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艺术西进购藏潮背后中国当代艺市的困境

2014-12-10 13:45:20来源:典藏·今艺术    作者:

   


《两个小孩》

  11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上,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6180万美元(约合新台币19亿元)的价格拍下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创下梵高静物作品的价格新高!也一举提升梵高作品自1990年代后期的价格水平。从今年开始,中国买家的力量在西方拍场愈来愈强大,例如今年纽约佳士得春季拍卖夜场达到7.45亿美元的成交额,其中的三成是由中国的买家贡献。中国藏家们得标的作品,不再局限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的大师级艺术家作品,而将现、当代艺术都纳入关注范围。相关市场消息公开后,引起中西方媒体大幅报道,进而深入了解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拍卖市场投入的状况,并惊艳于中国藏家在艺术品收藏的学习与投入方面进展之快。这股无法忽视的艺术西进购藏潮来得急速,除了引发高价成交的话题,更可以此为出发点,延伸检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困境。

  中国当代市场的乱象成为藏家西进的隐性推力

  自去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2816万美元(约合新台币8.3亿)的价格买下毕加索《两个小孩》后,便有舆论批评肥水不可落外人田、为何不将资金投入中国艺术市场的声音。在艺术无国界的前提下,类似的批评在收藏家的心中或许没有起多少涟漪,但是也间接道出中国艺术市场作品价格过高的困境。中国艺术市场在金融风暴过后,快速攀升到市场高点,这个现象体现了中国货币管制与投资项目有限的压力,而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在投资客疯狂涌入后,被推升到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这股中国艺术市场的高温热度也延烧至西方艺术主流市场,2009年10月伦敦苏富比拍卖的夜场上有10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上拍且最终全数成交,其中岳敏君作品《处决》的成交价更超越同场色域大师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进到前十高价的成交作品之列。当时业内人士对此现象,一方面认为中国当代的蓬勃发展已跨出华人为主的艺术市场,前进到伦敦的重要拍场,值得欣喜;另一方面却忧心中国当代艺术价格泡沫化的可能,毕竟才发展不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竟超越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格哈特·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等著名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实在难以用一般常理理解,因此炒作恶习便与中国当代画上等号,至今难以抹去。

  这几年发展下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热度,并没有因为炒作痕迹过度明显的疑虑而降低,高速成长的艺术市场反而让西方商人看到中国艺术市场的无限潜力,纷纷前来抢占地盘。西方画廊在北京、上海、香港设点,积极与中国当代艺术家合作,西方商人更抢进经营火热的电商交易平台,而中国当代的热潮甚至延烧到具学术地位的威尼斯双年展。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连同会外展展出的中国艺术家,是该展览会史上最多的一次。

  但是可惜的是,中国艺术市场并没有因为这股不断提升的热度而使失衡已久的艺术家代理机制成熟化,反而加速市场秩序的混乱。在人人都希望能挖到下一个艺术金矿的气氛下,艺术市场成了投资客的竞技场,美术学校的毕业展涌进画廊、拍卖公司与私人买家,希望能嗅出明日之星的气味。但是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所以画廊与艺术家之间多以展览代理的方式合作,拍卖公司拿着毕业学生未成熟的新作直接导入拍场试水温、询订价。如此乱象也导致艺术家价格与作品取得渠道混乱,同时也快速消耗艺术家的创作能量与市场潜力,年轻艺术家成名得快,但陨落也快。加上拍卖公司的成交价掺的水分过多,尽管表面上中国艺术市场仍占有领先全球的位置,但是有几分真实度,业内人士心中自有一把尺。

  在艺术市场炒作过烈而让买家信心大幅度下滑的困境下,拍卖公司以低预估价吸引买家进场,当代的炒作热度也移往价格较低的新水墨与70后的年轻艺术家作品上,但是市场失序状态仍未解除,投资客的竞抢又快速让此两个板块的作品价格飙升到令人难以理解的高度。秩序失衡的当代艺术市场,反而腾出一个空间给西方艺术品,提供买家在作品美学与价格上有个衡量空间。2009年秋天,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重要拍卖场上大放异彩,短短几年间,这样的高价反而是鼓励中国藏家放眼西方收藏的隐性推进力。[NextPage]

  对中国当代作品价格有抑制作用但不深刻

  如果当代市场的混乱局面间接带动中国藏家的积极西进,那么这个现象是否会反过来压制中国当代市场的作品价格?从中国当代市场的发展脉络来看,对此板块的影响不会比西方市场起得浪潮剧烈。西方作品价格的竞争力或许会让中国当代作品价格感受到压力而趋于冷静,但是影响中国当代价格的组成非单一因素,价格的高度并非几位重要藏家的进出所造成。以2011年后的市场发展走势来看,尽管2011年后市场因炒作后继无力,许多当红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因为买家与卖家间的歧见,让价钱以几乎折半的程度快速下调,以为此景会让投机客掩面退场,但是以今日情势看来,投资成分仍居高不下,买家拥护的板块迅速移往新水墨与70后的年轻艺术家,同时也迅速带动此两个板块的价格水平。因此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的收藏热度,或许会对中国当代市场有抑制的效果,但是其中的炒作成分并不会因此减少。

