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房间》展示作品 云归、黄含康摄影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作品《512小时》 奚建军摄影
当众多观众在本届巴塞尔艺术展的公众开放首日上,欣赏着价值百万美元的画作时,却有人在偏离主展区的展场用放大镜查看着一位裸体女人的身体,以及一位安静伫立在角落的战争老兵。这些都是行为艺术项目《14房间》单元中的一部分,作品是由艺术家胡安·乔纳斯(Joan Jonas)和圣迭戈·塞尔亚(Santiago Sierra)联合创作的。这项现场装置艺术展览在巴塞尔艺术中心(Messe Basel)进行,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公众对行为艺术的关注度,展览时间一直持续到了6月22日。
伦敦蛇形画廊的执行总监、纽约皇后区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PS1)的总监、《14房间》项目的联合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说道:“行为艺术目前已经获得了更广泛的公众认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现场表演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在纽约,冰岛籍艺术家拉格纳·基亚尔坦松(Ragnar Kjartansson )为他的持续性表演(直到6月29日)雇佣了音乐家在新博物馆进行演奏。在伦敦,参观者历时数小时的排队等待,只为一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在蛇形画廊举办的“512小时”的展览。
尽管公众对行为艺术展的热情持续升温,但收藏家们始终持观望态度。只有一些私人藏家和重要的机构,例如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巴黎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和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会购买行为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通常作为一组从逻辑上和概念上需要装置的使用说明被售卖,并且几乎不能被二次转手。对此,泰特美术馆的行为艺术策展人凯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表示,相对购买而言,这几乎变成了一种赞助形式。
在展览上,一位私人收藏家买下了由克里斯蒂安·福斯奈斯(Christian Falsnaes)于2014年创作的装置行为艺术品,名为《Justified Beliefs》,这件来自柏林PSM画廊的作品价值18,000欧元。策展方让观众带上耳机,并按照艺术家的要求邀请了两位表演者,艺术家的指示包括尽情狂欢和脱掉衣服、赤裸身体。但是这类作品还是比较稀有,罗马的Lorcan ONeill画廊总监劳拉·齐阿里(Laura Chiari)说:“如何让行为艺术更有收藏价值,这是件难办的事情!”
很多画廊已经成功找到了更好呈现行为艺术视频和图像的方法,如纽约的肖恩·凯利画廊卖掉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于2013年创制的“Places of Power,Waterfall”的多个版本,每张照片价值80,000欧元,同时马德里Helga de Alvear画廊以每张6,000欧元的价格卖掉了由圣迭戈·塞尔亚(Santiago Sierra)创作的行为表演的照片。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行为艺术应该被商品化。艺术顾问利兹·帕克斯(Liz Parks)说道:“我觉得如果行为艺术的价值在于‘你必须在那里’,那么这种行为艺术的版本则展现了从这类行为本身所被剥离出来的那部分展示。”
刨除行为艺术独一无二的挑战性,一些收藏家则认为他们无法辨识行为艺术和其他艺术媒介的区别。希腊收藏家达吉斯·乔安农(Dakis Joannou)说:“如果你认为它是件杰出的作品,它便是。”为了布置提诺·塞格尔(Tino Sehgal)在2002年创作的“This is Propaganda”作品,乔安农雇佣了一名歌手,每当有人走进展区时,演员便开始歌唱。“这就好比你要买一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创作的五吨重的雕塑,搬运工的帮助便必不可少的,可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今,收藏行为艺术作品仍由热情所驱动,而不是现实投资的需要。Performa创始人罗斯李·哥德堡(RoseLee Goldberg)认为:你正在购买的是与艺术家的一种联系。但是有质疑认为行为的艺术市场生命力并不强。正如艺术家克里斯蒂安·福斯奈斯(Christian Falsnaes)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谈到的,在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总会有一个市场时刻准备着。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