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艺术品秋拍的第一波大戏已在香港落下帷幕。苏富比香港、北京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三家拍卖行相继举槌,分别取得了29.4亿港元、8.22亿港元、3.43亿港元的成交额。
看似这三家拍卖行在香港的秋拍业绩还不算太差,但相比今年春拍的成绩却明显下降,今年春拍苏富比香港、北京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的成交额分别是34.2亿港元、11.36亿港元、3.47亿港元,尤其是率先亮相今年秋拍的这三大拍卖行却未见企盼已久的“天价拍品”,使接下来的今年内地的第二、第三波秋拍形势显得有些严峻。细细分析这三家拍卖行的秋拍情况,便可得出今年内地的秋拍形势很难继续红火的结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里精品资源有所减少。今年香港秋拍除了苏富比香港拍出6620万港元的张大千《惊才绝艳》等少数拍品让人眼前一亮外,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等大名家的精品资源的确不多,不少国内拍卖行甚至出现了“等米下锅”的局面。目前收藏界其实并非没有精品,而是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出售。前几年房地产等各种经济发展过快,一些暴富的土豪蜂拥进入拍卖领域投机,使得这几年间艺术品市场出现暴发式增长,亿元天价拍品频现,这几年里藏家买进时的价位普遍偏高,现在市场趋冷,出售时价格会被压低,藏家自然不愿割舍。
二是市场资金面依然紧张。随着近期房地产等行业逐步疲软,土豪们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他们已没闲钱再进入艺术品拍卖领域,各级官员在这个既打“老虎”又打“苍蝇”的年代也会愈加谨慎小心。资金流动性将在很大层面上左右着今年内地秋拍的走势,所以想要继续推高艺术品拍卖价格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今年内地秋拍偶尔出现的高价精品虽然对大买家仍然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出手时则会更加谨慎。
三是市场里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在当今价位高企、资金紧张的形势下,裹足不前,反应平淡,已成为业内对今年香港秋拍的共同感受,卖家挖空心思,买家还是谨慎观望,即便遇到心动的拍品,想让买家下决心购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预测今年内地秋拍行情,拍卖会上人气依然旺盛,只要是大拍卖会,观望的、办牌的定不会少,但是真正肯出手买货尤其是买“天价拍品”的人却不会太多。
虽说今年内地秋拍高潮难现,但确实也有一些利多消息不容小觑。目前许多新的艺术基金在组建,新的艺术机构在涌现,但他们的目标已不限于一般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而是全面介入艺术产业:从创办画廊、美术馆、艺术品电商网站、艺术新媒体,到开发艺术衍生品与艺术金融服务等新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这次调整后,显然正在酝酿着下一波的繁荣期。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