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六保”系列评论
中央在此时提出的“六保”,并非基于收缩底色的防守战略,而是在开放包容的基调上,积极主动的防范战略安排。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引人注意的是,在做好“六稳”工作的同时,此次会议首次提出“六保”任务,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一表述引发舆论关注。
就在同一天,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这一数据虽为季度GDP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但却充分展现出疫情下我国经济较强的发展韧性和风险承载能力。
不过,这也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紧迫感。在此语境下,首提“六保”任务,无疑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清晰判研之后的精准施策,颇具现实意义。
“六保”的提出,首先有警示意义,说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严峻变化。但此时提出的“六保”,却并非基于收缩底色的防守战略,而是在开放包容的基调上,积极主动的防范战略安排。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内外双重困境。最突出的挑战,是国内外出现的需求缺口可能并非短期现象。作为世界工厂,内外部的需求缺口,无疑将对居民就业和生计、企业生存和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等带来挑战,进而给各级政府的财政带来压力,影响基层有效运转。因此,会议将扩大内需战略作为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石。
当前“六保”工作的标本兼治之路,指向的仍是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不破不立的果敢和历史担当刮骨疗伤,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首先,保居民就业就要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就需要不断加大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切实有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打破垄断,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定价。
其中,若房地产的市场化改革能允许市场有效挤破房价泡沫,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将能实现极大降低,市场主体才能真正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民生和就业才能做加法,否则市场主体、民生、就业等或仍将负重而行。
其次,保民生、保基层运转等就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保障和公共救济制度,搭建公共防护型保障体系。即中央政府可考虑通过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发行特别国债等举措,增加民生投入、完善一般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在开放土地市场的同时,继续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为基层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进而既保民生、保基层运转,又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此外,保粮食能源安全,要推动农村土地和粮食市场产购销体制改革和能源体制改革。如允许和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市场,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其产业化、生态化运营等。
总之,当前经济“六保”要摆脱过往短期刺激的思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不破不立的勇气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同时,要用开放包容的胸怀和信念,激活经济社会的内生活力,用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点亮经济“六保”的前行航向。
(编辑:夏木)