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享有国际声誉的重要抽象艺术家,朱德群以70多年的艺术探索开创出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用诗、书、画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打通了东西方文化的时空隔膜。本季重推跨越三个十年的三件朱德群代表作,以全面呈现其艺术成就。
朱德群
朱德群于1920年生于安徽萧县白土镇,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在绘画理论与创作思想上受到吴大羽、潘天寿、林风眠等人的巨大影响,兼修国画与油画在。1949年,朱德群一家离开南京抵达台北,先后在台北工专和台湾师范学院任教,在印象派一统天下的台湾艺坛,引领着以塞尚等人为代表的现代绘画的崭新潮流,不仅启蒙了刘国松、萧勤、庄喆等新一代优秀画家,更以其杰出创作多次参与重要展出。
朱德群 八仙山
1954年
布面油画
83×67 cm
展出:
1、朱德群画展,中山堂,台北,1954年12月;
2、中国-巴黎:早期旅法画家回顾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1988年3月26日-6月26日。
来源:
汪公纪收藏;
原藏家继承自上述来源。
估价:RMB 3,000,000-4,000,000
1953年,朱德群首次到达高约八千台尺的八仙山,在当地古木参天、云雾缭绕的景色下,领悟到国画“虚实”之要,直接影响其赴法后的艺术创作。1954年,朱德群获得在中山堂举行个展的机会,于年初再赴八仙山,创作出一系列风景作品。本件《八仙山》即创作于此次采风之旅,完成后即进入国府外交要员汪公纪收藏,并于1988年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中国-巴黎:早期旅法画家回顾展”中再次亮相公众视野,是画家留法之前难得一见的重要作品。
朱德群 《八仙写生》1953年 布面油画 72x60cm
在画面中,朱德群运用明快的透视和低视角的取景描绘出一幅气势苍茫的自然风光,在堆栈着苍郁绿色块的地面上,挺立的枝条直冲云天,与灰白相间的天空交相辉映,饶具层次的白、灰、蓝调子,构成变化丰富的半具象构图,无论是线条还是用色均显示出画家独特的构思与环境感悟力,不仅表现出带有东方意蕴的夺目气象,更朴素而自然地透露出一种清澈之美与活泼生气。
朱德群 构图第一七九号:內腑之光
1964年
布面油画
73×60cm
来源:
欧洲私人旧藏。
估价:RMB 2,800,000-3,800,000
1955年,朱德群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在抽象与具象的论战中转入抽象绘画阵营,虽然在画面语言与结构形式上尚未超越西方绘画的技法范畴,但朱德群将传统文化与底蕴带入创作之中,用融汇东西的作品呈现出中国本土的特有情思,于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创作于1964年的《构图第一七九号:內腑之光》则带有一种冬日暖阳般的温和氛围,画家在柔和的白色背景中点画出旋转般飞舞的厚重色彩,流淌出一种随机性的偶发美感。正如朱德群本人所说:“在我的画面上,其色彩和线条从不是偶然的,它们相和谐地达到同一目的:激活光源,唤起形象和韵律”。
朱德群 秋,1978年5月1日
1978年
布面油画
195×97 cm
来源:
1980年艺术家赠于法国政府机构;
亚洲私人收藏。
说明:
此作将收录于由Madame Thérèse 正筹备编纂的《朱德群作品编年集》。
估价:RMB 4,800,000-6,800,000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朱德群的绘画进入成熟期,他从东方抽象哲思中汲取创作灵感,将《易经》的“阴阳观”、老庄道家的“虚静”、禅宗的“空无”等思想融入创作之中,形成了虚实空灵、对比鲜明而意境幽远的独特风格。与此同时,朱德群还借鉴书法艺术之“变”,将书写的节奏与气势运用于抽象艺术创作,在线条与色彩间形成一种独有的笔墨韵味。
如本件《秋,1978年5月1日》,画家用半透明的色调铺陈和写意性的自由笔触,捕捉到秋阳下的落叶的缥缈氛围,用笔触与色彩的丰富变化使画面带有多样的空间感;豁畅流转、带有墨韵的线条牵引着观者起伏的视线,使画面带有充沛的韵律感以及生命力。大面积的昏暗色彩突显出中心的一抹亮光,统领着整幅画面的笔墨动向,以极富深意的赋色映照出画家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传达出对现实世界本质的直观认识。
朱德群将传统文化中含蓄抽象、文化蕴味深厚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融入创作之中,使作品兼具豪气千云的情怀与淡淡幽情的意境,以千变万化而精妙雅致的艺术品格,阐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