抱石于1954年根据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的内容,以屈原《九歌》中云中君与大司命两位神话人物为题的创作不仅是傅抱石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物画,更在近代美术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单就傅抱石创作的“云中君与大司命”题材来看,目前存世仅三幅,一幅为珍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十开《九歌图册》,一幅竖构图的《云中君和大司命》 曾出现在2013年保利春拍预展中,另一幅就是此幅横构图《云中君和大司命》。
《毛主席诗意册》——2.3亿元
《毛主席诗意册》是傅抱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八开绘画作于1964-1965年间,是傅抱石艺术生涯最后的杰作。作品呈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以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名篇。该画1亿元起拍,加价持续千万阶梯,及至1.8亿元,场内竞争仍势头不减,全场在紧张气氛中期待新高价的出现,最后以2.3亿元成交。
《琵琶行》——2.04亿元
《琵琶行》创作于1945年,是傅抱石人物画、诗意画全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其创作题材来源于中唐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名篇《琵琶行》。画中傅抱石营造对角呼应的缜密构图,以精妙的笔法和对光影的巧妙运用,将造型和色调完美融合。画中枫树枝叶繁茂,笔触咨意豪迈;人物神情丰富,刻画入木三分,画家尽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愁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宛如寒夜中传来的人间可哀之曲,由此创造出一种既纵横挥洒、无所拘束,又鲜艳精工、高古典雅的人物画新面貌。此作由孔祥熙家族珍藏六十馀载,秘不示人,甫一面世,震动艺坛,可比肩博物馆中所藏最精者,实为傅抱石人物画创作的巅峰之作。
《茅山雄姿》——1.87亿元
茅山雄姿》创作于1965年初夏。这也是傅抱石去世前三个月创作的一幅巨作。当时,傅抱石应邀赴南京东南方向的句容茅山写生,归来完成了这幅宽2.76米、高1.06米的鸿篇巨制。画面除却描绘茅山的自然风光,傅抱石还创造性地表现了古法中未曾表现过的工厂、大桥甚至新中国的城镇生活场景。这些素材被精妙地安排在了一起,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互相结合。《茅山雄姿》曾先后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上发表,足见艺术家本人对其满意程度。在学界眼中,这是傅抱石最后一幅完整的作品,也是代表他最终达到的艺术高度的作品。
《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9200万元
《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作于“甲申秋八月”,即1944年9月,正是抱石先生居金刚坡的绘画创作的旺盛时期。该图为大条幅,纵208厘米,横59.5厘米。这样大的作品,在金刚坡时期是很少见的。展开图画,映入眼帘的是:丛松耸翠,峻岭雄峙,清涧飞泻,参差错落,山间屋舍,半隐烟云……文人、高士且谈且行其间,松风拂着衣襟,泉声伴着话音……这是何等幽雅的画境?何等幽雅的诗境! 图画左上边缘,作篆书款一行:“甲申秋八月,写杜工部九日蓝耕会饮诗意。抱石。”下钤“傅”(朱文)、“抱石之印”(白文)二印,还有“代山川而言也”(朱文)、“踪迹大化”(朱文)、“抱石得心之作”(朱文)等印。这些印文,既反映了抱石先生的艺术志向和追求,又说明了他对于该图的满意程度。
《琵琶行诗意》——8280万元
抱石先生之作,“移船相近”,女子“轻拢慢捻”奏起乐曲,“嘈嘈切切”,使得江州司马白居易深受感染的情状。画分两段,重点在下。上画枫树,下作芦荻,点明了“秋瑟瑟”的季节特征,秋气肃杀,更增悲凉之感。女子、司马与客,都画在视角最好、最突出的位置。重点细致描绘的是人物的情绪,女子虽已“老大”,风韵犹在,面极悲苦,而江东司马则已被感动得低头垂泪“青衫湿”了。先生之作所要表现的,正是诗人白居易《琵琶行》的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风光好》——6612.5万元
傅抱石《风光好》是其金刚坡时期的精心之作,以五代故实“陶榖赠词”为题,攫取南唐歌伎秦蒻兰当堂歌唱《风光好》的瞬间,全图描绘工细,色彩妍丽,气氛曼妙,以高古游丝式的线条来表现人物,仕女姿态端庄高雅。1944年以来,随着《丽人行》、《琵琶行》等一系列描绘唐宋宫怨诗意画的出现,傅抱石仕女画风格正式形成。
《山鬼》——6382.5万元
在全面抗战时期,郭沫若出于时局的需要,创作了以屈原为题材的话剧剧本。那个时期的傅抱石,在许多方面都受到郭沫若的影响,因此他也创作了大量再现屈原语境的作品。1942年夏天,傅抱石受郭沫若启发创作了《屈原》;1943年12月,傅抱石创作了第一幅《湘夫人》,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山鬼》的构思即始于此。《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她原是楚怀王之女,名叫瑶姬,逝后为巫山之神。傅抱石所画的“山鬼”题材相对于“湘君”、“湘夫人”是比较稀缺的,而且此件作于1945年的《山鬼》,是他人物画中的一张高水准作品,在金刚坡时期的人物画中,更是上作。
《山鬼》——5175万元
1945年冬,傅抱石比较了历代“山鬼”图式,紧扣《九歌》作为祭歌的特色,发挥水墨功能创作了一幅《山鬼》;1946年1月19日,一个名为“尚原”的友人造访金刚坡下山斋,傅抱石出示新作品评鉴赏,相谈甚欢,遂补题相赠;1946年4月 4日,傅抱石对“山鬼”题材重新布局,思考构图,对前者作较大改变,再次作成《山鬼》。
《云台山记图卷及设计稿》——4255万元
作为196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傅抱石《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一书附图作品,《画云台山记图卷》及《画云台山记设计图》此前一直下落不明,而2015年上拍也是其近六十年后的首次面世。《云台山记图卷及设计稿》的稀缺性由此可见一斑,它不仅是傅抱石山水画转变时期最重要的画作,奠定了傅抱石山水画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当下傅抱石学术研究、市场收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