  比起对中国当代的影响,对西方作品的价格影响反而会更剧烈。现在看到的是印象派作品的破纪录成交,随着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的了解与逐渐深入,收藏逐渐步出保守圈,下一步便能预见中国藏家在西方现、当代作品的投入倍增。

  另一个对中国当代的影响是买家结构的逐渐调整。这几年藏家第二代已进到市场规划收藏方向,这一辈年轻藏家对信息的取得快速且积极,并且不以国界为限,收藏范围放眼中西方,因此对中国当代的投入份额有限。另外,中生代藏家也逐渐增加对西方经典大师作品的了解,顺着艺术史的脉络走,从较容易理解且历史定位明确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入手,尽管藏家们对西方艺术收藏仍处于初步且较为保守的阶段,但是也足以瓜分掉对中国当代投入的程度,并将投资客与藏家区分开来。

  近两年国际拍卖龙头苏富比与佳士得,双双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也推动西方艺术西进的速度。在与中国艺术家合作举办个展推广中国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同时,也藉由拍卖预展的档期邀请西方艺术专家开课,引导买家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在拍品安排上也穿插西方艺术家作品入拍,尽管作品的质量无法与伦敦和纽约的拍卖场次相提并论,但是也提供一个平台让中西方作品价格有相互比较的机会。再者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已有一段时间,藏家的品味也随之提升,欣赏的眼界不再以国界为限,加上西方发展有序的艺术市场与艺术发展,让中国藏家能循序渐进地理解西方艺术品的创作背景,尽管重要艺术家的一、二级作品多已被美术馆收藏,但是作品市场流通价格稳定,有足够的理由让中国藏家进入。中国艺术家的生命是以季来计算,在拍场上缺乏好成绩便会快速出局,但是在西方,艺术家的价格稳定度是透过每季拍卖在培养,今天看到中国藏家以高价取得西方大师作品并非意外之事。

  拍卖消息曝光的广告效应大于进口关税讨论

  中国企业家近几年陆陆续续进入美国主流市场,电子商务龙头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小米成功以价格区别策略短短三年内跃升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供货商,中国企业展现出积极进入西方主导的国际市场的企图心。前进西方的脚步也跨足艺术市场,去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建林以美金2816万美元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相隔不远的此时,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破纪录的价格收藏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

  部分媒体往往会将中国藏家高价得标的讨论,放在中国艺术品居高不下的进口关税上,但是这点似乎不对藏家购买西方作品造成阻碍。香港、新加坡与上海保税区提供的免税服务,提供适合存放作品的地点。因此对于藏家而言,公开自己在拍卖场的豪举,或许会引起税务单位的高度关注,但是更重要的是另一种营销个人品牌的方法。高价买下艺术品的背后,不仅明确说明个人的艺术涵养与品味,也透过购买行为作为引子,让媒体有理由进一步了解其背后事业体的经营。这样的营销手法并非人人都能模仿,藏家拍卖前必须做足功课,毕竟有实力能竞抢经典作品者有限,众人也会关注大手笔买入的作品内容,藏家的个人包装营销来之不易。

  积极介入西方艺术市场的中国藏家

  这两年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西方画廊持续带来欧美名家二、三线作品的策略似乎有了初步的效果,不管是在作品选择与作品定价上,都与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的画廊作区别,作品精彩度虽然有限,但看似抓不准亚洲藏家口味的表象下也为藏家在购买作品上提供不同的选项。短短三年间,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市场涉入的积极度大幅提升,今年瑞士巴塞尔便涌入众多中国买家进场参观,中西方在购藏艺术的界线越趋淡化。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纽约与伦敦的重要拍场上,仍陆陆续续有作品上拍,但火热程度已不如以往,如此说法并非推崇西方的月亮比较圆,但是中国当代市场的剧烈震荡的确让人有小心涉足的顾虑。以破纪录高价收藏西方大师作品的例子或许还会出现,中国藏家的学习速度飞快,加上二代藏家对西方艺术品的高度兴趣,可预见进入西方现、当代艺术收藏的藏家数量将会迅速增加。

  这股西进趋势,会连带影响整个华人艺术产业的走向,目前中国有许多机构积极推动西方艺术信息的传播,例如K11艺术基金会便经常举办教育性质讲座,引进西方大师展览,向民众推广相关知识。进到北京798艺术区,看到中国当代现况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大型企业机构展出的西方艺术收藏品。一叶知秋,最具代表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明年3月会呈现什么样的市场光景呢?令人期待。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