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耀美术馆
在过去的一年中,广州的画廊等艺术机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除了画廊自身之外,在艺术家和藏家方面又经历了哪些变化?马年伊始,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广州多家艺术机构的管理者。他们一致反映,由于画廊对艺术家的推广属于长线投资,经营并不会在年度之间产生太大波动,而2013年的状况与往年相比也基本平稳。同时,由于各种新兴藏家和投、融资机构的介入,广州艺术品市场期待着更加多变的2014年。
“画廊只要能开着就是胜利”
谈到去年的经营状况,广州华艺廊总经理张向东笑着说:“画廊只要能开着就是胜利。”他认为画廊提供的是“非日常需求”,属于相对小众的市场,目前业界普遍的看法依然是画廊从业不易。在这点上,广州的情况与国内其它城市是基本一致。大多数受访业主表示,去年的经营状况与往年相比,起伏不大。
张向东强调,画廊的经营状况很难以年度收入作为财政衡量的标准。“画廊盈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经营收入,另一部分是与艺术家共同成长所带来的利益空间。尤其是第二部分,在短期内很难看出效果。”
广州如意画廊艺术总监巫锐军则谈到,与2011、2012年相比,如意画廊2013年所接待的藏家数量有所上升,但藏家单次购买的作品数量有所下降。“2011、12年的时候,不少买家一买就是五、六张,但是今年即使是我们向一些老藏家推荐,他们也只会买一、两张。”对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巫锐军认为一是因为进入市场的艺术家多了,提供给藏家的选择也就多了;二是因为总体经济环境下的资金面比较紧张。
而在油画和当代艺术方面,包括巫锐军在内的几家画廊主都表示,广州地区在近1-2年开设了不少新兴的艺术机构。巫锐军认为,无论在绘画语言还是技法上,这些新机构挑选艺术家的眼光都是比较独特的,他也希望新机构的出现能够构建良性的竞争环境:“一个艺术生态要发展,需要全民美育教育,需要更多机构参与,市场才会更好。如果仅仅一两家画廊在做,是比较累的。”
艺术家对画廊的信心有所提升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二级市场不分明的现象已存在多年。虽然这种现象饱受诟病,且无论在广州还是其它城市,也有机构在不断推动画家和艺术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但就短期来说,这种现象难以得到大幅度改善。
张向东表示,在与画家合作方面,华艺廊这几年的情况一直比较稳定。他指出,鉴于目前国内画家的基数远远大于画廊的基数,画廊能够代理的艺术家数量也是有限的,必然有一些艺术家需要自己寻找市场的运作方式。就目前的艺术生态来说,以上属于正常现象。
也有一些代理当代艺术和油画的机构反映,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对于画廊的信心有所提升。在代理中青年艺术家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巫锐军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直接和画廊合作了。他们的眼光相对开阔,对国际上画廊与艺术家合作的模式比较了解,明白这是一种艺术生态。我感觉整个市场都有这个倾向,包括国画领域。”
广州东涞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叶光华指出,由画家专注于创作、由专业经纪人进行推广的代理制是艺术品市场的大趋势。一些广州较大的画廊在近两年已积累一定实力,开始赢得更多画家的信任。
而除了画家的合作意向之外,画廊本身也要提升作为专业经纪人的素质。从策展到媒体对接,到相关美术文献的设计、出版,再到摄影、编辑等方面,都应聘请专业人士,实现配套服务,提升画家信心。特别对于广州一些新兴的中小型画廊来说,这方面亟待改善。[NextPage]
藏家群体趋向年轻化
谈到藏家,叶光华分析说,近年最大的变化首先在于群体收藏的出现。不少私营、民营企业开始关注艺术品市场,有的企业设有自己的艺术馆或陈列室。收藏的意义由个体收藏者的欣赏和把玩,逐渐扩展为群体收藏者的一种理财手段。
此外,近一至三年间,广州地区的年轻藏家开始大量涌现。老一代收藏家的年龄大多已达到60岁以上,对国画、古董等传统项目有着特殊的兴趣,而新兴藏家中有不少受过高等教育,比老一辈藏家抱着更加开放的审美态度。一些人拥有雄厚的资金,让他们有资本对更多的艺术品门类发生兴趣。
广州十方空间艺术总监何金芳结合她周围的艺术圈分析说,现在不少人在生活富足之余都会购买艺术品,从紫砂、红木到油画、国画均有涉及,这些朋友圈能够互相影响,扩展了藏家的数量和兴趣。
