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相同年代的人分成一类人,并以年代为其命名,“70后、80后、90后……”而随着7月毕业季的到来,“90后”的人们也开始融入社会,加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而对于那些“70后”、“80后”的人来说,他们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多年,在各行各业中站稳脚步,成为每个行业的中坚力量了。虽然中国的拍卖行业恢复时间只有近30年,但中国拍卖行业已经发展壮大。可以说,在如今的拍卖领域已经涌入一大批“70后、80后、90后”的身影了,新鲜的血液一定会对拍卖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拍卖公司中的青年工作者
拍卖业飞速发展,作为中坚力量的“70后、80后”功不可没。征集拍品期间,不仅需要广泛的人际圈,而且年轻人的热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数拍卖企业中的业务部门,都是由一些比较年轻又能力突出的人带领着若干名新人去完成任务,但不论如何,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70后、80后”这一人群中;预展期间,各家拍卖公司会因为人手不够选择招聘一些临时的工作人员,去过预展会场的人不难发现,这些人都十分的年轻,更多的甚至还没有从学校毕业,他们只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做份兼职,而多数拍卖公司正是看重这点,通常会选择直接在校园中发布招聘信息,而这些工作人员则正是在大学校园中的“90后”;拍卖会期间,拍卖师作为拍卖会的灵魂存在,调节会场气氛、使用自己权利促使交易完成,虽然主持拍卖需要非常多的拍卖经验,但如今主持拍卖会的拍卖师的年龄不是很大,不仅如此每年在报名考取拍卖师的人群中,“70后、80后、90后”会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拍卖会背后的青年艺术家
一件艺术品之所以能够拍出高的价格,说明该作品能够被广大的藏家所接受、认可,而在作品被认可的同时,人们也会关注作者的其他作品。
2014年春拍已经进入尾声,不少拍卖公司都在总结春拍情况。在今年的春拍中,青年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尤其是高价拍品的频频突破,再加之艺术机构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多种推广,让青年艺术家再次成为2014年春季拍卖会中的焦点。相比较往年仅有个别青年艺术家作品价格突破百万元的大关,今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中,青年艺术家的高价作品频出,正如雅昌艺术网出具的“2014春拍75后油画雕塑艺术品成交TOP10”显示,在TOP10中,超过百万元级别的艺术家就有8位之多。
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频繁出现在拍卖市场中,一方面是拍卖公司的征集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就在于当下对于青年艺术家的二级市场推广过快,而对于藏家而言,尤其是新生代的收藏家,寻找新的具有潜力的新兴艺术家作品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
早在2001年左右,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只是零星地出现在拍卖市场,直到2006年,青年艺术家作品才开始大量出现。近些年来,青年艺术家不断攀升的成交价格纪录吸引了更多的业内外人士的关注。2008年,“80后”艺术家高瑀的作品《打虎》曾在北京翰海拍卖以112万元成交,触发了一系列年轻艺术家作品创纪录的新闻。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青年艺术家贾蔼力的作品《苍白的不只是你》以550万港元落槌,创下了青年艺术家作品拍卖最高纪录。而在2014年春季拍卖会中,贾蔼力继续引领青年一代艺术家作品的拍卖记录,其作品《1979.6.1》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中,以504万元成交,创造了本季青年艺术家作品最高价纪录。
2013年度榜单中,40余万元的价格就可以入围,而在2014年春季拍卖会的这份榜单中,王子骄作品《青蛙王子》以92万元的高价成交,才仅仅是位列第十。同样,在这份榜单中,有三位艺术家创造了个人拍卖的最高纪录,分别是周松、陈承卫和王子骄,除此之外,邱光平是和其拍卖纪录相持平,而贾蔼力、李晖、彭斯、米巧铭、林茂等是艺术家本人在拍场中的第二高价作品纪录。
经过了2014年春拍,无论是拍卖公司、藏家还是艺术家,都会意识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不容小视,他们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相信不久的将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会占有一席之地,大量的青年艺术家也会被藏家所接受。
拍卖场下的青年藏家
新晋藏家越来越年轻化,有些甚至初次试水拍卖,这些藏家不仅是“新”面孔,且年龄小,他们完全不同于老一代藏家,这一代人近些年西方留学的数量渐多,学习后,在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会更加深入理解自己本民族文化,理念也更加超前,拥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为艺术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热点方向;新晋藏家裹挟大量资金进入书法板块、抽象板块,这些藏家目标明确,下手果断,从各个拍卖行书法成交纪录和现场火热气氛可窥一二。这些藏家的力量不容小视,他们将是拍卖行未来最大的买家。他们有知识、有胆量、敢于玩消费玩概念,同时他们有品位、有格调,是中国藏家的未来。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