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底以3.48亿港元落槌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去年4月以2.8亿港元成交的明成化鸡缸杯—2014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不缺天价纪录。但是对于各大拍卖行来说,频频出现的天价并没有带动整体的行情。中国嘉德总裁胡妍妍认为,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体行情还是“平淡”,买家的成熟和谨慎是2014年拍卖的最大特点之一,少了一份志在必得的豪爽,多了一份冷静的迟缓。而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则认为,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体处于调整,秋拍不如春拍,股市的突然转好对于艺术品市场其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升值”到“趣味”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藏家购买动机的改变。如果说,前两年艺术品市场的关键词是“升值”的话,那么在2014年艺术品市场的关键词则是“趣味”。
两周前,鸡缸杯特展在上海浦西龙美术馆开幕,而据说永乐唐卡特展也将于今年举行。藏家为自己购买的拍品举行如此重大的展览,这在以往几乎是很难看到的。与此同时,佳士得拍卖行去年也在上海为藏家举行了藏品展。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内,这似乎成为了一种风潮:越来越多藏家将关注的重点从追求藏品的升值,转到寻求藏品带来的附加值上。
董国强对记者表示,“去年艺术品拍卖中,藏家对于拍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使得这类藏品往往能够拍出比较好的价格。例如,北京匡时在秋拍时推出的《李煦行乐图》以1863万元成交,超六倍估价,这是因为购画藏家本人也十分认可和关注这幅拍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他认为,真正有文化情怀的收藏家仍然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流砥柱。而去年拍卖市场上有文化含量、比较特殊的作品的成交量也远超前几年中同类拍卖的成交量。
海外冲击增大
除了买家动机发生改变之外,去年艺术品二级市场也受到了来自海外市场的强烈冲击。在海外市场屡屡有新品出现的情况下,国内许多藏家已经对内地市场上许多估价过高的拍品产生了审美疲劳,纷纷将关注点转向海外拍场。2014年3月8日法国波尔多的一场拍卖会上,两卷《康熙南巡图卷》残卷通过电话竞拍的形式以189万欧元成交,据拍卖行和业内人士透露,这位买家应该是一位中国资深藏家。而刘益谦等藏家,去年除了在香港拍卖市场屡屡出手之外,更是关注到法国拍卖市场上的一些小拍,并获得了多件重量级的拍品。
而经历了前几年内地拍卖市场“你拍20亿,我就拍25亿”这样争相飙高叫价的竞争环境,去年的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回归冷静也并不出人意料。虚高价格的拍品,去年在国内的二级市场中因为竞拍人的冷静态度而重新被市场定位。
“白手套”专场增多
2014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引起了许多藏家关注的一个有趣现象,就是“白手套”专场数量增多。业内人士将100%成交的专场称为“白手套”专场。在中国嘉德去年的秋拍中,“黄胄的燃情岁月”专场的16件佳作均100%成交,成交额达8171万元。而“嘉木堂”明式家具专场成交率也高达100%,总成交额达1.05亿元。除此之外,“一粟山房”、“印薮大观”、“逸云斋”等专场也以100%的成交率结束,体现出二级市场热点的多元化。
而无独有偶,西泠印社推出的青铜礼器专场,不仅获得百分百成交,专场总成交额还直逼4000万,远超估价。其中一件卢芹斋(C. T. Loo)旧藏,菲利普斯(Dr. A. F. Philips)递藏的商晚期青铜兽面纹斝,以400万起拍,经激烈竞价,最终以954.5万的高价为场内买家竞得。除此之外,在银座国际2014秋季拍卖中推出的“冬皇故物”专场中,伴随“冬皇”孟小冬大半生的一批名家书画、生活用品等86件物品最终100%成交,成交额达708.6万元。
在过去达一年里,随着新藏家、新作品的出现,市场的口味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也造成了国内艺术品二级市场中拍品价格体系的改变。胡妍妍对记者说:“总结去年藏家们的表现,在特高价位的拍品竞争上,有经验的老买家依然是主力。而新买家则多是在中低价位的拍品中角逐。新买家的入场人数比例与2013年基本持平。”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