“现在每年都可以在拍卖场上看到超过30%的新藏家举牌。”叶光华说,“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藏二代,但是他们的审美观念与父辈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另一种是三四十岁的金领、白领。他们中不少人留过学,喜欢油画、雕塑、水彩和观念性的作品,他们有欣赏这些作品的能力。他们也喜欢收藏同龄人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位还没有被开发,另一方面是年轻藏家能够经历和这些艺术品一起成长的过程。”
张向东表示,光顾画廊的藏家数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许多藏家以前只是和拍卖公司打交道,或者在行家之间进行交易。现在更多的人愿意相信画廊了,这一点是有改善的。”
期待与场外机构的更多合作
不少受访者提到,在过去一年中,企业、投融资机构和私募基金等本处于艺术场域外的机构开始愈发关注艺术品市场。不少机构纷纷找到画廊,展开合作洽谈,有的已经在做初步尝试。
叶光华介绍说,特别是在对某个板块、某个系列或者某位大家进行推广的时候,需要雄厚的资金做支撑。此时可将业务拆分成多个板块,以类似私募基金的形式寻找合伙人,共同投资和管理。
虽然张向东所在的华艺廊暂时还没有展开这方面的业务,但他表示已经在与某些机构洽谈,未来不排除参与的可能性。“业内对此肯定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类探索现在挺多的,不仅是对艺术价值的探索,而且也是对艺术生产、艺术经营模式的探讨。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尊崇艺术品自身的规律,否则热闹一阵以后难以继续,还可能造成一些不太好的结果。”
在银行方面,据巫锐军介绍,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已经在有计划的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并派出业务人员,到广州市艺术品商会进行投资方面的洽谈。他认为这些行为是银行对艺术品市场的“试探性动作”。从去年年中起,如意画廊除了与银行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合作外,也与某衣柜品牌展开了合作。“高端衣柜品牌往往是量身定做的,”巫锐军解释说,“对图案和样式比较重视。”
类似的合作表明,非艺术品行业市场对于艺术品、特别是艺术衍生品的需求正在增加。何金芳就提到,她近日在广州某家居市场见到多幅画作的复制品正在出售中,其中有一幅四川画家熊宇作品的复制品,标价高达一万元。这表明商家已经注意到大众日趋关注艺术品的心态,打出艺术牌,为自己原本的业务增色。
相关链接
2014?不,也许好戏还在后面
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长萧富元:这有些类似2008年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情况。这是种回暖现象,并不是整体的向上走。当然,从谷底复苏到繁荣需要过程,目前市场尚处于速度较慢的复苏阶段。预计要到2017年、2018年的时候,艺术市场才会出现整体、非常明显的火热行情。因为,中国艺术市场的第一波高潮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波会受到第一波的影响,大家更加谨慎。
因为目前的行情并不能让他们看到未来。现在已经进场的一些新买家与以前的买家有所不同。以前的买家更注重投资赚钱,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买家是为了爱好和收藏。
天仁合艺艺术中心总顾问沈其斌:跟着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步伐,今年市场整体趋势向好,回暖势头会更明朗化。像去年的当代水墨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信号,去年当代水墨的市场并没有多大改变,只是发出了市场信号,真正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还没开始。另外,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得到市场认可也是个大趋势。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创办人余德耀: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无数人的疑惑及无数次的放弃意念,我们还是坚持下来。美术馆是建起来了,往后的挑战将会更为艰巨。5月份的处女展将如同婚礼般的华丽,却也是对艺术誓约般的开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少年树艺术人生?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