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群芳吐艳册》
3.77亿元人民币——11月4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5,50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合计为6,176.5万美元,约3.77亿人民币,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这一竞拍,创造了中国收藏家海外竞拍西方艺术品的最高价纪录。
如今,不但全世界都有中国旅游者,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也在“满世界乱窜”,诸多“土豪”行径让草民看客发出“富人的世界看不懂”的吐槽,也让业界一些评论人觉得持续了两年多“沉寂”与“调整”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貌似可以初见曙光。但2014全年拍卖市场的资金吃紧、资本观望的趋势仍是主流。
如何“找粮”成为关键
自2012年始,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已经两年有余的“缺乏眼球”和“没有爆点”,持续至今年,拍卖行面临“征集难”的问题尤为凸现。北京匡时副总经理谢晓东认为,随着市场的推进和拍品的不断沉淀,很多收藏家买入作品后就不出手,保持观望,所以市场可供选择的作品越来越少。在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看来,“征集难”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虚高价格作品的现在持有者还无法接受拍品回到正常的市场价格,所以这些作品短期内不会大批量出现。因此,一些业内专家认为,以缺乏看点为特征的本轮调整还将持续两至三年。
“无米之炊”的难题,所有的拍卖行都在面对。2014年,内地拍卖行的“找粮”妙招,表现在对专场拍卖的学术策划、对拍品的深度研究、形成以学术赢得交易的营销模式和承担更多文化教育及宣传的社会责任等诸方面。
北京保利长期举办各类学术性主题展览、联合开展鉴证备案、艺术新锐评选活动;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期间基于“大观——齐家万象”专场,梳理齐白石、老舍、许麟庐等名家旧藏佳作;北京匡时全年打造大型公益文化品牌活动“艺术体验季”,以新的文化视角展开战略营销;北京匡时的“中国书法”专场、北京保利的“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上海朵云轩的“朱昌言藏吴湖帆书画”专场、中国嘉德的“突破与超越:80年代中国先锋艺术”专场等,均显现有特色的学术品位。以专场带动拍品的学术化发展,是拍卖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规范、成熟的拍卖行而言,能否持续保持竞争力,当前的关键亦在于其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
水墨板块热钱涌动
在推荐精品专场会的氛围中,对于内地拍卖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中国书画板块,艺术市场专家龚继遂认为,2014年书画市场表现平稳,但博物馆级珍品的释出量不算太大。
相较之下,书画中新水墨的情况更为诱人。新水墨画家们大多受过专业教育,富于独立思考与样式创新,因而它以更能反映当下社会生态的虚幻、朦胧、新锐之姿,从学术展览走向市场领域。
2012年春拍由保利、嘉德等大拍卖行助推而形成的新水墨热潮,在2013年苏富比、佳士德以及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代表的众多西方顶级博物馆、美术馆举办专题展览之后,势头更为强劲。在2014年方兴未艾的新水墨热潮中,谷文达、仇德树、杜大恺、徐累、朱伟、刘庆和、武艺、李津等多位当代水墨艺术家的拍卖成绩亮眼,“70后”、“80后”艺术家的表现同样不俗。
自从新水墨崛起于市场,对于其的争论就不绝于耳——有的认为这是一二级市场与美术馆界合谋的概念炒作,有的唱衰未来市场空间,认为它会是继中国当代艺术后下一场“过眼云烟”,亦有人从定义上斥之为“伪概念”……但市场业内人士表示,水墨的“新”与“旧”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两者都是具有市场潜力、可以成为内地拍卖市场支柱的可盈利板块。“学术进行梳理、藏家渐渐熟悉了这一类型作品,市场表现自然就会随之跟进,这不是一个热潮,而是必然结果。因为中国经济起飞、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目光向中国转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水墨被人们重视与讨论是必然的,它既有西方认同的巨大文化颠覆性和创造力,又有源自传统书画的水墨血缘。”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业务经理郭斯予表示。不过,在新水墨备受市场推崇的情况下,亦有一些艺术家在创作中一味重复,市场上也涌现了很多追逐新水墨的“热钱”,泡沫必然出现。所以,新水墨想要健康持续发展下去,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
拍行“触网”仍待完善
不像王中军竞拍梵高作品,亲临现场,要跨越千山万水;如今,你我与张大千的《惊才绝艳图》、罗中立的《屋檐下的小孩》或者启功的行书四言联,或许只隔着两下鼠标点击——甚至连鼠标也不用,在掌上移动设备上,点击几下,就可以轻松拍下名画。
2013年底,很多拍行人已经注意到网络时代“点击式购物”对拍卖行业的格局造成的冲击——或曰改变升级。北京保利与淘宝网合作,苏宁、国美、雅昌等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纷纷上线,苏富比和eBay联手……除嘉德在线、盛世收藏等老牌艺术品电商外,雅昌、艺术国际等艺术类门户网站也纷纷开辟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就连琉璃厂、西泠印社这样的老字号也在近些年推出了自己的在线交易频道……与此同时,业界对未来艺术品市场发展格局的不确定性预测,也凸显了互联网电商等新兴业态模式进军艺术品市场的身影。
上海泓盛拍卖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监胡湖介绍,做拍卖的在线平台,可以形成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拍卖行,随时可以在线看拍卖预展,在线竞价,这种跨时空的拍卖方式是传统拍卖会无法比拟的。从用户体验上来说,网络与拍卖的结合,在参与便利性、节省成本、买家拓展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拍卖业界,经过2014年的磨合,对网络亦是“又爱又恨”:一个交易市场的主体,能否拿到充足且保证质量的艺术品、能否保证艺术品的真实可靠、能否给予买家与在现场一样的鉴赏感受,都是艺术品电商要面对的根本问题;物流、在线支付、担保体系……这些在一般的电子商务中还没有切实解决的问题,也都是艺术品电商的短板。其实,早在佳士得等艺术市场主体试水互联网之初,美国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就表达了强烈的不看好:一件艺术品出现在艺术网站是一种侮辱,会让它掉价,电商平台更适合“海报、低质量的石版画、丝网版画”,而非“真正的艺术品”。《卫报》作者埃玛·布洛克斯亦撰文表示她对以“剁手族”的心态盲目点击购买艺术品这一行为的忧虑:“全球信用危机才过去6年不到,轻松消费的诱惑仍值得警惕。”
经过2014年的调整,拍卖市场各类主体、诸多板块都需要在平稳的磨合中促进良性发展趋势的形成,拍卖行为“触网”的过程亦不例外——电商平台如何搭建,内容怎样设计,所扮演的角色是内容的提供者、征集者、组织者,亦或是平台的搭建者,线下的交易机构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介入,以及物流的问题、客服的问题、技术的问题、产品的问题……一切的发展面貌与趋向,也许会在2015年逐渐明朗或揭晓。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