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华人收藏向海外扩张

2014-11-10 10:14:31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雏菊和罂粟花》

  11月4日晚,梵高油画《雏菊和罂粟花》以5500万美元,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6176.5万美元(约合3.77亿人民币)在美国拍出,而他的得主是跨界艺术品收藏大亨王中军。消息随后得到了王中军所在公司“华谊兄弟”方面的证实,但他们强调这只是“个人投资行为”。的确,对于有着数十亿身家的王中军来说,3.7亿人民币也许不算什么“大手笔”,可对于一幅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静物油画而言,它又如何能配得上这场惊天“抬举”呢?

  梵高:我真的应该再活 500年

  《雏菊和罂粟花》的作者梵高也称“凡高”,对于他的名字有一种无厘头的说法:“凡是他的画,都能买高价。”此外还有一种相对靠谱解释:他生前很平凡,死后却很高大。

  画家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被视为“疯子”,与他有关的一切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1890年7月,年仅37岁的梵高因不堪命运的折磨举枪自杀。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梵高死后没多久,他便名声鹊起,人们开始争睹并收藏他的画作,几乎所有人都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

  曾经有评论家公开质疑梵高的画为什么如此值钱,但后来他自己就闭嘴了,因为“事实胜于雄辩”。1987年3月,当时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850万美元卖出,有评论家笑称这“纯属炒作”。而在同年11月,梵高的《鸢尾花》就以5390万美元卖出。评论家们仍不买账,并在报上呼吁“文化和商业要保持道义上的距离”。但梵高对金钱的“怨念”并未就此而打住。1990年5月,他的《加歇医生像》又以8250万美元拍出,此后,这项全球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一直保持了14年。

  曾有媒体统计出19世纪以来所有过世艺术家的“福布斯排行榜”,梵高一举夺魁成为“首富”。

  为了“艺术”王中军也是蛮拼的

  购买《雏菊和罂粟花》的富豪王中军有很多头衔,而据媒体披露,他自己最喜欢的称谓则是“商人+艺术家”。据说这位“艺商”有句冗长但“流传甚广”的名言:“如果你有了大HOUSE,摆放无数的家具,不如挂幅名画。一个大HOUSE,挂了幅陈逸飞的画,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想一想,你如果挂的是仿制品,那又是种什么感觉?”由此可见,不仅王中军本人是位艺术家,就连他的家也是一栋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据悉,王中军从1996年开始买画,之后他收藏了很多大师佳作,其中不乏吴冠中、林风眠、陈逸飞及艾轩的画作。此番购入的《雏菊和罂粟花》,更使得王中军原已繁花似锦的收藏之路锦上添花。

  《雏菊和罂粟花》百年里默默无闻,但一朝花开艳冠天下。据拍卖方纽约苏富比介绍,这幅《雏菊和罂粟花》是梵高去世前一个月的遗作,当时梵高正在某医院治疗他所谓的“精神疾病”,而这幅画就是他付给大夫的“诊费”。更具传奇色彩的是,据梵高的弟弟后来回忆,画中的鲜花正是采自梵高自尽时所在的那片草地,这其中的纪念意义不言而喻。

  尽管《雏菊和罂粟花》意义重大,但仍有不少网友批评王中军豪掷数亿的行为“太过奢侈”,甚至担心他收不回本。其实,“商人+艺术家+收藏家”三位一体的王中军,对此画信心满满、胜券在握。据报道,2004年王中军曾“卖掉了一些油画,并吃惊地发现增值巨大,少的有四五倍,多的达到上百倍。当初1万元买的作品,现在可以卖到200万元了。”所以,深谙投资之道的王中军自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商机。

  华人收藏正向海外扩张版图

  11月5日,有媒体将《雏菊和罂粟花》比作一枚重磅炸弹,在沉寂许久的艺术品收藏圈里炸开了花。一时间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此事,以至于另一则与之相呼应的重要新闻不幸淹没。本月4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沪举办,600余位业内人士与会,他们对于华人藏界目前的“盛世”予以高度评价,一些专家也对有华人参与竞拍西方艺术品给予肯定。

  会议上,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鼓励中国藏家收藏海外艺术品,他说藏界不能“固步自封”“唯我独尊”。此言一出,果在当晚,中国藏家就拍下《雏菊和罂粟花》,迈出了华人藏界取道海外的坚实一步。

  去年至今,中国企业家远赴重洋,花了两个1.7亿元为我们带回了毕加索画作《两个小孩》以及莫奈的一幅《睡莲》,中国企业对现当代艺术品的慷慨和豪情令世界刮目相看,外媒评论称“这具有国际眼光”,国内藏家也赞道“这真是上西天取回真经了”。

  2014年下半年,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考验,国内艺术品拍卖业持续低迷,但国内藏家的海外热情依然有增无减。此时此刻有业内人士呼吁:大藏家们不应只是请回毕加索、梵高这样的“洋菩萨”,也应顺便把我们的“大师”推向海外,这样才算互通东西、各取所长。当下,国内藏界也期望同样“具有国际眼光”的西方藏家能够认识到中国书画艺术的价值所在。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