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在国外,艺术品质押贷款的风险至少来自四个方面:第一,贷款利率大多是可变的,借款人可能会面临加息风险,如果借款人突然无力还款,可能面临失去部分或全部资产的风险,虽然大部分银行表示它们将寻求解决办法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第二,有些贷款可能面临追加保证金的情况,如果借款人的投资组合因市场变化损失了大部分价值,银行可能会要求借款人向质押账户注入更多资金,以降低贷款占质押品价值的比率。第三,艺术品质押贷款依托于艺术品的价值评估,申请艺术品质押贷款时,作为质押物的艺术品通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价值评估。当借款人想要为贷款续期时,艺术品价值也必须重新评估。如果艺术品价值下跌,那么借款人或需要支付所借款项和新评估价值之间的差额。第四,无法避免贷款资质审查,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将审查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并要求借款人提交收入证明文件,以确定放贷额度和贷款利率,银行还会审查客户在该机构拥有的各项资产。
不过,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风险远不止这些,上述四方面忽略的重要前提是艺术品的真伪。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上,这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赝品泛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这显然才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艺术品质押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四类:
第一,品质风险。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准对文物艺术品进行司法物证鉴定的机构,自1985年获得国家司法部批准成立并于1987年由司法部授予司法鉴定权以来,已累计对700多件古陶瓷进行过司法鉴定。据该中心物证技术高级工程师刘正宏介绍,在中心鉴定过的文物艺术品中,有超过一半被证实为赝品。事实上,艺术品的品质风险可谓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首要风险,也是最令放款人生畏的风险。
第二,估价风险。当艺术品的真伪问题得以解决之后,艺术品的估价就成为直接影响艺术品质押融资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常见的艺术品估值方法是参照法,即在参考同类艺术品的市场成交价格的基础上,根据该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以及材质、品相、流转情况等因素,进行相应的估价。但在实际操作中,估价很难精确。此外,即使有了估价,也并不意味着该艺术品必定能够以这一价格顺利成交。因此,即使是身处艺术品交易一线的拍卖行,也往往只能给出艺术品价格的估价区间,而不是精确的价格,加上艺术品的价格处于波动之中,所以艺术品估价风险不容小觑。
第三,保管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艺术品失窃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50亿美元以上。国际刑警组织甚至将艺术品盗窃列为高价值犯罪活动的第四位,仅次于贩毒、走私军火和洗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相信国有文保单位的安全性,但2011年5月却发生了颇有戏剧性的“故宫失窃案”。
第四,变现风险。作为非标准化的交易对象,艺术品的变现比不上股票和期货那样方便快捷,当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时,放款人就面临着如何将借款人质押的艺术品顺利变现的问题。在一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上,即使放款人自身不拥有变现渠道,依然可以通过艺术品经纪人、拍卖公司或贸易公司将艺术品变现,从而收回贷款。但在一个不够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上,变现问题就成了制约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重要瓶颈。
艺术品质押融资机构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恪守安全性、审慎性、创新性这三个原则,进一步说,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风险管理,有赖于以下三种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风险识别机制。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贷款人连续和系统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的机制,主要由风险感知和风险分析两部分构成。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风险预警机制。指贷款人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对贷款人未来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报警的机制。建立该机制如同给自己安装了“雷达”,在风险和危机还没有形成时,就已经发出了预警信号,防患于未然,增强了贷款人的免疫力、应变力和竞争力。
风险控制机制。指风险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的机制。该机制在艺术品质押融资实践中是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比如清代典当业“值十之物,只当四五”的常制,贷款人之所以在进行谨慎估价的基础上,还要给出一定比例的放款折扣,就是为了规避当物在质押融资时期价格波动风险的一种风险控制机制。
从长远来看,中国艺术品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四个问题的解决:一是艺术品质押融资难题的问题转化,二是专业人才问题,三是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风险—收益”合作机制,四是艺术品质押融资的金融政策支持。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